“江南书厢”——无锡小娄巷

洪 渊 景 清/文

小娄巷,是位于无锡市中心崇安寺附近的一条小巷。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是旧时知名度较高的历史街坊。小娄巷建筑群2002年被列入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娄巷,古名鸣珂里,又名戴墓巷(因有戴氏墓),后因与大娄巷(古名楼巷)相对,改名为小娄巷。

《无锡谈氏宗谱》记载:宋高宗赵构建炎元年(1127)南渡,无锡谈氏始祖谈信(字寿斋)为宋翰林院博士,随高宗扈驾南渡,从河南开封落籍无锡。赐建宅第于鸣珂里,即小娄巷。谈信是宋高宗的老师,绍兴八年(1138)御赐“溯派汴梁”匾额。此匾额一直挂于小娄巷48号谈氏宗祠正厅,在1956年才被摘下。

元代著名画家倪云林曾随其兄倪文光(昭奎)读书玄文馆。玄文馆即今小娄巷底的一女中和崇宁路小学,倪云林《清阚阁诗集》内即刊有“玄文馆读书”和“月十日玄文馆听雨”两首名诗。

明代是谈氏家族最兴旺时期。居住在小娄巷的谈泰任南京监察御史,出为四川佥事,为官清廉,“纲纪振肃,既卒于官,橐无余资”。接着出了谈经、谈纲兄弟进士。以后谈恺又高中进士,官运亨通,这些显赫人物,使小娄巷极一时之盛。

从小娄巷口开始,地方官为谈氏建立“秀衣坊、钟秀坊、毓英坊、文献坊、进士第坊、丛桂坊”等九个牌坊(竖在巷口的最后一座绣衣坊,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被拆除)。


“江南书厢”——无锡小娄巷

明嘉靖三十年(1551),谈恺任都察院右都御史、兵部右侍郎,在小娄巷筑“万备堂”。万备堂“宏敞高华,三面皆乔木、修竹,北枕巨池,全石为山,参天摘日,炎若秋,真奇境也。”“幽房曲径,又极宛委,为邑城中第一胜处。”嘉靖帝御赐“天章云锦”、“显赫辉煌”两匾,悬于小娄巷谈恺的万备堂内。解放后,一度移置于锡惠公园绣嶂门内的珍贵文物太湖石“五老峰”(已毁),就是万备堂的旧物。清代嘉庆年间著名诗人秦琦,在怀念“谈都宪”的诗中云:“四世簪缨都宪家,文章事业竞增华;绣衣坊下鸣珂里,寂寞荒祠夕照斜。”反映小娄巷谈氏家族在明代兴旺发达的情景。民间流传有“谈半城”、“半城风云半城谈”之美誉。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商科举人、曾任中国银行行长、建筑上海国际饭店的无锡小娄巷人谈荔孙,其台湾后裔曾至小娄巷寻根问祖,因为作为历史见证的谈氏宗祠仍留存在小娄巷内。

继而进入小娄巷的,是与谈氏家族有多代紧密姻亲关系的无锡望族秦氏。无锡秦氏,明清两代有三十三名进士,其中有秦鉽、秦蕙田、秦勇均三人列一甲第三,有“一门三探花”之誉。进士中有十三人点翰林,入翰林院供职。由此,无锡秦氏家族成为东南一大望族。在小娄巷建宅的都是明代寄畅园主秦燿后裔。秦敬然、秦东田等是清代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接见的“寄畅九老”。秦鐄、秦泉、秦潮、秦大治考上进士,秦鸿甲等考中举人,先后在京城或地方担任要职,无锡地方志均有事迹记载。

“江南书厢”——无锡小娄巷

清代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占无锡,秦氏家族由盛入衰。居住于小娄巷46号修俭堂秦楷一支仍继承秦氏家族传统,积极鼓励后裔发愤读书。幼子秦焕任句容县训导。光绪三年(1878)秦焕在小娄巷50号另建新宅福寿堂。在短短二十年中,秦焕后裔中有举人一名(秦谦培)、秀才三名(秦复培、秦同培、秦毓钧)。科举废除后,秦毓钧、秦毓鎏都奔赴日本留学。秦毓钧品格清高,曾任上海《申报》、《时报》主笔,为早期新闻界著名人士,有多种著作,解放后不断再版,畅销海内外。秦毓鎏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为推翻清政府,曾在无锡小娄巷自己宅内,秘密策划。辛亥革命,光复无锡,被举为锡金军政分府总理。1912年1月,孙中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委秦毓鎏任总统府秘书。以后秦毓鎏又三次执掌无锡县政。《无锡文化大观》一书中,即有秦毓钧、秦毓鎏、秦森源三人的事迹介绍。

现存小娄巷民居中,尚有明代万历状元孙继皋少宰第后裔孙揆均、孙国璋的故居。孙揆均是清末举人,著名诗人和书法家。孙国璋是清末秀才,著名教育家,北京大学世界语教授。

小娄巷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仅明清二朝就出了1名状元、13名进士、15名举人,近80名秀オ。保存着江南民居建筑的古朴风貌,有古老的名人故居、祠堂、民宅和历史遗存:谈氏宗祠三进,福寿堂、宋代祭桌、上马石,以及邵宝、董其昌的诗碑;秦毓钧、秦毓鎏故居老宅,以及50号内秦毓钧家的“灵泉”古井,百年树龄的牡丹;状元孙继皋少宰第后裔孙揆均、孙国璋故居,还有元代大画家倪云林的读书处等。

“江南书厢”——无锡小娄巷

对依稀尚存的小娄巷旧貌,应及时保护抢修,绝不能让它再遭破坏了。

文章来源:《无锡史志》2003年第6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