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陶醉在詩文書畫裡,民間藝術家劉長權的退休生活讓人羨慕


《我的人生散文》

劉長權


一生陶醉在詩文書畫裡,民間藝術家劉長權的退休生活讓人羨慕


有人說人生就是一篇散文,形散神不散,主題鮮明,枝節散亂,中心不變。一個個散亂的故事隨著歲月滄桑的變化,在歷史的長河中的流淌沖刷,漸漸地成為溫馨而浪漫的記憶,也飽含著人生的酸甜苦辣,構成一篇人生散文。

小時候的生活,天真爛漫,無憂無慮,只知道每天盡情地玩耍,捉魚摸蝦,爬樹掏鳥窩,偷生產隊的紅薯燒著吃,偷瓜摸棗,挑兵鬥遊,夏日暢遊在岱河裡,冬天在坑塘裡打陀螺比賽,有時還要割草拾柴火……這便是少年時候的生活,每天的逍遙快樂的玩著,沒能理解生活的含義罷了。那時候的生活很拮据,物質匱乏,總唱著“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對生活渴望的歌謠,對生活的那種熱愛和嚮往記錄了我那永恆的灰色童年。沒有憂愁,夥伴們之間的情感單純而厚重,也許那種生活是天使給每一個孩子的庇護,豌豆苗和野菜使我度過了飢餓的歲月,吃它,因為我要長大。


一生陶醉在詩文書畫裡,民間藝術家劉長權的退休生活讓人羨慕


後來的我們們終於長大了,到了上學的年齡。清晰的記得我第一次母親送我上學,學校離家不遠,一里多路的後羅裡,當時的學校是家堂廟改建的,土牆草頂破敗不堪,一位老師就是我北院的伯父劉鵬烈老師,好像是兩本書,兩毛錢,開始了學習之旅,開始對上學沒有概念,因為餓經常逃學去地裡尋找吃的,生瓜梨棗野菜來充飢,逮個螞蚱燒了吃,覺得真是美味佳餚,現在的大魚大肉不可比。小學三年級文化大革命開始了,紅小兵也鬧起了革命,身挎語錄包,臂帶紅袖章,高喊“造反有理”,抄寫大字報,我的伯父也成了牛鬼蛇神,成為批鬥對象。那時對什麼革命不理解,只知道好玩,看熱鬧,為伯父老師被批鬥不理解,只覺得走資本主義道路應該批鬥,地富反壞右四類分子圈上紅眼綠鼻子戴高帽子游街,高喊口號,太刺激了。

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對生活的理解和體會不斷加深。思想發生了變化,為了好好的生存成了我的誓言。討飯,求學,割草,拾糞,拾柴火,雖每天的腳步是那麼的匆忙,不知道太陽什麼時間升起和落下,也不知道季節的更替時間的流逝,但是生活過的很艱辛。文革被迫我離學了,跟大人去地裡幹活掙工分,大人一天滿勤十分,小孩五分,面臨的失學,種地,找對象,我有了憂愁,多了煩惱,人與人的關係總是隔著一層利益的砂紙,我們都在或多或少的偽裝著自己,也許是怕受傷害,也或許是怕傷害了別人。不知道為啥我父親也被文攻武衛槓子隊專起來了,那時候甚至我都不知道自己在背離自己的意願,要和父親劃清界線,不知道自己要往哪個方向走。思想迷茫抱怨自己出生錯了,但無法改變,被人指指點點,黑五類子弟,這是長大的迷茫,迷茫總是痛的,但我在追尋這痛的迷茫中更加成熟了,堅定的自己的信念,走自己的路,自學,感覺學點知識有用,能充實自己,總信古人云:天生我材必有用。


一生陶醉在詩文書畫裡,民間藝術家劉長權的退休生活讓人羨慕


天無絕人之路,改革開放給我帶來生活的希望,使我從失戀的痛苦中走出來,繼續求學,不怕人笑話20出頭的我復讀考上了高中,考取了師範,吃上了商品糧,好像光榮了我,震撼了我的心靈。討飯娃成了一名人民教師,內心無比激動,是自己的奮鬥還是命運的安排。我想,生活就是這樣不負有心人。生活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對理想的嚮往和堅持。機會都是就給有準備的人的,我一直把生活當成一篇美好的散文,一篇飽含深沉情感的散文。成長的快樂與煩惱,挑戰與機遇都是這篇散文的故事。

每天清晨能夠感受到舒暢的空氣和溫馨的陽光,總是帶著笑臉和友善坦誠地善待每一個過往的認識或者不認識的人,能夠心平氣和的處理好工作中所遇到的每一個問題,哪怕是棘手的,與自己意見相悖的。利用有時間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一些事,偶爾帶些憂愁參雜在內心的世界,能夠感受到身邊大自然的美麗景色,時間的變遷從而感受領悟到生命的含義,理解真正生活的油鹽醬醋茶。這個階段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這樣,甜蜜與痛苦,成功與失敗都是美麗的散文。

我喜歡書畫和喝茶,書畫填充了我的退休生活,喝茶聊天,書法交友成了不可缺失的事情。茶的清香,沁人心脾,陶冶情操。也許這就是生活,有憧憬有希望,有痛苦亦有憂傷,也有深情的感悟,生活真正像一篇抒情的散文,不是嗎?也許不是像,因為生活就是一篇散文,我們每個人都是這篇散文的影子,我是這樣認為的。最後用我的一首詩《吟草》作結。

七律 吟草

春風和煦雨漣漣,長在花間菜地邊。

總想與禾來相伴,誰知叫我地中眠。

音塵空谷香誰識,雨露深山夢自圓。

雖是平凡居四野,哪知少我不春天。


一生陶醉在詩文書畫裡,民間藝術家劉長權的退休生活讓人羨慕


一生陶醉在詩文書畫裡,民間藝術家劉長權的退休生活讓人羨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