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性斜頸病保守治療的方法

肌性斜頸病保守治療的方法

肌性斜頸多起自幼兒,不採取治療措施,不會自愈,絕不會樹大自然直,必須不失時機的採取有效方法治療。嬰幼兒肌性斜頸,經認真實施保守治療是可以治癒的,保守治療半年無顯效,且出現顏面、頭顱相應畸形,果斷採取手術治療。按 摩患者平臥,頭轉向健側,操作者一手固定患兒頭部,另一手指沾滑石粉或液體石蠟進行操作。上下午各一次。揉:用拇指或食指腹在包塊上,上下、左右、轉圈(逆時針、順時針方向)進行輕中度揉,上下不斷移動部位。頭轉向患側再揉一遍。每次5---6分鐘。推:用食指在患側胸鎖乳突肌上,從乳突至胸鎖端,沿肌走行由上至下,由下到上推拿各30次。按:用拇指指腹沿胸鎖乳突肌一壓一鬆,上下移動1---2分鐘。

熱 敷發病初期,局部有腫塊時選用。用品:治療盤,熱墊或小方毛巾,敷料鉗2把,凡士林,紗布,大毛巾,小熱水袋,蒸鍋。方法:敷墊在蒸鍋內加熱,包塊表面塗凡士林(範圍應較熱敷部位大),蓋上一層紗布,持敷料鉗擰乾敷墊至無水滴下為度,並在操作者掌側腕部試溫,以不感燙為宜(應在45---50度),疊成適當大小,放置患部,蓋上大毛巾,一般熱敷10---15分鐘,每3---5分鐘更換一次熱墊,保持一定溫度。熱敷完畢,擦去凡士林。也可用熱水袋放於溼敷墊上。也可用當歸、三七、紅花等中藥煎煮浸泡熱墊溼敷。注意:防止燙傷。理 療(紅外線照射)用紅外線燈照射局部,燈距患處30---50cm,熱感適度,每次10---15分鐘。10次為一療程。休息3---5天,進行下一療程。局部可先塗紅花當歸酊。注意:防止燙傷。封 閉用強的松龍封閉,促進局部腫塊吸收。用0.25%普魯卡因5ml,加醋酸氫化潑尼松3---5mg,局部消毒後注射包塊中間,緩慢推注。每週一次,共5次。注意:勿過深,過淺,小心謹慎。體位矯正睡覺時:反畸形仰臥,下頜向患側,枕部斜向健側,枕於米袋或沙袋上。也可取患側側臥,枕頭墊高,使頭向健側側屈的姿態,達到牽拉患肌。餵奶時:取反畸形姿態,患側朝下時,頭託高些,使下頜下斜。健側朝下時,將胸託高些,使頭下斜姿態。抱起時:取反畸形抱姿,有意識的讓患兒顏面向患側旋轉,頭向健側屈,抱者可用顏面貼患側臉上,給於固定。逗耍時:逗引患兒向反畸形方向側屈,旋轉的運動。總而言之,對患兒隨時使其呈反畸形矯正姿勢,做到經常牽拉,舒展患肌,加強患肌的運動。達到促進患肌血液循環,防止攣縮的目的。矯正器用於肌性斜頸行美創遊松技術後。代替石膏固定,優於石膏固定,實現早期功能活動。一種為直三稜柱枕(上下可調整高度)。另一種是托架枕(上下,左右,前後可調整高度和斜度),分大中小號。患者手術後,回病房即取患側側臥,枕於矯正枕上。根據病人情況選擇。開始,白天、夜間均採取此臥位為主,生活需要,可照常坐起和行走,辦完事再恢復此臥位。三天後,與術後功能恢復操、頭頸牽引相結合。一般枕一個月。伴脊柱側彎較明顯者酌情延長時間。功能康復操用於肌性斜頸行美創遊松技術後。功能恢復操是左教授根據頸部的運動功能和肌性斜頸發生後頸部運動受限的具體情況編制的。使術後病人功能鍛鍊制式化,規範化,可操作性強。促進和加快了頸部的功能恢復。適合2歲以上至成人肌性斜頸術後自己主動功能鍛鍊的方法。半歲至2歲的小孩術後可在大人幫助下,按此步驟進行。一套操六節:1.前屈後伸運動,2.健側側屈運動,3.左右側屈運動,4.患側側旋運動,5.左右側旋運動,6.大環轉運動。附圖對大齡顏面有發育不良者,增加輔助鍛鍊。術後,用自己的手掌摸推拿患側顴顳部,以促進發育和豐滿。每日3---5次,堅持數月。患者改為健側牙齒咀嚼食物,平時可做健側咬合運動,以促進健側咬肌的發育。患者經治療後,在坐、立、走時有意識端正頭位,甚至有意識頭向健側傾斜,以此糾正習慣姿勢。頭頸牽引坐椅頭帶牽引器,用於3歲以上肌性斜頸行美創遊松技術後。採取坐位,將頭頸牽引套,帶在頜下和枕下,掛在牽引掉勾上,轉動把手,調整牽引,高度適當。每次10分鐘。上下午各一次。牽引中,患者(操作者幫助)轉動20次。注意:1.牽引適度,勿過緊,勿過鬆。2.下頜,頭枕部可加棉墊。手法扳正用於保守治療和術後康復治療。1.患者取平臥或抱坐。操作者,一手扶患側肩部,按住固定。一手扶頭,將頭向健側側屈,保持半分鐘,爾後復原,依次被動活動,反覆操作30次。2.患者平臥或抱坐均可,操作者,一手扶患側肩部,按住固定,一手扶頭,將頭向患側旋轉保持半分鐘,爾後復原,依次被動活動。3.患者坐位或站立,操作者兩手抱頭,一向上稍提拉頭。二向患側旋轉,保持10分鐘,復原,反覆做10次。三向健側側屈,保持10分鐘,復原,反覆做10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