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恰當的對比都是一條無形枷鎖

一個很久沒見面的朋友,正巧有事問她我們便在微信聊了起來。聊到後面她向我吐槽當前的工作,大概意思是自己工作上的付出和工資不成正比,自己感到很焦躁。

我問了她的工作內容和大概的工資,在我看來並沒有她自己說的那麼離譜,我便勸導她說工作都是這樣,你的付出總有人看到的,工作時間長了慢慢地就會漲上去的。而後她說了一句話才讓我真正瞭解到她的焦慮所在:我身邊的朋友過得比我輕鬆,但是工資都比我高很多,我不知道我這麼努力有什麼用?我是不是應該換個工作。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生活在別人的影子下,不由自主的想要進行對比。尤其是在同一個環境下,我們更是迫切地想知道:別人過得怎麼樣?我自己到底處於什麼一個水平?當我們比別人好時,就會覺得很滿足慢慢放鬆自己的心態,而一旦發現自己過的比別人差就會感到非常焦慮,尤其是從前那些比自己起點差的人。

不恰當的對比都是一條無形枷鎖

舉個例子,當我們工資都是1w,如果周圍的朋友都是5000-8000我們就會處於一個非常愉快的狀態進行工作;而如果周圍的人都是1w2-w3我們就會覺得自己很差勁,為什麼自己做的比他多,質量也不錯,卻還是比他們低?我到底哪裡不如人了?

第二種情況在同一家公司中最為常見,但是如果他們正常開銷最多3k或者當地消費平均就在5k左右,你是不是覺得他們有些多慮了?這就是不恰當的對比帶來的副作用。

不恰當的對比簡單來講就是不考慮實際情況,一味地和別人捆綁對比,不停地對他人進行追逐。這樣的生活節奏只會讓人感到越來越累,定位好對比的標準才是正確的做法。

不恰當的對比都是一條無形枷鎖

我們在對比時不能只考慮最高的或者最差的,前者會讓人疲憊而後者則會讓人過度放鬆這也是錯誤的。我們首先應該選取相對平均的標準,然後在這個標準之上進行奮鬥。

就拿剛才的那個例子,我們的平均標準為5k。如果朋友是3k而自己是4k就沾沾自喜了不繼續爭取更高的工資,那麼基本的生活都難以維持;而如果朋友是1w2自己是1w,我們也不必再覺得焦慮,把1w2作為奮鬥的目標,重新認知自己。工資大部分時候都是個人對公司價值的直接體現,如果你能力很好那麼公司都會考慮對你的工資進行提升,只是現在還不是時候,所以要靠時間的累積。

不恰當的對比都是一條無形枷鎖

對比的目的說到底就是為了讓自己不懈怠,但很多人卻扭曲了“對比”的真實意義,用對比的方法看待所有事情,所以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不幸福只是我們看起來沒有別人過得更幸福。優秀的人都會用“對比”來激勵自己卻不是像枷鎖一樣困住自己,生活不可能都是賽場,有時候歇歇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學歷提升(自考、成人高考、網教、國家開放大學),匯雅教育等待您的諮詢,微信公眾號:HuiYa-educati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