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材解析

小學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材解析

小學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材解析

課文講的是一個人種葫蘆,葉子上長了蚜蟲他卻置之不理,大家的好心勸告他也不聽,後來葉子上的蚜蟲越來越多,結果小葫蘆都落光了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事物之間是有密切聯繫的,要聯繫地看問題。如果只顧結果,不考慮其他,有可能到頭來什麼也得不到。

課文是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寫的,共有4個自然段,以葫蘆的生長變化為線索,講述了一個可笑但令人深思的故事。

文章開篇描寫了葫蘆長勢良好和種葫蘆人的喜悅之情。透過短語“細長的葫蘆藤、長滿了綠葉、雪白的小花、可愛的小葫蘆”,可愛的小葫蘆呼之欲出。“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啊!”“每天都要去看幾次”這兩句話表現了種葫蘆人對葫蘆的喜愛之情。

第二至三自然段是故事的發展。那個人看見葉子上生了蚜蟲卻一點兒也不在乎,眼睛只盯著小葫蘆。“有幾個蟲子怕什麼!”“盯著小葫蘆”時的自言自語和對蚜蟲的不屑,說明他的眼裡只有葫蘆,沒有蚜蟲,更沒有葉子。他只期盼小葫蘆能長得比南瓜還要大。鄰居的催促與種葫蘆人的不以為然形成對比,預示著得不到葫蘆的必然結果。

第四自然段是故事的結局,講種葫蘆人的無知和自以為是使他的期盼落了空。

本文語言樸實,用詞準確。如,“長滿了綠葉”中,“滿”是說葉子長得很多。“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掛”有“吊”的意思。這裡用“掛”比用“結”更準確,因為葫蘆的柄長,從藤上垂落下來,就像掛在那裡一樣。一個“掛”字寫出了小葫蘆的可愛。“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中的“盯”是注意力非常集中地看,用“盯”突出了種葫蘆人只要葫蘆的特點。

課文中有兩個重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一個是感嘆句,一個是反問句,表達著強烈的情感,透過這兩句話表現出種葫蘆人的內心。

課文的2幅插圖形成鮮明的對比:圖一,描繪了葫蘆長勢良好,種葫蘆人的欣喜之態;圖二,描繪了葫蘆葉子飄落,小葫蘆掉落,種葫蘆人的驚訝之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