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目視化管理筆記(2),牌子掛滿牆,錯誤滿天飛

從上一篇得知,我們依據現有的經驗,將工作現場的目視化形式分為7大類:標識類,標線類,顏色類,標誌類,電子類,書面類,動作類。

現場能夠通過載體將信息傳遞給人們的各種形式,基本上都能歸納到這7個種類中去。同時,我們嘗試分析了實現具體目的能夠參考的類型和載體,往往同一個用途可以選用不同的類型,不同的載體。所以,建立一個目視化點,就應該沿著“需求分析-類別選用-載體選擇-方案實施”的基本邏輯來思考。

企業目視化管理筆記(2),牌子掛滿牆,錯誤滿天飛

1)目視化的誕生

企業的運作管理,核心就是制定規則、執行規則。規則制定後,為了讓執行人員完全領會,並能夠正確的執行,有很多方式。比如會議宣貫、組織培訓、制度學習、工藝文件與圖紙、作業指導書、師帶徒手把手教,防呆措施等。理論上,執行者在進行一段時間的熟悉後,就可以記住並獨立操作了。

但實際會出現很多問題。不能經常靠開會給所有人傳遞企業意圖,不能每次不會操作時去找文件再看一遍複雜的參數,也總是有文件用大片的文字都描述不清楚正確的操作方法,讓人在某個環節不知所措。

於是,目視化這個工具就產生了。在以上手段之外,我們需要通過目視化工具,來實現“重要信息傳遞,操作過程引導,輔助管理監督,狀態實時顯示,區分識別管理”。這可能是最好的辦法了。

2)目視化的問題

我們在做目視化管理的時候,是根據需要來做。如果只說需要,現場所有物品、規則、行為指導都能夠通過目視化展示出來,足可以塞滿現場。把所有放在文件中的規則及注意事項印刷出來掛牆上當然最好了,可有用嗎?所以,在沒有理解概念與缺乏參考標準的情況下,你往往會發現幾個問題:

很多人認為目視化就是做牌子,牌子多了顯得既正規化又氛圍濃厚

花錢做了大量的看板標識,掛到眼睛跟前,結果卻沒人看

很多需要的地方,卻沒有目視化,不知道目視化到底在哪用

現場的標識/標線/標誌越來越多,阻擋了視野,影響了環境

所以,我們就是要在理解其用途的基礎上,做到少而精。出現在最需要的地方,才能以最低的成本換取最大的價值。

於是,問題又來了:目視化,哪裡需要,哪裡不需要?

企業目視化管理筆記(2),牌子掛滿牆,錯誤滿天飛

3)目視化需求分析

■當你需要對“重要信息傳遞”時,現場看板越少越好。

如果內容重要、注意點較多、時常出現判斷困難、異常發生等問題,需要長期宣貫提醒時,就需要目視化工具。必要性取決於:重要性、異常幾率、熟練人數比例。

在繁忙的生產現場,企業文化/公司發展/領導人活動等宣傳牌子就不能太多,影響作業且內容繁雜讓人意識混亂。工藝文件健全並被良好的掌握時就不應該出現多餘的工藝指導看板,大量的常規流程和制度每天都在正確的執行時就不應該到處貼的都是。各工序都有作業指導書時,就不應該再有放大的操作指導掛在牆上。再說了,即便偶爾有了異常,或需要特別提醒,不是還有很多方式來解決麼?

所以,不重要的儘量不做,無異常的儘量不做,個別人不明白的不做。個別人的問題,採用個別人的方法,對大多數無效就是浪費。我們要儘可能將掛在牆上的理念和方法用更有效的方式落實到行動中。

企業目視化管理筆記(2),牌子掛滿牆,錯誤滿天飛

■當你需要“操作過程引導”時,現場標記越健全越好。

如果行動過程中,總有些地方需要人謹慎的按一定路線/順序/規則操作,還容易出錯時,就需要目視化工具。必要性取決於:是否存在較多的、特殊隱蔽的注意點,區別是否直觀容易判斷,是否存在意料之外的風險。

當樓梯上貼著“防止跌倒”的提示時,你看不看不影響結果。當樓梯上貼著“此處損壞”的提示時,不看就可能掉坑裡。他們的區別就是,前者不存在意料之外的風險,後者卻有。

現場的正常物料,用黃色定置線。不良品與報廢品,用紅色定置線。一個新員工搬運物料,被不同的顏色引導,就會做對。如果沒有區別,可能就會做錯。他們的區別就是,前者區別直觀,一看就明白。後者不直觀,還要謹慎的判斷,稍不注意就出錯。

裝配一個組件時,當作業指導書不能直觀描述局部複雜的安裝順序時,將作業檯面的物料按順序擺放,以圖片形式描繪局部的安裝過程,並標記順序和對應的物料,相信異常會更少一些。要不要進行目視化,區別就是看有沒有存在特殊隱蔽的注意點。

所以,為了避免錯誤,在現場環境裡,在作業過程中,在設施工具上,在物品材料上,在管理行為中,要儘可能的通過簡單文字、圖案、符號、顏色等形式來標記引導。從而減少判斷,區別特殊,指引方向,最終減少異常。從行動中引導執行者,是目視化管理的重中之重。

企業目視化管理筆記(2),牌子掛滿牆,錯誤滿天飛

■當你需要“輔助管理監督”時,載體越整合越好。

制定了規則,員工執行,管理者監督,這是組織運行的基本邏輯。管理者對過程的控制,一般就是你做我看,有異常我協調,定期彙報。執行者做的怎麼樣,做到什麼程度,不可能實時向管理者彙報。於是管理看板等目視化工具就出現了。必要性取決於:是否為必須但不易監督的行為,是否為重要且需管理者實時掌控的階段,是否為很多人關心並需要公開的執行情況。

當你要求設備每天都要被點檢時,員工是否執行,你根本不知道。使用一張點檢表,點檢完簽字確認,並鼓勵匿名舉報時,這項工作可能就落實了。當你要求各個班組每週都要學習工藝文件與流程制度時,使用一張簽到表就行。這些表單全部整合在生產管理看板上,管理者就可以隨時看到執行結果。

既然是輔助管理者監督,內容就可能非常多,並且數據相互關聯。目視化管理要做的就是,將來自生產、物流、工藝、質量、安全等各個方面的事項儘可能的集中、整合,用最少的載體實現監督、跟蹤、瞭解的目的。

企業目視化管理筆記(2),牌子掛滿牆,錯誤滿天飛

■當你需要“狀態實時顯示”時,按需求程度來選擇。

在生產作業中,對一些環節的狀態公開化,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浪費,也會讓人對現場的狀況一目瞭然,避免異常發生。目視化必要性取決於:判斷的準確性會不會產生浪費或導致異常,判斷錯對的人數比例。

當工序數量多且交錯複雜,經常導致漏工序或拿錯物料,就是大問題。使用一張流程卡,每完成一道工序簽字並填寫狀態信息,跟隨物料流動,這個問題就不會發生。當操作環境要求溫度23度,執行人員並不能感覺到溫度是否達標,佈置一個溫度表,加以異常警報,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如果有些地方大多數人能夠做出準確的判斷,或者就算判斷失誤,也沒多大的風險,也就沒必要目視化了。這些還要根據實際需求來做。

企業目視化管理筆記(2),牌子掛滿牆,錯誤滿天飛

■當你需要“區分識別管理”時,統一標準最重要。

在操作過程中,相似的設施、物品或狀態,容易讓人判斷失誤而造成異常。採用目視化工具,做出明顯的區分,就會帶來更準確的判斷,避免錯誤。目視化必要性取決於:判斷的準確性會不會產生浪費或導致異常,判斷錯對的人數比例。

在電路維修時,如果沒有不同顏色的電線標記,後果不堪設想。消防設施用的紅色標識牌如果與其他標識牌沒有明顯區別,緊急情況下就不能很快找到最近的消防點。

因此,對於作業現場,使用顏色、標記、標識等載體能夠有效區分各個功能區域或設施,減少判斷失誤,是非常重要的。但顏色等方式必須在各個場所有統一標準,並讓員工熟知。

從上述分析來看:

從使用的角度,目視化工具主要用於關鍵的環節,異常較多的環節,有意料之外的風險點,以及需要長期提醒的環節。

從執行的角度,目視化要做到:不重複,不模糊,不分散,不求全,面向問題,直擊要害,要做到少而精。

從目標角度,目視化工具應該更多的使用在執行過程中,這樣才能發揮其最大作用。

企業目視化管理筆記(2),牌子掛滿牆,錯誤滿天飛

4)載體的選擇

我們從其他材料上會看到,目視化載體有紅牌、看板、信號燈、操作流程圖等。但我覺得,這些只是眾多載體中選取的部分代表。實質上,載體的選擇,是要根據需求來定,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不能提起目視化,就做個看板掛牆上,做一堆標誌貼設備上。表示這個要注意,那個也要注意,現場掛滿了要注意的點,可能反倒不會引起注意了。

我針對現場的情況,大致梳理了以下載體形式,可供參考:

企業目視化管理筆記(2),牌子掛滿牆,錯誤滿天飛

5)現場佈置

當我們有了目視化工具,隨意佈置會讓其效果大打折扣。我們要反思以下幾點:

■當生產、技術、安全、設備等各個職能都有現場佈置的目視化工具時,內容要整合,表單不重複,流程要對接、形式要統一,管理要集成。從而讓執行人員面對不同的模塊,儘可能減少失誤。讓管理人員統籌管理,消除其中的重複,對立,形成系統化管理。

■分佈在現場的標識、標誌、顏色等各個類別,各自成類別體系,形成統一標準化的規格、樣式等。並能夠持續的訓練執行人員熟練掌握、嚴格執行。

■分佈在現場的標識、標誌、顏色等各個類別,要在位置上儘量統一化,顯在化。最好不要高高低低,或使用時難尋蹤跡。

■目視化工具要有明確的進入和退出要求。新產品上線,就要提前佈置在現場,使其在量產初期發揮最大作用。一些宣貫類的看板,在達到目的後,就要及時撤離現場。做目視化,不能一勞永逸。需要的時候要及時出現在合適的位置,不需要的時候就不能影響作業與現場。

企業目視化管理筆記(2),牌子掛滿牆,錯誤滿天飛

結束語:對目視化管理,要形成健全的管理制度,將流程、類別、載體樣式、標準、使用方法,現場佈置以及考核規定等信息梳理整合,形成文件。並與現場管理制度結合,共同促進效率與執行力的提升。

如果您喜歡企業管理與優化相關內容,點擊右上角“關注”,可時常看到我對一些管理知識的實踐性總結。希望對您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