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松石的文化

綠松石的文化

文化”就是人文化,就是“人化”。文化是人的文化,“文化”是推動人類社會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動力。石頭本身沒有文化,但是人的加入,使石頭具有了文化的內涵。

綠松石的文化


綠松石的開採和利用構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石頭的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則是石頭的靈魂,石頭因文化而高貴,文化因石頭而實在。

藝術品的欣賞是形而下的“物化”與形而上的“文化”的組合,《易傳·繫辭》中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為之器。”道與器的結合,就產生了文化。如果說“鑑定”是一門技術,那麼,“鑑賞”就是一門藝術,“鑑定”是具體的,而“鑑賞”則是抽象的,它是文化定向積累的結果。在綠松石的世界裡,我們分明感受到厚重的文化內涵,如果沒有文化的涵養,綠松石只能是普通的石頭,是“文化”把“石頭”變成了藝術品,是文化使綠松石身價倍增。

我們生活在一個需要文化的時代,沒有文化的介入和滲透,石頭只能是石頭;沒有文化的審美,卞和的悲劇還會重演;沒有由石頭到石頭文化再回到石頭的循環和異化過程,石頭永遠是石頭。“物質的石頭”使我們的文化有了附著體,“文化的石頭”才使我們的石頭具有意義。人類創造文化的根本動機,就在於以文化的方式超越人來的種種物質侷限。

我們並無意研究實體的綠松石,因而無須太多地在綠松石的真偽、功能、品味、質地上繞圈子,重點是把目光投向綠松石文化、綠松石美學、綠松石哲學、綠松石神學,由“器”昇華到“道”。這是一種昇華,更是一種迴歸。

從半個世紀以來,考古出土的文物中得知,中國古老傳統的玉品種中,史前先民所喜愛的美玉除和田玉外,當屬綠松石。在距今8200—7500年的中原裴李崗文化遺址中圓珠、方形飾綠松石飾物的發掘出土,證實了綠松石的開發利用已有七千多年的歷史,與和田玉的開發利用史基本同步。在新石器時代已作為史前先民們佩戴的裝飾品,在紅山文化、仰韶文化、石峽文化、良渚文化、齊家文化、大汶口文化遺址中處處發現綠松石裝飾物。在其後的河南偃師二里頭文化遺址(夏朝)出土的長14.2釐米,寬9.8釐米,呈長圓形面凸起嵌綠松石饕餮紋牌飾,孔內兩面滿鑲圓形綠松石的青玉半月形器及大量綠松石裝飾品,在北京平谷文化遺址(商代中期)出土的綠松石珠串及各種松石裝飾品。在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商朝)出土的通體雕刻精細饕餮紋,鑲滿綠松石薄片,相互接合,做工精巧的象牙雕夔杯。在湖北江陵望山沙冢楚墓中發掘的劍柄主要部位嵌上綠松石劍格正面和反面用綠松石鑲嵌成美麗的紋飾在地下埋葬了2400多年聞名中外的春秋時期“越王勾踐、自作用劍”。春秋後期安徽壽縣蔡侯墓中出土多達1518粒綠松石珠飾等。戰國時期的河北臨城古墓中出土的由綠松石嵌成各式幾何型紋飾的銅帶鉤。在河北平山縣三汲鄉中山國王陵大墓(戰國時期北方白狄族)中出土的製作精良的中山國錯銀鑲金頭與身嵌綠松石銅犧尊。進入封建社會,綠松石除裝飾用品外,成為我國古代文化交流的珍品,唐朝文成公主進藏時帶去大量的綠松石裝飾拉薩的大昭寺。為此,西藏人民對綠松石格外崇敬,視綠松

石為護身符,認為佩戴它能避邪消災,在西藏不論男女老少,幾乎每個藏民都擁有不同款式的綠松石裝飾品,在任何一件珠寶首飾或玉器上都鑲嵌有綠松石,松石通常製成藏民必佩的念珠、衣飾、耳飾、辮飾、胸飾、背飾、鏈子、裙鉤等飾物,在各種容器及日常生活用品上均嵌上綠松石裝飾和點綴。至今仍是最為流行的神聖裝飾物,用於藏民的宗教儀式上。我國滿、蒙、回、西南少數民族都酷愛綠松石裝飾品,佩戴的銀首飾、服裝、鞋、帽都選用各種不同款式的綠松石加以點綴。並將綠松石與青金石、珊瑚一起鑲嵌在金銀器皿上,使其顯示出獨特的神采。綠松石是非透明玉石中最為重要的品種之一,是一種雅俗共賞的玉石,它可以引人注目地鑲嵌於正規傳統高檔首飾上,顯得雍容華貴。也可以隨心所欲地佩戴一下,顯得輕鬆活潑。佩戴一件綠松石首飾,使人在任何場合都出入自如,故有萬能松石之雅稱。其開發利用和流行時間很長,世界上大多數文明古國、埃及、波斯、阿茲臺克(墨西哥的印第安人古國)和西南美印第安部落都高度重視和崇尚綠松石。松石在美國的西南部已成為一種非官方的珍寶,印第安人認為綠松石是藍天和大海的精靈,是神力的象徵,一直非常珍視它,認為佩戴它能給人帶來好運氣和幸福,並用綠松石來裝飾房前、墓地,作為交易的媒介。從古至今,綠松石在該地區仍然是時尚、神聖的裝飾品,保持常盛不衰。中東一些國家把綠松石看成是幸運之石,認為戴上它將會給全家人帶來好福氣。綠松石的波斯文含義是“不可戰勝的造福者”。綠松石是屬相為虎、兔、鼠人士的幸運生肖石,在美國和西方國家被當作十二月的生辰寶石,象徵成功和勝利。

綠松石的文化

據專家考證推論,我國曆史上著名的和氏璧即是綠松石所制。這件與"價值連城"、"完璧歸趙"等成語故事直接相關,且被秦始皇製成傳國璽的寶物倘若真是綠松石,則可見古人對綠松石的珍視程度。綠松石是古老寶石之一,有著幾千年的燦爛歷史,深受古今中外人士的喜愛。早在古埃及、古墨西哥、古波斯,綠松石被視為神秘、避邪之物,當成護身符和隨葬品。河南鄭州大河村仰韶文化(距今6500-4400年)遺址中出土兩件綠松石製成的28釐米長的魚形飾物。公元5500年前,古埃及就在西奈半島上開採綠松石,第一王朝時埃及國王曾派出組織精良並有軍隊護衛的兩三千人的勞動大軍,尋找並開採綠松石。考古者在挖掘埃及古墓時發現,埃及國王早在公元前5500年就已佩戴綠松石珠粒,最古老珍貴的綠松石是在5000 多年前埃及皇后(Zer皇后)的木乃伊手臂上戴有四隻用綠松石製成的金色手鐲,1900年挖掘時,飾品依然光彩奪目,堪稱世界奇珍。綠松石質樸典雅,千百年來受到許多國家的人們的寵愛,甚至達到迷信的程度。埃及人用綠松石雕成愛神來護衛自己的寶庫;印第安人認為佩戴綠松石飾物可以避邪和得到神靈的保佑;中國藏族同胞認為綠松石是神的化身,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徵,是最為流行的神聖裝飾物,被用於第一個藏王的王冠,當作神壇供品。綠松石是國內外公認的“十二月生辰石”,代表勝利與成功,有“成功之石”的美譽。大凡古老的民族,都有著使用綠松石的歷史。埃及國王早在公元前5500年就已佩戴綠松石珠粒了。綠松石在我國是有著悠久歷史和豐富資源的傳統玉石。從新石器時代的紅山文化、齊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遺址到南北朝時代的墓葬中,有多處發現過綠松石裝飾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