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心裡永遠住著未成年的你

不管你是青春年少,還是已經進入不惑之年,不管你是深深愛過,還是從未喜歡過任何人,相信你的心裡,一定還藏著那麼一個孤單的孩子。

他可能藏在你生活的各個細節裡。也許是無人的馬路上,你蹦蹦跳跳的舉動;也可能是夜晚你在無人的街道上放聲高歌;可能是在地鐵裡,你像中學生一樣交叉著雙腳;也許是你對親近的人無理取鬧時候的一個眼神……

不管我們踏進社會多久,不管我們有沒有遵守它的秩序與規則,知道哪些事情該做,哪些事情不該做。

那個心底的小孩子,他永遠存在。他依然喜歡簡單,依然渴望自由、快樂。

你相信嗎,不管你看過多少汙濁,當你置身於美麗的景色、遼闊的天地時,你的眼睛一定還是像孩子一樣,亮閃閃的。

只有我們學著保護他,他才會好好地保護我們。讓我們不丟失快樂,也不丟失童心。在得到的時候,依然會開心地笑;在失去的時候,也會破涕大哭。

正如馬丁說的那樣:“每個人心中都藏著一個孩子,一定要接受自己心裡的小孩,請不要用大人的衣服和扎得緊緊地領帶,把自己心中的小孩隱藏起來。如果每個人都接受了自己心裡的小孩,我相信世界會變得更美好。”

這就是為什麼有一些人,在步入了社會之後,就變得成熟穩重,失去童心;而一些人,不管經歷多少風雨波折,依然像個孩子的原因吧。

某天去參加一個讀書會,看到一個老態龍鍾的教授,步履蹣跚。但是當他開口說話的時候,我震驚了。他的聲音是那麼的洪亮、有震懾力,與他蒼老的外表絲毫不符。就是正當盛年的人,也不一定有他那樣洪亮的聲音,清晰的思路,每一句都是那麼有力量而發人深思。

活動結束的時候,上前去跟他打招呼,把帶的幾本書和名片遞給他。他像個孩子一樣慌忙地從座椅上站起來,接過名片。我說:“老師,我讀過您的很多書。”他特別開心地說:“是嗎,謝謝你,謝謝。”

這個教授一輩子著書無數,連我都沒有想到他還會如此欣喜。只是短短的一個對話,引起我的思索。

回去的時候,我跟身旁的人說:“等到我老了,也一定要像他一樣,做一個睿智、並像個孩子的老人,多可愛啊。”

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們可能會失去一些什麼,但總有一些事情,會喚醒我們心裡的那個孩子,讓我們能夠暫時脫離現實的喧囂與嘈雜,在滾滾紅塵中獲得純淨。

像那個教授一樣吧,不管經歷了多少滄桑鉅變,依然睿智,依然是一個容易滿足的孩子。在難過的時候就哭,在開心的時候就笑吧,別太在意其他人的眼光。跨過我們自己內心的那一道坎,童真地活著吧。

這樣,孤單的時候,也不會那麼孤單;痛苦的時候,也不會那麼痛苦。因為當你願意簡單地看待一件事情、對待一個人時,你的生活會一直明亮著。

如果可以,請將心中那個孤單的孩子永遠留在心間。

讓心裡永遠住著未成年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