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黃車們還值不值得增持?

如果要問:共享經濟發展是不是獲得了不斷的“增持”?

毫無疑問,答案是肯定的。

作為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新引擎,共享經濟獲得了長足發展,激發了創業創新的活力,引領著時代的潮流。據《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統計數據,2017年作為我國共享經濟用戶人數就已經超過了7億,參與提供服務者人數約為7000萬,獨角獸企業數量達到31家,全年市場交易額達4.9萬億元。

共享經濟在生產製造共享、知識技能共享、勞務共享、科研資源共享等領域不斷拓展,其代表性項目主要包括:以在線短租為主的住房共享,以精準定位、預約接送為服務方式的網約車,以直播、短視頻為主的知識共享等等,當然,還有2018年從拉風風口中跌落凡塵的共享單車……

小黃車們還值不值得增持?

想想就在一年前,各路資金紛紛加持ofo,一輪輪全部是跑步進場。而ofo則是以百米衝刺速度進行佈局,全國各地甚至國外到處開花。

“燒錢大戰”、兩敗俱傷之後,卻似乎是曲終人散,“原地拋錨”,涼涼地,甚至是冷冷的,處在等待奇蹟、等待拯救、甚至是跪著求生的狀態。

似乎沒有童話,也沒有神話,也沒有英雄救美人,或美人救英雄。

一個資本泡沫,一個爛尾工程。不要說“增持”,各路資金象無數押金主人一樣,如何拿回本錢,才是唯一的念想了。

小黃車們還值不值得增持?

小黃車們還有沒有價值?值不值得增持?

一方面,大多數人感到深深的惋惜,一副絕好的牌,王牌多多,怎麼都被市場“炸”掉了呢?

另一方面,大多數人還是非常認可共享單車,象認可網約車一樣。共享、便利、健康、環保,交通無縫銜接的重要一環……多美,多好,多美好,象一撥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及其理想。

回頭去看,共享單車跑起來的時候值得加持,飛起來的時候值得增持,而高高摔下來的時候仍值得增持、仍需要增持。

為什麼呢?

其一,共享單車的理念、功用、技術支撐、市場需求等都在,並沒有發生改變,共享單車甚至屬於公共交通範疇,其社會價值需要增持。

其二,共享單車的管理需要增持。這牽涉到很多方面,包括公共管理、城市管理、社區管理、公物管理、科技手段管理(如監控技術手段)等等,當然,還包括企業本身的科學管理,如硬件管理、精細管理、成本控制、服務水平、盈利模式優化等等。

其三,更為重要的是人的道德素質需要增持。與網約車相比,共享單車沒有司機,也就沒有監督。沒有監督和約束,一些社會個體更容易顯示出劣根性或道德低下的一面,小黃車們因此成為社會道德、文明素質的試金石:共享單車被亂丟亂放,被偷被盜,被扛回家中,被各種糟蹋、各種破壞,人們看到的是社會道德的嚴重退化和滑坡。這需要全社會進行反思,切切實實加強社會道德教育,提升社會文明素質。

小黃車們還值不值得增持?

如今,ofo是否可以尋求上市等途徑解困呢?上市的盈利及其模式門檻比較高,可能性並不大。今年,有的地方政府也進行過直接注資企業、為企業放水解困的嘗試,但效果可以想見。

不能自救?不能他救?ofo前景確實堪憂。

但是共享單車未死。

試錯過,還有機會試“對”嗎?

不管怎麼說,不論對於政府,還是對於資金和企業,共享單車——應該“增持”,值得“增持”!

先行者總部——

生命本悟,快樂本心。

天人本一,智慧本光。

——經行天下光未央歡迎交流,

歡迎訂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