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e20系列紀實:不談國貨情結 談談全球品牌華為

“不是S5場館嗎?這不S8門口嗎?”“沒錯,咱們就在這排隊呢。”


Mate20系列紀實:不談國貨情結 談談全球品牌華為


原來滿過道都是排隊的人。這就是10月16日的倫敦ExCeL展覽中心,華為Mate20系列發佈會開始前1小時,發生這段對話的中國記者們剛剛加入隊伍,距離會場入口足足有幾十米遠。進入會場,空座位已經很難找到,彷彿全歐洲的人都來了,事後我們才知道錯了,是“全世界”。全世界3000多媒體記者和科技界工作者共同參與了這次盛會。

雖然有中國記者的一手文章將Mate20系列的亮眼功能向廣大國內用戶一項項娓娓道來,引得人們萬分期待國內售價,但因為全程英文,這場倫敦發佈會在國內獲得的關注要比10月26日的上海發佈會少一些。事實也證明,國內發佈會驚喜更多。

不過,拋開國貨情結,只有人在國外才能真實感受到華為到底已經發展成了一個怎樣的品牌。

全球媒體關注就是全球品牌嗎?

倫敦發佈會的會場開始前半小時就已經幾乎坐滿,一些海外記者尋找著散落的零星空座。感謝英語老師,稍加思索我還能蹦出“It’s occupied.”、“There’s only one left.”來勉強幫助找座的國際友人。雖然對於中國人來說,尤其在異鄉,他們長得好像都一個樣,但稍加觀察、細聽口音能夠分辨,的確來自很多不同的國家。


Mate20系列紀實:不談國貨情結 談談全球品牌華為


這樣的判斷在會後的產品體驗區得到印證,不論是記者還是YouTube大V,他們紛紛拿出長槍短炮,其中不少操著各國語言錄製上手視頻。每一張展桌都圍滿了人,每一部手機都是從一雙手輪轉到下一雙手。各國記者臉上的表情絕對有讚賞的成分,就像中國記者走進會場,路過人的目光在一張張黃色面孔上多停留了幾十毫秒一樣,雖然細微,但是明顯到足夠讓人察覺。

Mate20系列獲得的無疑是來自全球的關注,那麼華為已經成為全球品牌了嗎?

還沒完全成為。會後的群訪環節,華為終端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說“我們要做全球品牌”,“要”,就說明還不完全是。不過,事實上已經是了。這個事實基於海外的銷售。

何剛說,Mate系列的主力市場還是中國,以往的銷售數據顯示,國內市場佔比比50%稍微多一點點。那海外市場是多少呢?

8月3日的華為消費者業務業績發佈大會上,餘承東宣佈了華為Mate 10系列全球出貨量累計達1000萬臺(截止上半年)。也就是說,Mate10系列的海外銷量比500萬臺少一點點。500萬臺,華為最高端的旗艦系列,已經很多了。但還不止。

走在倫敦街頭,因為華為P20系列辨識度無法更高的變色後殼,你輕易就能定位出一條街上的華為用戶。讓人想起P20 Pro在歐洲上市一個月就達到P10 Plus的3倍,在英國、法國、德國熱銷。而P20 Pro的當地售價並不低,899歐元起步。

另外據瞭解,華為智能手機在中國、俄羅斯、西班牙、波蘭、意大利、埃及等8個國家市場佔有率為第一,在法國、芬蘭、匈牙利、奧地利、阿聯酋等30個國家市場佔有率為第二。即便如此,何剛還是說,華為仍然需要不斷加強與全球消費者的溝通,讓全球消費者知道華為優秀的產品。

全球品牌無疑了。看起來,全球媒體的關注不是原因,是結果。

全球品牌該有怎樣的實力?

既然算是全球品牌,那華為該有怎樣的實力?踏進ExCeL展覽中心S5會場首先就有個直觀的感受。


Mate20系列紀實:不談國貨情結 談談全球品牌華為


除了人多,場地也足夠寬敞,給更大的顯示屏提供了可能,也讓整個發佈會的信息呈現得足夠有衝擊力。

麒麟980芯片、超級廣角+超級微距的更強後置徠卡三攝、華為完全自研的3D結構光人臉解鎖、AI人像留色、業界首創的反向無線充電、實時3D建模、華為與曼徹斯特大學合作的石墨烯散熱應用、AI卡路里識別……

這些信息的確呈現得足夠衝擊人心,但每項功能背後的研發投入才是真正的震撼。

很多人知道,華為投入了超過3億美金研發麒麟980芯片,這還不算生產成本。要是算上第一代海思麒麟芯片K3至今,已經不知道有多少個3億美金了,而Mate系列每一款機型的研發週期更是長達30個月。

粗略估算,單單手機芯片投入已經幾十上百億,但說到這裡還只是以手機業務為主的華為終端業務,加上運營商網絡、企業解決方案總共三大核心業務,華為完全是個“技術控”,什麼都喜歡自己研發,投入自然少不了。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度,華為投入研發費用896.9億元,按照逐年遞增的趨勢,今年或許會破千億。

那華為的實力到全球品牌的級別了嗎?需要和全球品牌比較一下。

過去10年來,華為累計投入研發費用3921.1億元,佔同期銷售毛利的32.9%,2017年在全球企業研發支出排名第6位;與華為同行業的思科公司同期研發投入577.4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022億元),佔銷售毛利的20.84%。在研發投入的規模體量上,二者已經非常接近,但在研發投入的力度(佔比)上,顯然華為要遠遠超過思科公司。而且思科公司在過去10年的研發投入佔比上基本維持不變,20.84%是10年的加權平均佔比,而華為則是逐年穩定增長。

這大概就是全球品牌該有的實力。

創新的,就是世界的

說回到華為手機,再回憶倫敦發佈會結束後的場景。


Mate20系列紀實:不談國貨情結 談談全球品牌華為


發佈會後,當中國記者們還在體驗區忙碌的時候,華為的工作人員已經開始安排發放媒體評測機。因為評測機統一型號為華為Mate 20 Pro UD,不少記者又折回體驗區拍攝其他產品的圖片或視頻素材。

他們用開箱的評測機和展桌上的機器合影的時候,別國記者的目光顯然又有一些停留,畢竟不是所有媒體都發放評測機,或者會區分先後。我傾向把那種表情理解為羨慕,就像普通用戶刷微博看數碼大V天天上手最新款的手機一樣的羨慕。把自己國家的產品在外國人面前用出的這種感覺,我只能總結為自豪。

拋開國貨情結,這種自豪可以單純理解為對好產品的認可,而這種認可在海外網友眼中更單純。他們用“lots of innovation”、“best smartphone”、“best camera”不掩喜愛之情。Mate20系列發佈會後,和iPhone XS的正面對比在所難免,YouTube上一則《華為Mate20 Pro與iPhone XS拍照對比》的視頻就引來了500多條評論。其中一位網友的評論是,“看這個視頻之前我就知道華為Mate20 Pro會贏。”


Mate20系列紀實:不談國貨情結 談談全球品牌華為


這樣的判斷一個普通消費者都能夠輕易做下,還不是因為華為P20 Pro珠玉在前。多年來只有蘋果三星輪流奪冠的DxOMark,如今P20 Pro已經霸榜半年有餘,示範了產品本身就是最好的廣告。

當然,華為手機的拍照能力只是眾多創新中率先走到臺前的一個。國際化的研發團隊註定會產生越來越多的創新成果。美國、德國、瑞典、英國、法國等地16個研發中心、36個聯合創新中心以及45個培訓中心,超過160種國籍、18萬員工,每天不知道迸發出多少火花,也不知道同時進行著多少未來會影響世界的創新研究。

創新國際化,創新成果的影響也將是國際化的。華為手機在海外的熱銷說明了,創新的,就是世界的。

讓Mate20系列“飛”一會兒

如今國產智能手機的創新已經不可忽視,創新到引起海外網友自發的口碑,創新到贏得倫敦發佈會現場所有海外媒體的陣陣掌聲。

2018年雖然被打上智能手機廠商洗牌之年的標籤,但智能手機市場其實並不像牌桌,反而像是一個跑道。選手往往不是被對手打敗,而是自己在這場賽跑中掉隊。保持領先的辦法顯而易見,唯有把創新當做動力。

堅持自主創新是投入大、見效慢的策略,但是華為守得雲開。平地驚雷般的拍照能力、“嚇人”的GPU Turbo技術、全球首款7nm製程的麒麟980芯片,還有更多自主研發的創新成果,換來的是實實在在的市場份額。這也是對篤信技術的華為最好的獎勵。

Mate20系列已經全球發售,全球的消費者都有公平的機會可以體驗和購買,到底華為能不能成為一個更強的全球品牌,讓Mate20系列“飛”一會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