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不一樣,不要試圖說服一個“牛”

子貢尚不能說服農夫

格局不一樣,不要試圖說服一個“牛”

有一天孔子出遊,途中馬偷吃了農夫的莊稼,農夫非常生氣,捉住馬並關了起來。子貢知道後,就前去懇求農人放了馬,沒想到農夫不理會子貢。

孔子說:"用別人聽不懂的道理去勸說他,就好比請野獸享用太牢,請飛鳥聆聽九韶,這是我的不對,並非農夫的過錯。"於是命馬伕前去。

馬伕對農夫說:"你從未離家到東海之濱耕作,我也不曾到過西方來,但兩地的莊稼都長得一個模樣,馬怎麼會知道那是你的莊稼而不該偷吃呢?"農夫聽了覺得有理,就把馬還給了馬伕。(邊批:自是至理,怎麼能不聽從。)

格局不一樣,不要試圖說服一個“牛”

【鼎哥評】物以類聚,在粗人面前談論詩書,這是不知變通的讀書人之所以誤事的原因。馬伕的話雖然有理,但這番話若是從子貢口中說出來,恐怕農夫還不會接受,為什麼呢?因為子貢和農夫兩人的學識、修養相差太遠,彼此早已心存距離。然而孔子為什麼不先命馬伕去,而任由子貢前去說服農夫呢?若先前就命馬伕前去,子貢心中一定不服,如今不但子貢心中毫無怨尤,也使得馬伕有表現的機會。聖人能通達人情事理,所以才能人盡其才世人常以成文的法規來約束他人,憑資格來限制他人,靠兼有所長來期望他人,這樣事哪有成功的希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