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水如詩〕 威尼斯走筆


我站在威尼斯的嘆息橋上/一邊是宮殿,一邊是牢房/舉目看時,許多建築物忽地從河中升起,彷彿魔術師揮動魔杖後出現的奇蹟/千年的歲月用陰暗的翅膀將我圍抱,插翅雄獅之國的許多大理石的高房/威尼斯莊嚴地坐鎮在一百個島上。

-------拜倫

我從奧地利美麗的小城因斯布魯克出發,來到了世界上唯一沒有汽車的水上城市威尼斯。興奮的情緒如波濤!遠望,如觀莫奈的油畫,波光粼粼中炫著色彩迷離的建築。 這是我心醉神迷遐想無限的威尼斯嗎?像上帝的眼淚灑在了這裡,晶瑩透亮;像漂浮在亞得里亞淺海碧波上的夢,飄飄渺渺,浪漫如幻;像海面激起的浪花,一朵朵,一簇簇。

〔若水如詩〕 威尼斯走筆

因水而生的威尼斯

因水而生

威尼斯因水而生,因水而興,因水而美,水是這個城市的血脈,水賦予了它無限生機和輝煌。一百一十八個小島灑落在水上,三百七十八座橋樑連接著城市的小島小巷。一條長長的大運河呈反S形,與一百八十條支流鏈接相通,它是“威尼斯最長的街道”,猶如繁華富麗的巴黎香榭麗舍大街。兩岸的古建築地基淹沒在水中,像水中升起的藝術長廊。洛可可式宮殿美麗無比,巴洛克式和哥特式教堂聳起,琳琅的店鋪擁擁擠擠,建築群中一叢一叢的綠色或嫣紅,給這些十四至十六世紀的建築增添了自然的生機。

寬闊的大運河,小巧的快艇來回穿梭,巴士招搖著豔麗,豪華輪渡如高樓,擠滿遊客,“貢多拉”疾行在波濤上晃晃蕩蕩,試圖把同行的船隻甩後,坐在貢多拉上的歐美人一邊“啊—啊”叫,一邊招手。時見一排排木樁直立水中,也有零零散散的木樁,栓著的小船在左右搖晃。這根根木樁好像守衛水城的士兵,虎視眈眈的讓人生髮遙想,它是威尼斯城市的地基,無數個木樁撐起了這座城市。

〔若水如詩〕 威尼斯走筆

中世紀的威尼斯,是東西方通往的大門。

一千五百年前,一群羅馬人為了躲避殘暴的日耳曼部族騎兵的追殺,他們逃離家園,扶老攜幼,奔走在大地上,走呀走,眼前一片迷茫,哪裡是他們的歸宿?傳說正當絕望的時候,空中似乎隱隱傳來一個聲音,“爬到塔上,往大海方向看,看到的地方,就是你們未來的家園!”他們迅速登上教堂,眼目所視,一片沼澤地裡,蘆葦在風中飄搖,四周是茫茫海水。他們既無退路,也無可選擇,只能向所看到的那片沼澤地奔去。

這群人就是威尼斯的先民。

古老的威尼斯,一條低窪的海灘曲曲折折與大陸相連。海的潮漲潮落使得地面忽隱忽現。天然的地理位置,進來容易出去難。環礁湖中的水,能保護威尼斯不受外來人的入侵。淺灘,使得來自海上的追殺者喪命。先民們發現了這裡的秘密。於是人們把橡木或松木削尖密密麻麻地打進沼澤裡。打完樁,鋪一層層石頭,然後在上面建造房屋。密集的木樁足以承受壓力。空氣中的真菌是導致木頭腐爛的原因,而海水恰好隔開了真菌。不用擔心泡在水裡的根基。一代一代的人久居此地,一座城市就生長在水裡,在時光的輪迴中漸漸繁華起來,到了中世紀成為海上的貿易大國。是東西方通往的大門。

聖馬可廣場

從大運河到威尼斯中心廣場,坐快艇只需二十多分鐘。入口處,豎立兩根高大的白色圓柱,東側圓柱上挺立著一隻獅子,展翅欲飛,威風凜凜,這是威尼斯的城徽,也是威尼斯的保護神,獅子代表聖馬可,聖馬可何許人也?他是耶穌的門徒聖經《馬可福音》的作者。幾個世紀以前在埃及遇難,威尼斯的兩個富商把他的遺骨偷運回來埋葬在廣場大教堂的祭壇下面。為了紀念這位顯赫的西方聖人,把大教堂命名為聖馬可教堂。同樣以西方聖人命名的有聖馬可廣場,聖馬可鐘樓,聖馬可圖書館。

〔若水如詩〕 威尼斯走筆

聖馬可廣場

聖馬可廣場是威尼斯最繁華的地方。廣場一面瀕臨威尼斯大運河,其餘三面被文藝復興時期的精美建築包圍。這裡被拿破崙稱為“世界上最美的廣場”,難怪拿破崙佔領威尼斯後把總督宮改成自己的行宮。站在廣場,欣賞教堂的外觀,融合了拜佔廷式、伊斯蘭式和文藝復興式建築風格於一體,它不僅僅只是中世紀歐洲最大的一座教堂,更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傑作和收藏豐富藝術品的寶庫。

長方形廣場上人潮湧動,摩肩接踵,來自世界各地的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你來我往。鴿子是擁擠廣場中最動人的風景。成萬隻鴿子散落在人群中,據說威尼斯有四萬只鴿子,三分之一就生活在聖馬可廣場。人鴿和睦相處,人給鴿子餵食,鴿子與人嬉戲,鴿子站在人的頭上,肩膀上,胳膊上,手上,腳上。芭比的歐洲女孩席地而坐和鴿子玩樂。鴿子時而簇擁在地上,尖尖的喙啄光地上的食物,時而“撲啦啦”飛過遊人的頭頂。海鷗展翅在廣場高空,盤旋尖叫。回望,遠方的大海,波濤盪漾,近處的運河波光粼粼。突然一聲薩克斯響起,各類樂器合奏起來,一曲《此情可待》綿長悠悠,直抵心底,碰撞柔軟的靈魂,觸發深藏的情思,讓人沉醉痴迷……

〔若水如詩〕 威尼斯走筆

拿破崙稱為“世界上最美的廣場”

嘆息橋

一座拱廊橋架設在總督宮後面的小河上,像一座巴洛克式的小房屋,與運河相望的兩個小窗封閉很嚴實,密不透氣,猶如隔絕了生死兩世,這是傳說中神秘的嘆息橋。望著並不遙遠的嘆息橋,拜倫的詩句跳入腦海:

我站在威尼斯的嘆息橋上

一邊是宮殿,一邊是牢房

舉目看時,許多建築物忽地從河中升起,

彷彿魔術師揮動魔杖後出現的奇蹟

千年的歲月用陰暗的翅膀將我圍抱

垂死的榮譽還在向著久遠的過去微笑

記得當年多少個番邦遠遠地仰望

插翅雄獅之國的許多大理石的高房

威尼斯莊嚴地坐鎮在一百個島上

〔若水如詩〕 威尼斯走筆

遠處的嘆息橋

昔日,這座橋不知走過了多少囚犯,從總督府接受審判,被帶入對面的地牢,從地牢帶出走向刑場,在橋上正反方向行走,都意味著在人世的無望,他們透過小窗仰望藍天,想到橋下親人等候訣別,百感交集湧上心頭,聲聲嘆息是對生命的留戀?罪孽的懺悔?這嘆息成為歷史的迴音,這嘆息也成了橋名的由來。大凡來這裡的人都會聽說,一個年輕的男囚判了刑從橋上走過,允許他停下來看一眼美麗的威尼斯,他從雕花窗欞俯視,橋下的貢多拉上,一對男女忘情地相吻,他定睛細看,那女子正是他的愛人。多麼巧合,這一眼讓他明白世間永恆的愛情只是諾言,曾經的海盟山誓,曾經的生死之戀,只是文學作品的渲染,而更多的是用來背叛。他渾身一顫,精神崩潰,將頭瘋狂的撞向大理石花窗……橋上留下一具憤怒的屍體,橋下貢多拉載著那對幸福的情侶向遠方駛去。當然一個人觸犯了法律,成了社會的罪人,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是否要被愛情唾棄?這是一個不必贅述的無可言說的話題……

嘆息橋的傳說被一代一代人不斷的演繹,被不斷的編纂,被不斷的潤色豐富,悲劇變成了喜劇。如今嘆息橋賦予了新的含義,據說戀人在橋下接吻會天長地久。於是來威尼斯舉行婚禮的情侶,坐在貢多拉上,經過嘆息橋的瞬間熱烈長吻,以此來證明他們的愛情。法國電影《情定日落橋》有個鏡頭很美,美國少女羅倫與法國男孩丹尼爾相遇相愛,終於他們在威尼斯水城的嘆息橋下,忘情地吻在一起。這時,天邊一輪夕陽,彤紅的霞光照著水城,整個城市敲響悠揚的鐘聲,似乎在為他們祈禱……劇終羅倫要回美國了,丹尼爾站在林蔭悵惘地看著她,然後追趕著她離去的車……有情人是否終成眷屬?給觀眾留下一個空白。生活中嘆息橋下的忘情一吻,真的能夠證明愛情的永恆嗎?這只是一種期待,唯有時間是最好的見證!

貢多拉

提起巴黎,人們會想起塞納河畔高聳的埃菲爾鐵塔;提起威尼斯,人們會想到水上搖曳的貢多拉。

〔若水如詩〕 威尼斯走筆

貢多拉

貢多拉是威尼斯水城的交通工具,這小船造型奇特,兩頭尖翹,乘坐舒適,像坐在豪華轎車裡,十分愜意。所以被稱為“水上奔馳”“水上法拉利”。十五十六世紀,威尼斯的名門貴族乘坐裝飾豔麗雕刻精美的貢多拉,以此炫耀攀比。政府遏制這種奢靡的風氣,禁令不準在尖舟上施以任何的裝飾,貢多拉都被漆成了黑色。唯一留下來供裝飾用的只有船頭的嵌板。這一傳統被保持了下來,如今的貢多拉一律黑。小的可容一對情侶相擁而坐,盡享浪漫情趣;大的可坐六個人,拍照、聊天、欣賞風景。任憑貢多拉穿過一座一座的月牙形小橋,悠悠盪行在小巷裡。

兩邊的樓房呈黃色或者紅色,底部浸泡在水裡。第一層無人居住,門窗緊閉,牆壁留下海水上漲的痕跡,有些粉牆紅磚微露,鐵窗上有斑斑鏽跡。站在水裡的樓房有點老,卻老得優雅,猶如一個世事厲練的老人,沉靜而閒適。水的滋澤和靈動賦予了建築獨特的美。抬頭望,高處的窗戶微啟或敞開,窗臺的花盆放置整齊,豔豔的紅花,涼曬的衣物,滿是人間煙火的趣味。

〔若水如詩〕 威尼斯走筆

睱意的貢多拉之遊

船伕大多是意大利美男子,瀟灑倜儻,穿著或紅或藍針織衣,橫條緊身。適逢深秋的寒涼,針織衣外罩著藍色的棉背心,或戴草帽或戴布帽,總是那樣帥氣。他們站在貢多拉的船尾上,那漿就擱在彎曲的右側的支架上,船伕站在左側雙手握著長長的單槳,不停地搖動槳板。在彎彎曲曲而狹長的水巷中駕好貢多拉,必有不凡的身手!看前邊那位,遇到轉彎時,腳往牆上一蹬,那姿態像跳弗拉門戈舞那樣的優美。我們的船伕,面孔冷峻,看上去像電影中的意大利“黑手黨”。他划船的動作很利落,返回時與一隻貢多拉狹路相逢,只見“黑手黨”兩手一撥,我們的貢多拉輕輕地閃開,兩隻船平安反向而去。據說貢多拉船伕上崗證,比美國醫學院的名額還走俏。每年只有兩三個崗位,歷經嚴寒苦暑的訓練。過五關暫六將,出類拔出者才能站立船頭。

〔若水如詩〕 威尼斯走筆

船伕是位意大利美男子,頗有“黑手黨”氣勢

水城遐思

走過繁華的街巷,品牌商店比比皆是。皮帶、皮鞋、皮包、衣服都是國際一線品牌,眼過之處價格不菲。我突然想起了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的情節,腦海中迴旋出夏洛克貪婪狡詐的嘴臉。再看眼前的威尼斯商人個個面帶微笑,一臉誠懇,並無花言巧語。走過琳琅滿目的面具市場,大多遊客只是摸摸面具放下,那些小商販也談定一笑,看不到糾纏式促銷的摩擦,改變了我對威尼斯商人的看法,所以隨意買了一些護膚品。也許莎翁筆下的夏洛克們在世界經濟潮流的趨勢中被迫洗心革面,轉為儒雅的微笑服務了。我只是一個行者,腳步匆匆地遊走在這座水城裡,而對它的瞭解實在是膚淺的。

〔若水如詩〕 威尼斯走筆

威尼斯老城裡的商鋪

在威尼斯老城裡穿行了一圈,沒有找到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的故居。馬可波羅在中國遊歷了十七年,對中國有一定的瞭解。後來他回意大利在一次海戰中被俘,在獄中他口述了有關中國故事,有一個叫魯斯提的比薩文學家寫下了《馬可·波羅遊記》。這本書我早已讀過,書中詳實的記述了他在中國各地的見聞,記載了元初的政事、戰爭、宮廷秘聞、節日,遊獵等等,尤其詳細記述了元大都的經濟文化民情風俗及各大城市商埠的繁榮景況,是他第一次把中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展示在世人面前。於是意大利的哥倫布、葡萄牙的 達·伽馬等眾多的 航海家、旅行家、探險家讀了《馬可·波羅遊記》以後,紛至沓來,探訪中國,建立了中西文化的交流通道,這不能不說是馬可波羅的功勞。後來的清朝時期八國聯軍對中國的掠奪是否與這本書也有關係呢?當然,辯證法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是矛盾的統一體。世界上的自然景觀也不例外,也存在矛盾統一的兩面性。每座城市都有它獨特的內涵,也有它面臨的現實問題。威尼斯每年吸引約三千萬名遊客,這難免給城市的保護和環境帶來威脅,加之外國人在威尼斯購買房產導致房價飆升,據說威尼斯本地居民開始逃離這座古城,人口在不斷下降。在溫室效應日漸顯現的今天,美輪美奐的威尼斯水城,還有印度洋上美如幻景的馬爾代夫群島,面臨的危機就是走向消失,不久的將來,它們可能就是後人探險的水下城市了。

〔若水如詩〕 威尼斯走筆

美輪美奐的水城會消失嗎? 我有些擔心

離開威尼斯時,面對夕陽下海市蜃樓般的美景,我心中升起一絲絲憂傷……

〔若水如詩〕 威尼斯走筆

面對夕陽下的美景,我心中升起一絲絲憂傷……

(文本已發表於《中國散文家》2018年第5期 完)

〔若水如詩〕 威尼斯走筆

〔若水如詩〕 威尼斯走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