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最迷人的香氣,應該泡在酒裡

秋天最迷人的香气,应该泡在酒里

秋天最迷人的香气,应该泡在酒里

桂花太好聞了,以至於這個季節的食物,也很難不與桂花聯繫起來。

桂花糖炒栗子、桂花糕、桂花羹、桂花糖藕、桂花燻魚……如果再能配上一盅桂花酒,那麼其他所有的附庸風雅,都會黯然失色。

桂花酒的製作大致有兩個流派,分別是“釀桂花”和“摻桂花”。前者把桂花加到米中一起發酵釀製,後者則是釀好酒後摻入桂花。“釀桂花”的酒精度較高,滋味融合含蓄,但發酵的過程讓桂花中的芳香物質揮發,香氣難免不足,而且發酵後的花粒已經徹底沒有賣相,需要和酒渣一起濾去,不夠風雅詩意;“摻桂花”則是因為釀成後另加的,香氣馥郁、花粒鮮豔好看,酒精度較低,對好飲者來說,有點破壞酒類本身的味覺層次。所以二者各有擅場,也各有所憾。

相比之下,“釀桂花”因為製作難度比較高,所以吃到的機會不多。我只在蘇州吳縣嘗過一次桂農自釀的,酒水顏色澄清透明,看不出桂花的痕跡。呷一口,非常類似於普通白酒的口感。待得吞下肚,才能回味出一絲兒桂花獨有的甜和澀。這樣的桂花酒適合搭配清淡的菜色,記得桂農老伯為我們準備了一碟子白水芋艿蘸糖、一碟子自制肉鬆、一條清蒸鱸魚,最後酒菜畢了,還上來一盤桂花糖年糕作為解酒的主食。到今天,我還記得那頓“以桂花始、桂花終”的飯菜,從頭到尾都瀰漫著甜絲絲的桂花香味兒,真是美好。

“摻桂花”就很容易,做的人多,但高下差別可大了。蘇州稻香村有賣一種“桂花醬”,是拿糖稀加鹽醃漬的桂花。拿來下稀飯不錯,但因為鹽加的太多,白口吃略嫌齁鹹,遮蓋了一部分桂花的香味。有人拿白酒衝這種桂花醬,滋味不惡,但私以為沒有體現出桂花酒那種花香酒香交錯的審美,反倒讓桂花醬裡的鹽分破壞了酒的滋味。

杭州賞桂聖地滿覺隴的桂農們,每年桂花季也做摻桂花的桂酒,大多是自釀的糯米白酒裡,加上冰糖和洗淨瀝乾的鮮桂花,如楊梅燒那樣,封存三五天就能喝。加了糖的酒水把桂花得甜香襯托得滿滿當當,不用什麼小菜,坐在桂花樹下慢慢喝就很有味道。完了再來一杯桂花熏製的西湖龍井、一盅撒了桂花的西湖藕粉,一個下午就能在不知不覺中消磨過去。

秋天最迷人的香气,应该泡在酒里

我也在上海崇明喝過桂酒,很有別致的風情。酒裡用的是洗淨瀝乾的鮮桂花,但泡製桂花所用的酒,不是普通白酒,而是“崇明老白酒”。這東西酒精度只有十二三度,也許叫他“米酒”或者“水酒”更加準確。顏色乳白、味道甜潤,還有點發酵形成的微酸。酒本身已經夠香了,加入桂花,香味更甚。這種崇明老白酒本身是甜的,所以連往酒里加糖的步驟都省了。崇明桂酒冰鎮了可以當飲料喝,很符合魔都人民“甜口小清新”的愛好。

當然,這些都不算最極品的“摻桂花”。有一年,一位擅長廚藝的朋友遠行赴德國求學,臨行貽我一罈自制的桂酒。開封一嘗,味道好得差點沒讓我一口氣喝完。清冽、甘爽,沒有加糖,味道不甜,但卻能嚐到桂花濃郁的香甜來。我們用這酒配桂花糖炒栗子吃,兩個人都喝得酩酊大醉,口中桂香繚繞數日不散。我百般追問之下,朋友終於說出製作方法:原來,這酒用的是桂花露,也就是桂花蒸餾後的精華水,以1比1的比例來兌高度白酒。難怪桂香濃郁至此,酒水卻依然能保持清冽的色澤和滋味。俗人們常說:“魚和熊掌不能兼得”,但嘗過那罈子桂酒就會覺得,這世上真沒有什麼不能兼得的事。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讀萬卷書,吃萬里路

Guess you lik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