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竟誤會了“呆若木雞”這麼多年,原來它是一隻最厲害的雞

說起成語“呆若木雞”的含義,大概都可以意會。木雞就是木頭雞,通常來形容一個人痴傻發愣的狀態;或者因恐懼、驚異而發愣的樣子。基本屬於貶義詞。而說起這個成語的來歷,卻並不是貶義的,相反有大智若愚的含義在內。

我們竟誤會了“呆若木雞”這麼多年,原來它是一隻最厲害的雞

呆若木雞來源於《莊子·達生》: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達命之情者,不務知之所無奈何。意思就是說,通曉生命實情的人,不會去努力追求對於生命沒有什麼好處的東西;通曉命運實情的人,不會去努力追求命運無可奈何的事情。

該篇講述了一個關於鬥雞的故事:

紀渻(shěng)子是訓雞高手,齊王邀他訓練鬥雞。沒過幾天,齊王就派人來催問雞訓好了沒有,紀子說:“雞沒訓好,它一見對手,就躍躍欲試,沉不住氣。”又過了幾天,齊王又派人來問,紀子說:“還不到火候,看樣子雞雖不亂動了,但還不夠沉穩。”又過了幾天後,紀子終於對來人說:“請你告訴齊王,我把雞訓好了。”鬥雞時,對手的雞又叫又跳,而紀子訓的雞卻一點反應也沒有。別的雞看到它那副呆樣竟被嚇跑了。因此,齊王場場獲勝。

我們竟誤會了“呆若木雞”這麼多年,原來它是一隻最厲害的雞

老莊思想是道家思想的代表,追求恬淡自然的生活狀態,講究無為而治。所謂大道至簡,無為而為。放在鬥雞這樣一個簡單的動物上,那些看起來凌厲勇猛,鬥翅展翎的反而需要訓練,直到完全沒有一點虛浮驕矜的狀態,像木頭做成的一樣,才是達於至境,不怒而威,別的鬥雞一見之下望風而逃。

我們竟誤會了“呆若木雞”這麼多年,原來它是一隻最厲害的雞

“望之似木雞”,這是鬥雞追求的境界。“呆若木雞”最早是形容一個人鎮靜自若,態度穩重,和“發呆”沒有一點關係。現在,呆若木雞就只剩下字面意思了,形容一個人有些痴傻發愣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