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故宫都是此人捐的,晚年病重想换个单独病房,医院:级别不够

半个故宫都是此人捐的,晚年病重想换个单独病房,医院:级别不够

众所周知,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经了5000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华夏大地上 诞生出了非常优秀而宝贵的文化。而我们都知道,文化要想传承下来,除了人和人之间,口 口相传之外,更多得是依托一些实物为载体,而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书籍了,此外就是一 些历史传承下来的文物、字画了。

半个故宫都是此人捐的,晚年病重想换个单独病房,医院:级别不够

而我们都知道,故宫可以算得上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历史博物馆了,其中的一砖一瓦,都可以 算得上是文物了。此外,在故宫还有非常多的镇馆之宝,像陆机的《平复帖》、李白的《上 阳台帖》等等。而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在故宫之中的很多国宝,都是有一个人捐赠的,而 且他还没有要过任何的报酬。而在他晚年患了重病之后,想换一个单独的病房,就被拒绝了 ,医院拒绝他的理由是:级别不够。

半个故宫都是此人捐的,晚年病重想换个单独病房,医院:级别不够

而这个人就是张伯驹。相信一说到张伯驹,大家想到的就是民国四公子,出身一个富贵家庭 ,父亲是直隶总督张镇芳,而且,张伯驹还是袁shi凯的侄子。他的一生也是十分传奇的,在 早年担任过河南总督,因为擅长理财,还创办过盐业银行。可以说,当时的张伯驹是位高权 重,官运亨通。而因为父亲张镇芳的关系,他的家里人一直想让张伯驹从军,当时他对于军 阀之间的混战,并不感兴趣,认为这样的混战是非常无趣且儿戏的。

半个故宫都是此人捐的,晚年病重想换个单独病房,医院:级别不够

在张伯驹30岁的时候,因为经常打理银行的关系,所以在银行里就积累了一大堆的文物、字 画、古董这些抵押物品。所以张伯驹没事的时候,就会去看一看,细细研究研究,然后他就慢慢 得喜欢上了书画文字,并且因为见得好东西多了,他对于书画的鉴定也有了一定的实力。

半个故宫都是此人捐的,晚年病重想换个单独病房,医院:级别不够

在迷上了古董字画字画,张伯驹常常是一注千金,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不论多少线,都去争 取到手中,将它视若珍宝。而且,在张伯驹晚年的时候,即使已经倾家荡产了,但是这些他 收藏而来的字画,他一件也没有卖。最后他将这些自己的藏品,全都捐赠给了国家。

半个故宫都是此人捐的,晚年病重想换个单独病房,医院:级别不够

而这些藏品可不是什么随处可见的,即使是在当时,随便拿出一件,都是价值连城的,其中 的文化价值更是高得不可估量。因此,就有人评价说:张伯驹一个人所捐赠文物,抵得上故 宫顶级书画的半壁江山了,其中不乏有很多镇馆之宝级别的存在。本来国家是打算奖励给张 伯驹20万元的,但是张伯驹没有要,只收下了一张文化部给的奖状。

半个故宫都是此人捐的,晚年病重想换个单独病房,医院:级别不够

而到了张伯驹晚年的时候,他得了重病,在北京的一所医院之中接受治疗。但是由于病情的加重,张伯驹被折磨得非常难受,在加上担心传染给别的病人,于是他就让自己的妻子,去问一些医院,自己能不能换一个单人病房居住。但是最后医院却以,张伯驹的级别不够,给拒绝了。而等到这件事被有关领导知道之后,立马批准,但是张伯驹在那时已经去世了,享年84岁。

半个故宫都是此人捐的,晚年病重想换个单独病房,医院:级别不够

对于张伯驹,后世的人们曾评价他为“民间第一大收藏家”,对于文物和文化的贡献是非常大的。而张伯驹也曾说过一句话:“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

张伯驹先生耗费了自己一生的积蓄和心血,保护住了大量的书画国宝,并且还将他无偿捐赠给了国家,更是将弘扬中华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崇高的爱国情怀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