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書奇譚》為何能抓住孩子的心?

如果我們談論中國原創的動畫片,卻不談及《天書奇譚》,那簡直就是犯罪。無論從電影的哪一個指標來看,《天書奇譚》都是一座高峰,令人仰視。

這不是我一個人的私下見解,實在是很多人共同的看法。你去看豆瓣的評分,很多豆友居然喪心病狂地給到了10分。這樣的評分,是什麼概念呢?你看,10分,這就是滿分啊。還有一位網友更加過分,居然說,如果滿分是10分,他打算給《天書奇譚》12分。

這是1983年在全國院線上映的片子,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出品,導演是王樹忱和錢運達。我不知道這兩位先生是否還健在——如果還健在,我真想當面感謝做出了這樣劃時代的動畫鉅製的前輩。

那一年,我10歲,看完這個動畫片,就被這個電影深深地抓住了,一連好幾個禮拜都精神恍惚,走不出來。情緒低落,悵然若失。

那麼,為什麼這麼好的電影看完了,情緒不是興奮,居然會是低落?

因為,對於我們這代人來說,童年的匱乏,是一個事實。當時並沒有太多這樣的專為兒童製作的大片。這是唯一一部,使一個10歲的小觀眾心靈悸動的影片。然而,短短一個多小時,就放好了。之後,再也沒有了。就像一次空前的精神盛宴之後,留下的漫長的失落感和匱乏感,沒有辦法填補。

故事的內容,其實並不複雜。有個神仙,叫袁公,負責看守天書。天書上記錄了108條法術,學會了就能呼風喚雨、點石成金的。袁公因為心繫人間,就把天書偷取下來,拓印在山洞的石壁上,因此觸犯了天條,被罰在這個山洞裡看守天書。

這個時候,有三隻壞狐狸,他們趁著袁公上天述職的時候,偷偷進到袁公的洞府,偷吃了煉丹爐裡的仙丹,得道成仙,變成了狐狸精,下凡來到人間,裝神弄鬼,騙人錢財,欺壓百姓。

這個時候,我們的主人公,一個小朋友,叫蛋生,就出現了。他修習天書上的法術,和狐狸精鬥智鬥勇,為民除害。

關鍵是,最好玩的是,這個小朋友為什麼叫蛋生,因為他確實是從蛋裡生出來的。是一隻大雁,生了蛋,被袁公保留了,放在丹爐裡孵化,於是蛋就成了人形。三隻狐狸來偷東西,吃了仙丹,還把蛋給帶下了山。從此,這個蛋就來到了人間。

有幾個細節特別逗,比如,這個蛋,三隻狐狸在爭搶的時候,失手掉下了山,順水漂流,來到了一個廟裡的井裡。剛好有個小和尚,去打水,結果打上來一個蛋。於是,為了爭搶這個蛋,小和尚跟老和尚上演了一場搶蛋大戰。這一段,動感十足。

然而戳中孩子最大笑點的,是另一個橋段,縣太爺得了一個聚寶盆。什麼叫聚寶盆呢,就是,你放一個銅錢進去,馬上就變成兩個,然後像細胞分裂一樣,一個晚上,聚寶盆就滿了。所以才叫聚寶盆。誰知道,一個不小心,縣太爺的親爹掉了進去。好吧,小朋友們猜到了,發生了什麼。撈出來一個親爹,還有一個親爹,撈出來一個親爹,還有一個親爹。一群親爹,在縣府裡吵吵,都說自己是真的,別的都是假的。這個故事,是諷喻我們啊,為人不可太貪心。

這個電影的主要內容和主題思想,非常主流,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機智勇敢,諷刺了統治階級的腐朽沒落。比如,凡是官員,乃至皇帝,都像小丑一樣。而蛋生啊,袁公啊,從造型上看,就一臉正氣。就主題思想而言,它歌頌的是袁公這樣的人,為人間盜火,而自己卻慘遭天庭的懲罰。這就像普羅米修斯的故事。英雄普羅米修斯為人間盜火,自己被天帝判為終身受罰。

然而,10歲的我,看到的,卻不是這些,而是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老狐狸精的陰森可怕,女狐狸精的妖媚,獨腳狐狸精的可笑。一個個光怪陸離的故事,讓我捧腹大笑,讓我心生嚮往,久久不能遺忘。

《天書奇譚》的故事,並不是憑空而來的,來自於我們的中國的傳統民間故事。具體而言,就是一本中國的古書,叫作《平妖傳》,據說也是羅貫中所著。這本書裡有好多奇奇怪怪的故事。所以,我們都誤以為動畫片只是外國的舶來品,殊不知,在中國的文化裡,也有無數珍貴的寶藏。

尤其是,在內容和主題上,並沒有什麼離經叛道的地方,但是整個拍攝製作的風格,實在太棒了,又現代又具有傳統中國特色。即便放在當下,也不輸於日本和歐美的動畫片。(蔡朝陽)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