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欢喜喜迎元旦

欢欢喜喜迎元旦

“元旦”之意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称为新年。”

古代元旦

古代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来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

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

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

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从汉武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成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现代元旦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1月1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阴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节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我们今天过的元旦并没有多少年的历史。

元旦习俗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

宫廷里过元旦隆重繁华,寻常百姓过元旦也是热闹非凡。元旦这天清晨,家家户户都要早早起床,梳洗打扮,走亲访友,相互祝福,把酒相庆。还有舞场歌馆,车马来往,络绎不绝。

凡是过盛大的节日,几乎都离不开美食,古人过元旦也不例外。打年糕、吃饺子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

年糕

又称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年糕的历史悠久,汉朝的米糕已有“稻饼”、“糕”、“饵”、“糍”等名称。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代,尤以南方流行。明末《帝京景物略》卷二记载,正月元旦,“夙兴盥激,吃枣糕,日年年糕”。

饺子

“饺子” 前身是 “馄饨” 。馄饨是指面食中带馅的食品。宋代食品中出现角子一词.元代把饺子叫做“扁食”,可能出自蒙古语。明代的饺子如《正字通》所说,称饺饵、粉角、水饺子、蒸烫面饺。此外,还有水点心等叫法,清代北京旗人还把饺子称作“煮饽饽”。元旦吃饺子兴盛于明清时期的北方。

中国元旦的风俗习惯:到了现代,元旦的庆祝习俗就更简单了,人们更倾向于将元旦假期作为休息娱乐放松的好时间,看晚会、看电影、吃团圆饭、短线旅游。

今年,你要和谁一起跨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