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近20噸,年產值將逾13億,或將填補市場空白!廣西首家工廠化生產新鮮銀耳閃亮登場

首批近20噸,年產值將逾13億,或將填補市場空白!廣西首家工廠化生產新鮮銀耳閃亮登場

8月中下旬,一朵朵光潔勝雪、晶瑩剔透的銀耳在廣西龍州北部灣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的出菇車間裡齊齊綻放,彷彿一片白色牡丹花海,讓人看了愛不釋手。龍州北部灣公司位於崇左市龍州縣下凍鎮,首批6萬棒近20噸的銀耳生產成功,標誌著這家廣西最大的食用菌工廠化生產企業向以發展高端優質食用菌品種為核心,建設集工廠化栽培、精深加工、技術研發傳播於一體的綜合型現代化農業企業轉型升級首戰告捷。

首批近20噸,年產值將逾13億,或將填補市場空白!廣西首家工廠化生產新鮮銀耳閃亮登場

廣西龍州北部灣現代農業有限公司銀耳生產車間

銀耳又名白木耳、雪耳,中醫認為銀耳具有潤肺生津、強心健腦、益氣安神的功用。研究發現,銀耳不僅能提供人體所需的8種氨基酸中的7種,有抗衰老、降血糖和降血脂作用,還含有大量膳食纖維,有助於胃腸蠕動,減少脂肪吸收。因此,銀耳也被稱為“平民燕窩”,是一款老幼皆宜的滋補品。銀耳食用方式多種多樣,可做成菜餚、甜品、方便速食產品,還可以提取其中多糖等有效活性成份,生產高端保健品,開發的潛力非常大。

首批近20噸,年產值將逾13億,或將填補市場空白!廣西首家工廠化生產新鮮銀耳閃亮登場

柔軟潔白的銀耳

為順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求,龍州北部灣公司以消費市場為導向,主動調整生產發展戰略,轉向發展銀耳等廣受市場青睞的緊俏食用菌品種。公司從福建省古田縣首次引進銀耳品種,同時引進銀耳袋栽工廠化栽培技術。並於今年6月12日,在南寧舉辦的2018年廣西食用菌投資合作項目推介洽談會上,與福建天天源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共同建設總投資2.30億元的銀耳工廠化栽培項目,新建全工廠化栽培、全自動清洗、熱泵烘乾等多條生產線,改造生產車間廠房100畝,以桑枝屑、甘蔗渣等廣西本土特色作物秸稈為原料,採用“桑枝粉碎為有機食用菌生產原料的方法及設備”等國家發明專利技術來栽培銀耳,實現日產銀耳菌棒3.5萬棒,直接帶動就業100人,其中包括貧困戶25人。

首批近20噸,年產值將逾13億,或將填補市場空白!廣西首家工廠化生產新鮮銀耳閃亮登場

銀耳產品初加工

龍州北部灣公司還計劃從2018年到2020年,利用三年時間實施全產業鏈升級改造計劃,分三期建設生產、加工、包裝車間、冷庫、實驗基地及相關配套設備設施。與廣東、廣西的專業技術專家團隊建立長期合作關係,產學研聯合開展工廠化銀耳深加工技術攻關,開發有機鮮銀耳以及銀耳罐頭、湯羹、凍幹品、美容品等多系列產品。同時應用菌渣循環利用技術,把栽培銀耳後產生的菌渣或用於栽培優質水果蔬菜,或製成有機肥料,以降低農業廢棄物對環境影響。據測算,全面升級改造完成後,有望實現年產值逾13億元,直接帶動當地農業、運輸業、旅遊業等相關產業協同發展,同時輻射越南等東盟市場,促進我國與東盟國家和地區雙邊貿易往來及交流合作,將龍州縣打造成為我國西南邊陲的“蘑菇重鎮”。

首批近20噸,年產值將逾13億,或將填補市場空白!廣西首家工廠化生產新鮮銀耳閃亮登場

即將上市的銀耳飲品

據瞭解,我國是世界銀耳種植第一大國,其中國內消費量約佔總產量的 99%。但在廣西乃至全國還沒有一家規模化、專業化的銀耳精深加工大型企業。龍州北部灣公司銀耳項目的成功實施,或將填補這一市場空白,為廣大消費者特別是白領一族、愛美人士以及注重養生保健的人群提供類型多樣、品質上乘的銀耳加工產品,為傳統農業向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優化的農業現代化轉型升級提供有益借鑑。(文/廣西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吳登 黃奕洲 圖/龍州北部灣公司)


首批近20噸,年產值將逾13億,或將填補市場空白!廣西首家工廠化生產新鮮銀耳閃亮登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