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趣盎然,韻味十足的"迴文詩"

中國古典詩詞,有著獨特的音韻美。有些漢語詩,不但可以順讀也可倒讀,被稱之為迴文詩。這種修辭方式,是漢語特有的語言現象,是世界上其它語言所不能的。茶餘飯後,偶爾讀幾首迴文詩,會令人情趣盎然。


雅趣盎然,韻味十足的

劉勰在其《文心雕龍》中說,迴文為道原所創,後又失傳。今所傳最早的迴文詩,為南朝時蘇伯玉的妻子所作的《盤中詩》。《盤中詩》雖能屈曲成文,但是不能倒讀,還不是真正的迴文。到了宋朝,有些詩人作的迴文詩,不但可以使詩詞字句迴旋往返,成義可誦,而且具有詩的意境。大文豪蘇東坡留下了幾首迴文詩,很有趣味。他在一首題為《記夢》的詩中寫道:

空花落盡酒傾漾,日上山融雪漲江。

紅焙淺甌新火活,龍團小輾鬥睛窗。

這首詩如回讀,則成為:

窗晴鬥輾小團龍,活火新甌淺焙紅。

江漲雪融山上日,漾傾酒盡落花空

無論是順讀還是回讀,都是一首很有意境的七言詩,寫出了夢中火爐上溫酒暢飲的情趣。


雅趣盎然,韻味十足的

迴文詩中最有名的是宋代李禺寫的《夫妻互憶迴文詩》,順讀為"夫憶妻":

枯眼望遙山隔水,往來曾見幾心知。

壺空怕酌一杯酒,筆下難成和韻詩。

迷路阻人離別久,訊音無雁寄回遲。

孤燈夜守長寥寂,夫憶妻兮父憶兒。

倒過來讀為"妻憶夫"

兒憶父兮妻憶夫,寂寥長守夜燈孤。

遲迴寄雁無音訊,久別離人阻路迷。

詩韻和成難下筆,酒杯一酌怕空壺。

知心幾見曾來往,水隔山遙望眼枯。


雅趣盎然,韻味十足的

這首寫情的迴文詩,把孤燈之下夫憶妻和妻憶夫的深厚情感表達得淋高盡致,至今讀來仍讓人鼻酸。律詩較難的是中間的兩聯需要對仗,而這首夫妻互憶迴文詩無論順讀還是倒讀,中間兩聯的對仗都非常工穩。


雅趣盎然,韻味十足的

寫景的迴文詩,以清代女詩人吳絳雪的《四季迴文詩》為代表作,這首詩妙在把十個字用轆轤體和迴文體結合起來,每首上兩句用轆轤體,下兩句用迴文。

《春》:

鶯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睛夜月明。

明月夜睛春弄柳,睛春弄柳岸啼鶯。

《夏》:

香蓮碧水動風涼,水動風涼夏日長。

長日夏涼風動水,涼風動水碧蓮香。

《秋》:

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淺水流。

流水淺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

紅爐透炭炙寒風,炭炙寒風御隆冬。

冬隆御風寒炙炭,風寒炙炭透爐紅。


雅趣盎然,韻味十足的

值得思索的是,為什麼漢語可做迴文詩,而外語就不能呢?皆因漢字無詞尾變化,外語則不然。漢語文言可做迴文詩,而白話文就困難呢?因為文言文多單音詞,白話文多複音詞,作起來自然困難了。文言迴文詩雖有些文字遊戲味,但這遊戲不比當今酒桌上的順口溜高雅得多嗎?


雅趣盎然,韻味十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