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煉化項目紛紛上馬,山東民營煉化企業怎麼辦?

隨著兩大民營煉化陸續投產,國內產能過剩局勢必將更加嚴峻,隨之而來的成品油資源流通格局也將進行新一輪洗牌。首先受到衝擊或將是東北及山東的獨立煉廠,如何尋求突破及保住市場份額將是一道難題。


超級煉化項目紛紛上馬,山東民營煉化企業怎麼辦?


今年,民營煉化一體化項目進展速度迅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恆力石化浙江石化,預計今年末明年都能如期投產。其中恆力石化投產時間較早,於2018年12月15日常減壓裝置投料開車,浙江石化緊隨其後2019年即將投入生產。

兩大民營巨頭投產後將對成品油市場帶來較大影響,恆力石化和浙江石化均是化纖起家,配套煉油裝置主要是為了完善其化工的上游產業鏈。適度的生產汽油和航煤、儘量少產柴油,均是以最大限度獲取芳烴原料為主要建設原則。但如此大的裝置,即使壓縮後各家汽柴煤產量也不可小覷。

前者原油年加工能力2000萬噸,是目前國內計劃一次性建成規模最大、加工流程最長一體化項目;後者4000萬噸/年煉油項目,是目前中國煉油行業規模最大的單套煉油裝置。一旦恆力石化,浙江石化等新一代千萬噸級煉油項目建成,將對國內煉油產業格局、原油進口格局和成品油銷售市場帶來巨大沖擊。

而對於山東大部分民營地煉企業來說,今年卻是一個地煉企業爭取到原油進口權、使用權後,第一次大面積虧損的年份。受此影響,煉廠開工意願普遍不足。據統計,在44家地煉中,年中7月第一個周總共有科利達、匯豐、聯盟、東明石化、海科瑞林等18家地煉常減壓處於停工狀態,同時多家山東地煉檢修計劃繼續落地,利空開工率跌勢不止。這與 2016年底地煉65.72%的開工率相比,已是大幅下降。

總的來說,在煉油行業賺錢越來越難的時候,山東提出的“油頭化尾”的煉化一體化戰略,必須要加快步驟了。

恆力石化和浙江石化地理位置上優勢明顯,一南一北把山東獨立煉廠夾在了中間,兩大煉化投產後,山東獨立煉廠壓力可想而知,具體影響分析如下:

恆力石化:地處東北地區,因東北地區煉廠集中,產量遠高於消費量,恆力石化投產後,成品油資源靠本地消耗相對有限。故除了就近供應東北地區之外,華北地區是其主戰區之一,當然由於其地理位置優勢,也可發船南下至華東華南等地區,輻射範圍較廣。早在去年開始,恆力石化已經未雨綢繆,陸續招聘了數百業務員開發汽柴油市場,等後期開工生產出成品油後,保證了充足的下游客戶資源儲備。

浙江石化:地處浙江,緊鄰長三角珠三角經濟帶,多屬汽柴油消費量大省,需求缺口較大。加之其距離優勢,後期投產後必將會對山東東北等獨立煉廠資源流入華東華南造成一定衝擊,規模效益及運輸優勢較為明顯。

因此,對於山東地煉企業來說,路徑則是儘快完善基礎設施!

在運輸的便利性方面,港口優於管道,管道優於火車運輸,火車運輸優於汽車運輸。山東省政府已經規劃圍繞煉化產業佈局,在原材料運輸方面,加強原油碼頭配套輸送管道建設,改造淘汰老舊管道,完善聯絡線,形成原油輸配網絡。

按照政府中長期規劃,近期重點建設董家口-齊魯-東營、日照-濮陽-洛陽、董家口-濰坊-魯中魯北(2017年8月22日已經實現通油作業)、日照港-沾化、東營港-廣饒、濱州港-中海瀝青、濰坊濱海-青州等原油管道和日儀線增輸改造工程,新增原油輸送能力1.48 億噸,總輸送能力達2.84 億噸/年;加快實施老舊管道以新代老和隱患治理改造工程,重點推進臨邑-濟南原油管道複線(以新代老)和魯寧線安全隱患整治。遠期重點建設屺母島-裕龍工業園管道、東營港輸油管道、董家口-沂水-淄博管道和煙臺西港區-淄博管道複線,原油資源輸送能力達3.89 億噸/年。

在成品油運輸方面,加快國家骨幹成品油管線省內支線建設,完善煉化基地外輸管道,形成成品油輸配網絡。按照政府中長期規劃,近期重點建設中石化青島-煙臺、煙臺西港區-淄博、東營港-廣饒、日照港-沾化、日照港-海右石化、董家口-沂水-淄博、濰坊濱海-青州等管道,新增成品油輸送能力4450萬噸,總輸送能力達6430 萬噸/年;遠期建設中石油煙臺-青島-濰坊-濱州管道、東營港輸油管道,成品油輸送能力達8730 萬噸/年。

目前山東地煉企業目前處於積極轉型期,由原來簡單的煉油變為下游的化學產品深加工。因油價高企,煉化企業中,煉油處於盈利較差,化工產品盈利較好,行業現金流與在手現金充足。企業已經感受到原本煉油的業務的單一性無法抵抗企業經營的風險,積極投資化工行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