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教育而言,“亂作為”比“不作為”更可怕!

說到教育,為什麼我總是禁不住心裡的甜蜜與憂傷。

我時常覺得,今天教育最大的悲哀——我們培育的不是生機,而是死氣。

人世間最大的悲哀可能是:終於學會當父母了,可是孩子已經長大;就像劉若英唱的: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

在一個充滿欺騙的社會,說出常識,需要深刻;堅持常識,需要膽略;捍衛常識,需要勇氣——對今天的教育而言,尤其如此。

我越來越喜歡用簡單的“好”來說評人或事情。好人,好課,好事情,好主意——含糊,卻又自有一種清晰和明確。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優秀教師”,但是很難發現一個真正的“好教師”。

能從孩子那裡獲得快樂的,能從職業本身獲得幸福的,都是我所認為的“好教師”。

對教育而言,“亂作為”比“不作為”更可怕!

人,可以不穿底褲,但不能沒有底線——教育,也是如此。

對教育而言,“亂作為”比“不作為”更可怕!

美好教育的三點:行政領導懶一點,學校校長笨一點,所有教師傻一點。可是今天,領導太勤快了,校長太聰慧了,教師太精明瞭,所以,教育的面目比較可憎。

一個好教師,總會用更“像人”的眼光去看待他的學生——他不會為一時的成績,而對學生青眼或白眼,更不會為沒什麼意義的分數而紅眼,無論是熬紅、急紅、還是氣紅。

小學教師一定要小,這個“小”,當然不是說年齡。容顏可以蒼老,身體可以衰老,歲月可以滄桑,但是,我們的心靈,心理,心態,應當儘可能地年輕一些,儘可能地小一些。一個好的小學教師,一定要讓自己的“心理更年期”來得晚一點,再晚一點,最好“60歲的心臟,6歲的心懷”。

赤子襟懷,慈母柔腸”——這是我對好的小學教師的一種理解和定位。

對教育而言,“亂作為”比“不作為”更可怕!

教育需要改變的東西很多,就像這個國家。可是很多東西,我們無法改變,比如說政策、體制。我們所能做的,最多就是發出自己的聲音,堅定自己的操守,堅持自己的行為——作為普通教師,更是隻能如此。

黃永玉說:“孩子們是我們的甜美,也是我們的悲傷,我們的骨肉,我們的心。”看著孩子小時候的照片,想著孩子現在的樣子,所謂的傷感,所謂的甜美、憂傷,無非如此吧?

在一所學校,聽一個老師關於“多年後,我能給學生留下什麼記憶”的分享,回想自己的教育和被教育經歷,我隨手寫下兩句話:快樂和幸福總是很容易被忘卻,傷害和痛苦總是很容易被記住

我曾說,中國絕大多數校長,都是“二婚”——當然,我是說他們和所在學校的關係。在今天,你幾乎很難看到哪個校長是被“指腹為婚”的,他們與任職的學校,很難有兩小無猜、青梅竹馬的感情。從目前的體制來看,估計也絕難看到某位校長與某所學校,能夠像傳說中的愛情一樣,一不小心就“並蒂連理”,再不小心就“白頭偕老”。

參加高中二十年同學會後,曾寫過一則段子:當年的差生大多發家致富,當年的中生大多當了幹部,當年的優生大多研究學術。幾乎可以說,所謂的差生掙錢無數,所謂的中生享樂無數,所謂的優生辛勞無數——這樣看,我們應該怎樣對待現在的學生?

對教育而言,“亂作為”比“不作為”更可怕!

​一個真正的教育者,總是能從萬事萬物中看到教育的意義和價值,從而構築出獨屬於自己的“教育世界”。

你現在所做的每點努力,都可能成為將來最甜蜜的回憶。

三五十年後,今天的很多物質的東西,或許都將不復存在——汽車會報廢,房子會拆掉重建,但你曾經做過的某件事,播在某個心靈的愛的種子,諸如此類的影響和改變,仍會在這世間延續。這或許是教育最美妙的地方。

本文轉自刀說話,文章僅代表原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司立場。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處理。

廣州青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智慧課堂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這裡有最有趣的青鹿人,立志做最好的智慧課堂,挖掘最新鮮的教育資訊,分享你最關注的熱點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