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故事之荥泽

荥阳,因位于荥泽西岸荥水之阳而得名。东有鸿沟通淮泗,北依邙山临黄河,南面遥望京索,西过虎牢关接洛阳,地势险要,为南北之绾毂、东西之孔道。

先来说说荥泽。

郑州故事之荥泽

荥泽是古时候位于今荥阳故城南侧的一大片水泽。荥泽的形成,是黄河与济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济水在中国古代的自然水系中是一条声名显赫,但同时也是一条比较奇怪的河流。济水与黄河、长江、淮河并列为中国古代四大河流,号称“四渎”,今天的河南济源,山东济南、济宁、济阳,都因济水而得名。

郑州故事之荥泽

济水发源于今天河南济源市王屋山上的太乙池,然后一路东流,在今天黄河北岸沁水入黄河的河口附近注入黄河。一般来说,注入像黄河这样的大江大河的河流,我们都可以将其称为该河流的支流。但是济水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注入黄河以后,却并没有成为黄河的支流,而是穿黄河而过,在黄河的南岸又向东流去(当时的黄河在这一区段是朝北而去的),一条与黄河形成十字交叉,然后自顾自地向东流去的河流——没有想到河水也有这么个性的,呵呵。

郑州故事之荥泽

当然,我们如果用科学的态度来看待这一自然现象,也可以将其理解为济水在这一区段的北岸注入黄河,而黄河也恰巧在这一区段的南岸分出一条支流,从表象上看就仿佛济水穿黄河而过一样。不过史料上记载,由于当时济水水量非常丰沛,在下流的过程中,裹挟了大量的泥沙,所以水质非常浑浊,当其注入黄河以后,与黄河里本来的水形成很分明的差别,类似于大家熟知的“泾渭分明”,所以我觉得当时的人是能够观测到济水确实是穿黄河而过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黄河姓黄,显然是由于河水的颜色,但在东汉之前,黄河习惯上被人称为河,并没有黄河之称。比如成书于汉武帝时期年间的《史记》,全书并没有黄河一词,说明那时候“河”水并不是黄的。黄河一词最早见于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中“常山郡·元氏县”的释文里,大概这时候黄河之水才真的变“黄”了。

郑州故事之荥泽

《晋地道志》曰:“济自大伾山(今荥阳广武山汜水口子以西段)入河,与河水斗,南溢为荥泽”。足见荥泽主要是济水停聚而成。古时的黄河河道偏北,后来黄河不断南翻,淘蚀山根,使黄土质的敖山(又称邙山、广武山、三皇山等)滑塌坍入河水之中。由黄河分出的“河南之济”沿广武山北麓东流,同时接纳了由广武山上流下来的柳泉和广武涧两股小水,流过了敖山以北和荥渎(又一道小河)相汇合。二者汇合后再转向东南流入荥泽。荥泽起到了储水和调节济水的作用,同时也是行船停泊之所。荥泽的存在,影响了黄河、济水等水系,对当时的航运、邮驿、人口和地理环境有重要影响。由于济水由黄河分出后经过古荥泽沉淀,泥沙减少,水质变清,所以非常适宜人类利用,荥阳故城也因此在其北岸得以发展。不过也正因为其沉淀作用,荥泽的泥沙淤逐年累增,加速了荥泽的淤塞,最终导致荥泽在汉代湮塞。《尚书正义》载:“自汉平帝(公元1—5年)后,荥泽塞为平地。”

郑州故事之荥泽

荥泽的消失引发了一系列巨变。其中一个变化就是,济水自此失去了沉淀泥沙的地方。此后又过了200年,到两晋时,济水终于难逃厄运,河道逐渐湮塞并最终完全消失。不过,因为济水实在是古代一条非常重要的大河,所以后来的古河道还是自觉不自觉地被沿用了,包括早自战国时代的鸿沟,后来的隋唐大运河之通济渠(沟通济水之渠)、汴渠等都多多少少利用了济水的一部分河道。还有就是,黄河在后来的历史岁月中曾多次改道,而今天我们看到的黄河河道,与古济水的河道在某些区段几乎是重合的。荥泽消失引发的另一个巨变,据某些专家认为,就是黄河这一名字的出现。因为《汉书》里出现黄河一词的时间,恰巧就在“荥泽塞为平地”之后,或许这两者之间真有某种必然的联系。

郑州故事之荥泽

荥泽在今天自然早已经没有踪迹了,不过按照荥阳故城所在的位置推测,应该离今天的古荥镇不远。有一种说法,认为荥阳故城的东城墙就是被济水冲垮的,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由济水“溢停而成”的荥泽就应该紧挨着荥阳故城。古荥镇之东有一段高约20米的断崖,而再往东南的索河南岸的断崖高度降为10米,这高崖之下的平滩最有可能就是当年的荥泽。据说在春秋时代,荥泽是郑州周边仅次于圃田泽(东西五十里,南北二十六里——郑州舆地志)的大泽,由此推断,荥泽在当时的规模,大概100平方公里是没有问题的。

郑州故事之荥泽

需要补充说明一下,从谭其骧先生所编撰的《中国历史地图册》上来看,荥泽并不是从来都存在的。荥泽作为郑州附近的一片大泽,仅仅在春秋时期的历史地图中有所反映。结合历史地理学的知识,春秋战国时代正好是中国气象史上一个比较温暖湿润的时期,大概也正是在这一时期,黄河与济水的水量都有程度不等的增加,所以导致了河水南溢成泽。

郑州故事之荥泽

再补充一点,历史上和荥泽有关的地名,除了荥阳之外,还有一个,就是荥泽县。隋开皇年间,在今荥阳故城东北约17里处设荥泽县,大概由于其位置已在当年荥泽范围之内,故名荥泽县。其后经过多次废立,元代复立为县。

郑州故事之荥泽

明代成化八年(1472年)因黄河泛滥,旧县被淹,遂南迁至今古荥镇,仍称荥泽县。1931年再度取消,并入当时的广武县,后来又并入荥阳县。明成化之前的荥泽县旧址大概位于今天黄河南岸滩地上的某处,推测距京广铁路不远。1931年被废之前的荥泽县旧址就位于今天的古荥镇位置。古荥镇至今有明代城隍庙大殿一座,即当年荥泽县城隍庙,其建筑规格颇高。

郑州故事之荥泽

古荥镇城隍庙外观其貌不扬

郑州故事之荥泽

但进得殿内,立刻为殿内硕大的木柱所震惊!如此粗壮的木柱,说明其当年规格不低。

郑州故事之荥泽

古荥镇城隍庙粗壮的梁架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古荥镇城隍庙大殿内的梁架结构之所以给人硕大粗壮的感觉,主要是因为建筑物本身称不上宏伟,相反所使用的木材却太过笨重。据说当年建庙所用木材,是拆借了被冲毁的老荥泽县内诸多高大建筑上的木料。因为是重建的缘故,所以并没有重新设计,只是依原样重新搭建,结果就造成了整体比例的不那么协调。

郑州故事之荥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