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陽:彰德府一座小廟管著兩個省七個縣城隍


河南安陽市彰德府城隍廟,又名威靈公廟,始建於明朝洪武二年,位於安陽市文峰區鼓樓東街6號。

彰德府城隍廟內,除了供奉彰德府城隍外,還有安陽縣、臨漳縣、內黃縣、湯陰縣、林縣、涉縣、武安縣等7縣城隍。

彰德府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稱謂,指現在的河南安陽。清朝乾隆時期,臨漳、涉縣、武安、安陽、內黃、湯陰、林縣等7縣隸屬彰德府管轄。

河南安陽市彰德府城隍廟坐北朝南,佔地面積6773平方米,建築面積2792平方米。

佈局為四進院落、五座大殿。每院以大殿為主體,配有左右對稱的廊房或配房,後院東側有三座道房,前院有牌樓、照壁、泮池,中軸線上為五座大殿。屋頂有硬山式、懸山式、歇山式,屋簷分單簷和重簷結構。

佈局結構嚴謹,建築材料均為木質結構,青磚牆面,方磚地面,草白玉簷石,琉璃瓦頂。

為安陽市現存規模最大、保存較為完好的明清時期的宗教建築與禮制建築群。彰德府城隍廟1986年被評定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目前成立了安陽民俗博物館,免費對外開放。同時在西南角開設了專門的上香祭拜區域,逢年過節香火鼎盛。

彰德一名起源於唐代的昭義軍,形成於五代時期的後晉,時為彰德節度使地。金明昌三年升相州為彰德府。沿襲宋制屬河北西路。

元改為彰德路,屬中書省。明初復為府,改屬河南布政使司。這是安陽沿革史上一大變遷。自漢以來,漳河、洹河流域一直是河北大政區的一部分。

清末府治仍在安陽,轄:安陽、臨漳、內黃、湯陰、林縣、涉縣、武安等7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