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化,知时事,演戏剧,建国初期,农村掀起了文化热潮


河北省定县翟城村经过1947年的土地改革,社员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都得以翻身。他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1951年时,村里翟城小学校有约400名学生,约占全村490名学龄儿童的80%。他们除了课内、外学习,还在村里开展写黑板报等其它宣传工作。

1951年,翟城村民校开办已有三年,全村约430余人参加了学习。农闲时,妇女们吃完午饭就去民校上课,晚上是青、壮年的读书时间。农忙时,大家是一面生产、一面学习。这是民校学习小组在晚上学习。

自翟城村民校成立三年来,村里已有254人脱盲。经过学习,他们不仅识字,还能写信、看文件。青年妇女赵金亭从前不识字,参加三年民校学习后,赵金亭进步很快,当上了民校的教员。这是她正在翻看参考书,认真备课。

民校不仅消除了一些文盲,更消灭了许多农民的封建意识。比如民校讲解婚姻法,学员们不但要领会法律内容,还要向父母解释清楚。当年翟城村民兵中队长秦文祥和青年团员张小俊是一对自由恋爱结婚的新夫妇,他们婚后生活愉快,一起参加劳动生产、一起参加民校学习。

1950年冬,翟城村建立了图书室。每天只要一开门,借书、看报的社员群众立刻挤满了屋子。尤其晚上,灯光一亮,这里便成了全村学习的中心。

翟城村成立了5个街头读报组,他们利用午休时间向群众讲解时事。当年,全村订阅了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和中国青年报,邮递员每两天到翟城村送书报一次。

为了把宣传工作做得更好,翟城村还组织了小型剧团、宣传队等。剧团有团员43人,它不仅是一个宣传团体,更是一个青壮年的学习团体。每次节目内容都是根据当时的中心工作来确定的。当年,剧团已排演 “好军属” “光荣榜” “一个女儿的亲事”等5个节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