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六年首加息 亚洲迎货币政策拐点?

韩国六年首加息 亚洲迎货币政策拐点?

韩国六年首加息 亚洲迎货币政策拐点?

韩国六年首加息 亚洲迎货币政策拐点?

新闻背景

11月30日,韩国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从1.25%上调至1.50%,该行声明显示,做出该决定是基于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全球金融市场运行稳定,以及韩国出口复苏强劲且经济持续复苏。这是韩国六年来首次加息,也是在美联储本轮经济周期首次加息后,亚洲地区首个宣布加息的国家。消息公布后韩元兑美元快速下跌,韩国国债走高。除了韩国,今年以来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纷纷踏上了货币政策正常化之路,7月,加拿大7年来首次加息,9月份再度加息;10月,欧央行宣布将明年购债规模减半;11月,英国时隔十年宣布加息;而美联储可能在12月再次加息。自2014年以来,亚洲主要经济体中并未推出加息举措。有声音认为在全球流动性收紧的大环境下,韩国央行本次加息标志着亚洲货币政策已经出现拐点。

韩国六年首加息 亚洲迎货币政策拐点?

韩国为何在此时率先加息?

裴蕾:在美联储本轮经济周期首次加息后,韩国成为了亚洲首个加息的国家,而12月份美联储的议息会议即将临近,市场对于美联储要加息的预期已经在不断地升温,那么全球货币政策的走势、趋势会是如何呢?韩国16年来首次加息,也是美联储在本轮经济周期之后加息后的第一个亚洲加息的国家,那么谭老师,您给我们先介绍一下韩国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内外环境背景之下有加息这个动作的?

谭雅玲:我觉得从外部环境来讲,就是世界经济在稳健增长的一个相对中速的发展阶段,因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把今年的世界经济从3.5已经开始调到了3.6,包括OECD也在进行这样的调整,实际上相当于3%的世界经济应该是一个中速标准的水平,所以就是我觉得韩国的加息可能受益于外部环境的需求,有特别重要的关系。

第二,我觉得是内在经济的本身,韩国的特色可能技术引领和技术创新给韩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潜力和动力应该是韩国加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第一它的出口上升的速度相对比较快,加上跟前期的这种比较,可能它的增长势头应该对整个韩国经济的拉动是比较明显的,外贸,在很国家它的第一产业的动力还是不能忽略的。第二就是它本身经济增长的指标,可能跟去年相比,它的增长水平应该有一个比较大的增长率,所以这一点可能都是促使韩国在加息的决策上采取了果断的行动,当然它加息的幅度不见得很高,而且利率的低点也是明显存在的。

韩国六年首加息 亚洲迎货币政策拐点?

裴蕾:对,没错,像您说的之前韩国的央行也是表示要继续维持宽松的环境,同时这次加息之后他们的态度同样还是比较谨慎的,所以在之后的动作上,还会不会有这种加息的行为呢?徐老师。

徐洪才:我觉得要走一步看一步,首先它自身的经济增长上半年表现非常强劲,但是到了最近两个月我觉得它的外贸出口有一点回落的迹象。另外它的通胀率现在压力并不是那么太明显,现在还不到2%,接近2%的水平。

另外的话要看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大家看到就是从2015年底美联储加息以来,去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度上升,今年最近一阵子石油的价格也接近60美元一桶了,另外的话就是看到美国、欧洲,包括日本主要发达国家它的通胀率都在回升。那么特别是日本,也摆脱了通胀紧缩的这种长期的困扰,那么美联储今年加息一次,但是下一步我觉得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特朗普马上要推行他新的税制改革的方案,将来的话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张性的这种政策本身,可能会进一步推动通胀的上升。目前它的通胀率接近2%,未来的话可能会加快加息的节奏和步伐,适当的紧缩货币政策和扩张的财政政策进行一个有效的搭配。

那么因此的话,全球资本的流动,包括产业重组分工,未来对韩国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呢,韩国它要考虑到未来的内外两个方面的变量,它目前是采取一种审慎的态度。

韩国六年首加息 亚洲迎货币政策拐点?

裴蕾:谭老师,长期来看韩国也是进入加息的周期了?

谭雅玲:现在还不太确定,因为从韩国央行行长的表现他是偏向鸽派的,就是他的经济整体复苏的态势第一是增长的水平还不及过去,第二就是说未来的不确定性还是比较突出的,内在很多因素还会发挥一些作用,因为韩国的股市,包括整个新兴市场的股市,在美国股市的引领下,上涨的幅度和速度相当快,这样可能作为韩国经历过金融危机的概念之后,它还是要防止资产泡沫,也要防止资本外流,所以我觉得在一定程度上它采取这个政策,短期化的因素还比较多。

第二可能还有地缘和国际关系的因素在里面,所以我觉得是比较复杂的,所以韩国央行行长提出了未来是鸽派的这种倾向的话,可能他未来还要观察整个经济的走向和市场的动向,包括韩元的走势,可能再来定夺后市的发展,我觉得在相对的时间可能会保持相对的稳定,以观未来的效果,这个动作不会太急或者太快。

韩国六年首加息 亚洲迎货币政策拐点?

裴蕾:所以央行的态度还是比较谨慎的,但是我们看见目前有国际清算银行的总经理发出这样的一个言论,认为过度的谨慎,要拖延加息的话,对经济也是有伤害的,可能会导致负债的累积,从而影响经济的稳定,两位怎么来看这个观点?徐老师。

徐洪才:我觉得确确实实现在到了一个转折点,但是各国央行都有一点纠结,这个纠结就在于什么呢?一方面这种如果过度的宽松环境延续太长时间的话,资产的泡沫将来酝酿着很大的风险。再加上融资成本偏低,因此的话,这种杠杆率的上升,将来也是一个风险。

但是呢,加息的节奏过快,力度过猛的话,也可能把这个泡沫弄破了,这个危害性可能更大。所以现在的话,他们要有一点审时度势,还是要采取审慎的态度,走一步看一步,目前各国的情况都是在一种左右观察,左顾右盼,在这样的状态。

裴蕾:谭老师,您认为这个平衡怎么把握?

谭雅玲:我觉得这个平衡把握起来相对比较难,第一流动性过剩的局面是在我们教科书和传统的经济时代所没有经历过的,怎么把握它特别重要。而流动性过剩,可能给我们现在去权衡货币政策的导向带来了特别大的困顿,就是股市的高涨局面是非常醒目的,包括美国股市,包括我们前面提到的韩国股市,新兴市场亚洲的股市都是非常高涨的。但是大家的通胀指标却不往上走,这里面可能就面临着一个新的课题,资产泡沫和基础原材料,或者基础物价的背离现象,怎么去驾驭这个货币政策,我觉得是给大家带来了挑战和难度特别多,更需要大家深入的探讨,现在我们就是表皮化的议论比较多,包括美国的通胀指数,其实它并不达标,但是12月份加息的概率已经基本确定了,美国到底怎么看这个问题,或者韩国它目前的通胀指标也没有达标,它为什么采取了这个行动。

韩国六年首加息 亚洲迎货币政策拐点?

全球流动性收紧趋势明朗化?

裴蕾:我们再回顾到2007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每个国家都在用各自的刺激政策促使经济发展,但是我们看见这一轮经济周期,美国加息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加入到这个加息的队伍中来,谭老师再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这些国家面对的环境是怎么背景,包括他们的加息情况是什么样的?

谭雅玲:我觉得英国加息跟它现在经济前期稳定有关,而英国加息可能最重要的是跟它的通胀指标有关,因为英国的通胀指标大概是在6个月到7个月都在3%以上,这个基本要素基本上达成了。但是英国加息现在出现了一些变数,就是它的经济增长已经明显地减缓了,然后它现在应该是在七个发达国家中最弱的一个,所以它现在加息的这种基调在放缓,所以它可能还要观察后市经济发展的态势。但是它加息的路径和方向应该十分明确。

而加拿大是在整个发达国家中它的经济受到的冲击是最小的,所以它的经济相对保持稳定,而且比较平缓,没有太大的大起大落这种感觉,再加上加拿大本身的通胀数据可能是加拿大采取加息非常重要的一个举措,在另一方面可能也是跟加元的走势有比较重要的关系,毕竟加元的下跌可能在一年多以前应该显得比较醒目,它跌的幅度和深度相对比较大,我觉得这一方面也是它加息要考量的一个指标。所以从加息以后加元开始反弹,而且它已经脱离了比较低迷的汇率走势这种态势,这样可能对它在篮子货币中的作为和地位都有特别深刻的影响。

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处在徘徊的状态,它两者之间受制外部的因素可能比较多,包括中国因素,还有受制于大宗商品和资源价格的要素可能比较突出,所以石油价格高涨,或者是大宗商品上行,可能给它带来了加息的这种意愿,但是它的货币升值前期比较快,又给它的经济带来了抑制性,所以他们现在处在比较矛盾和观望之中,尤其是新西兰这个国家的政治结构又出现了变化,所以未来加息内部要调整政策,可能还要过渡一段时间。所以每一个国家的情况各自不同,所以我觉得适合自己的国情采取加息的举措是对的,当然美国的影响力很大,它的加息举措会调动和带动全世界,但是美国的条件要素是超越全世界所有国家要素的,所以我们不能跟风,还是要适合自己的国情。

韩国六年首加息 亚洲迎货币政策拐点?

裴蕾:在这点上徐老师怎么看的?就是各个国家加息步伐怎么来调试自己的节奏?

徐洪才:我觉得新一轮经济周期刚刚启动,全球经济现在看到了曙光,但是增长的动能还不足,主要是创新动力不足,所以各国在货币政策之外,更多也关注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政策,比如像美国的话,保证整个货币金融环境相对稳定,现在逐渐的退出过去那种量化宽松,非传统的货币政策,回归常态,这是必须要走的一步。

但是另一方面它的着力点更多向内部的改革,比如产业的回归,制造业的回归,增加就业,像这一次出台的参众两院批准的减税与就业法案,未来的话可能通过这种供给侧的改革,结构性改革,降低它的成本,提升它的竞争力。在这方面,其实着力是很大的,包括像德国搞工业4.0,我们中国也在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等。总之就是未来这种新的产业分工,这种格局正在形成过程当中,而且这种全球贸易规则体系现在也正在酝酿,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则,在这种背景下,各国希望相对的货币金融环境还是要相对稳定,在这个前提下,在着力于培育它的新动能和它的内功。

因此未来,我觉得大家也在观察,美联储的这种加息,包括新兴经济体的跟进,将来会在全球范围内资本的流动还有汇率的波动等等这些方面,会产生何种影响,各国也都在观察。

韩国六年首加息 亚洲迎货币政策拐点?

裴蕾:对,美联储作为一个这样会影响到全球走势的影响来看,我们看见现在美国的经济走势确实是在走强,而且这个通胀也是在回暖,包括像美联储的鲍威尔和耶伦,其实都有表示出来可能会加息的可能,所以市场对于加息的预期也是在不断地升温,两位怎么来看接下来12月份的这次加息的概率呢?谭老师。

谭雅玲:加息的概率基本上比较确定了,市场已经在消化美联储加息未来的前景了,所以我觉得12月份加息应该比较确定。第一就是它的经济数值特别支持加息,包括你前面讲的第三季度还有美国的失业率,美国的PMI,还有美国的消费信心指数,包括美国的资产价格,其实都特别适合美联储去加息。

第二就是这种加息是按照美联储的节奏和进度在走,因为年初的时候就承诺了三次,这是今年第三次,这样对美联储在全球的信誉带来了影响力可能会比较好

第三,就是美元贬值的策略的灵活度,体现的非常好,因为近一两个月,美元的数值经济指标对美元升值特别有力,但是美元一直不升值,一直往下压,实际上也充分表明了它未来加息的这种意愿。所以货币政策的价格和美联储加息的政策,能够有效的灵活组合到一块,我觉得我们再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的时候,应该叫与众不同,它的整个全球结构和政策框架跟全球各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和市场基础以及经济结构都是完全不同的,所以盲目的去追这个潮流,随着美联储走,并不太适合。

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接受历史的教训,2007到2009就是美联储的降息调动了全世界,实际上给全世界带来的冲击力特别大,但是从美国来讲它可能收益率更大一些。所以美国的特殊性,美元和美国经济结构的这种特殊性,跟世界大多数国家,绝大多数国家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怎么去深入的探讨自己内在的这种结构要素和改革的框架和宗旨的话,我觉得在美联储加息的潮流下应该显得更加的重要。

韩国六年首加息 亚洲迎货币政策拐点?

中国面临怎样的货币政策环境?

裴蕾:所以我们要来讨论一下我们自己内部的一个结构,那在现在我们国家经历了这几年的结构化改革的过程之后,我们现在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宏观经济的情况呢?徐老师。

徐洪才:现在总体上大家看到今年以来宏观经济是稳中向好的,而且货币金融环境相对于稳定,是实行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大家看到金融去杠杆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M2现在稳定在和民意GDP增长速度相适应的水平,9%左右,这也是前所未有的。但是与此同时大家看到信贷资金的投放,还有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还是保持相对稳定的。因此过去那种脱实向虚的状况是有所好转,而且一些潜在的金融风险,我们也得到了有效的化解,比如说像企业债的违约问题,P2P,最新的现金贷等等,这些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还有一些像资产管理这个领域,我们也出台了一些新规,影子银行的监管等等方方面面,股市经过了2015年中震荡的考验,2015年底以来,汇率大幅度波动,包括去年年底资本大幅度的外逃,等等这种情况都接受了考验。

所以总体来看,我们潜在的金融风险水平是大幅下降了,所以未来的话我觉得要维持这样一个良好的局面,还是要维持一个稳定、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我觉得恐怕是需要的,所以我们也要审时度势做一点相应的调整。就是服务于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同时的话要推动金融改革稳步推进。

韩国六年首加息 亚洲迎货币政策拐点?

如何判断2018年中国货币政策走向?

主持人:刚才徐老师也给我们介绍了一下国内的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状况,包括我们也看见今年确实是处于一个强监管的这么一个政策环境,所以在接下来这个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一个怎样的实施方向呢?

谭雅玲:我觉得我们货币政策成长性、成熟性和适宜性是我对货币政策的一个评价,因为相对来讲它的指标预期是在不断地接近,大家所议论的负面的效应是在逐渐地改善。第二从监管的角度,我们强调了合规、合理、合法,所以大家在看到市场有一些恐慌,有一些怨言、情绪的时候,实际上是为了整个金融安全,而为了投资者的金融利益,所以我觉得这些监管体现我们货币政策的成长性和成熟性。

第三,它跟经济结构的改革对接的更加明显了,包括我们出台了很多措施,实际上在金融专业的资质和从业的标准上,在把控风险,我觉得这样可能对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会越来越突出,而对脱虚向实的结构性调整会特别有利。

所以我觉得近几年的货币政策稳健,应该是一个宗旨,但是它的操作手法和灵活程度以及严谨程度,这个严谨就是更适合中国的国情和中国现阶段周期阶段和我们要突破的一些难点更加贴近更加适合了,我觉得我们还应该坚持自己做货币这种主张和主见,因为中国的国情和世界其他国家有所差别,包括我们前面提到的韩国,可能我们的差异性也会比较大,它的技术引领和技术创新在中国还是有所欠缺的,而更多的发达国家更比我们的资质和水平,包括实力要强,所以我们怎么探寻找到我们自己货币政策的根基,或者我们的落脚点和执行力度,对我们的改革和未来的发展,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

韩国六年首加息 亚洲迎货币政策拐点?

裴蕾:那么我们中国的加息的方向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节奏呢?短期和长期来看,包括除了加息这个工具,其他的货币政策的一些工具会如何来使用呢?

徐洪才: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方面,明年我觉得恐怕还是要多样化,刚才谭老师讲得非常好,因为过去一年我们更多是采取公开市场操作,但是现在7天逆回购,14天逆回购已经形成了比较大的规模,这种短期资金提供其实也不利于商业银行提供长期的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就是我们过去历史形成的这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现在依然是居高不下,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资源浪费,因此未来优化货币政策工具的结构,我觉得恐怕要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另一方面就是我们要看到,这种利率的传导机制其实并不通畅,我们现在整个利率价格信号作为调控手段起的作用还是很小的,实际上我们过去两年价格是保持相对稳定,但是市场利率最近两年是一直往上走的,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有利于抑制资金外流,稳定汇率,但是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我们企业的成本。那么未来我觉得这块有很大的考验,就是美联储现在加息整个的利率水平往上走,如果我们要进一步加息,其实对我们经济增长并不有利,所以刚才谭老师讲到我们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我们不能够跟进,盲目地跟从它那个加息。

但是我们结构,我们的货币供应量要保证市场流动性的合理充裕,这还是一个基本点,就是说过去一年差不多9%左右的广义货币增长,是不是就是合适的,这个还有待探讨,如果再进一步紧缩的话,其实对宏观经济并不有利,我觉得就是金融去杠杆也应该有个度,重点工作应该是经济去杠杆,现在大家看到我们企业的国企去杠杆其实是刚刚启动,另外的话加强了对PPP项目的监管,等等。其实这一块也是增加了过去采取这种名股实债,我们地方政府有一些回购条款,有一些担保兜底的条款,这种不规范的做法其实增加了我们地方政府的负债,这种杠杆率是上升的。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如何降杠杆,如何稳定投资,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然后扩大吸引外资,特别是在这种新一轮的竞争当中,美国要减税的话,因此资本、产业、技术、人才可能会向美国回流,那么形成一个虹吸效应,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面临的这种挑战是很大的。

那么我觉得不仅是货币政策,其他几个方面的财政政策、产业政策,还有结构性改革等等,我觉得要形成一种整体协同性,只有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够保证我们整体的经济运行相对稳定。同时我们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韩国六年首加息 亚洲迎货币政策拐点?

韩国六年首加息 亚洲迎货币政策拐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