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直心”?——佛教術語佛學辭典簡釋

什麼是“直心”?——佛教術語佛學辭典簡釋

《維摩詰經》曰:“直心是道場”、“直心是菩薩淨土”,《楞嚴經》第一卷亦云:“汝今欲研無上菩提,真發明性,應當直心,酬我所問。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心;心直言故,如是乃至終始地位,中間永無諸委屈相。”。

什麼是“直心”?——佛教術語佛學辭典簡釋

此“直心”當作何解?有人解作“心直口快”、“直性子”之“直”。

什麼是“直心”?——佛教術語佛學辭典簡釋

我們不妨觀察觀察“心直口快”、“直性子”之人,就會發現:這類人往往不顧及別人的自尊與情面,脾氣較暴躁,對自身情緒的調控能力較差,遇事言行比較衝動,事前不計後果,事後懊惱不已。

什麼是“直心”?——佛教術語佛學辭典簡釋

我們再繼續觀察:人為什麼會暴躁?因為執著於自我,貪執於自己五官或心理的感受。當所遇之人或事,違背了自己內心所期待的五官或心理的感受預期時,就會著急、上火、發脾氣,通過言行將內心的不悅渲瀉出來。“心直口快”、“直性子”之“直”,是沒有思慮他人感受與言行後果,直抒內心不快之“直”;“心直口快”之“快”,是剎那之間還未作顧及他人感受與言行後果的短暫思慮,言語就衝口而出之“快”。由此可見,“心直口快”、“直性子”所體現出來的是貪、嗔、痴煩惱,是六道輪迴的根源,絕非如來“出離生死”之“直心”。

什麼是“直心”?——佛教術語佛學辭典簡釋

我們再來看,人為什麼有曲迎、諂媚之心呢?通過觀察,我們就就會發現:曲迎、諂媚之心,其實質同樣體現的是對“我”的執著,是出於希圖獲得或者繼續保持符合自己心中預期的那些感官與心理的感覺。一旦這些希圖不能獲得或者保持,內心就會感受到挫折,從而引發內心的煩躁、不安、痛苦。由此煩躁、不安、痛苦而導致新的業行。而之所以會執著自我、並由此導致煩躁、不安、痛苦與新的業行,皆時因為對“色、受、想、行、識”五蘊的真相沒有正確的認知,不知道其實質是苦、空、無常的。知道因此,曲迎、諂媚之心,同樣是貪、嗔、痴的產物。

什麼是“直心”?——佛教術語佛學辭典簡釋

因此,《維摩詰經》曰:“直心是道場”、“直心是菩薩淨土”之“直心”,以及及《楞嚴經》第一卷中所說之“直心”中之“直”,是“正”之別稱,無邪、無偏、無曲、無諂、無雜夾,是為“正”,是為“直”。貪、嗔、痴、慢、疑,是為偏、是為邪、是為雜夾、是為不直、是為不正。此處之“直心”,是指斷離“貪、嗔、痴、慢、疑”垢染的清淨菩提心。

什麼是“直心”?——佛教術語佛學辭典簡釋

我們再來看看佛學辭典對“直心”的詮釋:

什麼是“直心”?——佛教術語佛學辭典簡釋

FROM:《佛學大詞典》

【直心】:指質直而無諂曲之心。乃一切萬行之根本。諸經論廣用此語,各處用例所詮指之旨趣雖有出入,然皆本其“正直無虛假”之意,而隨各處經文大旨廣申弘義。如《維摩經》中所說“直心是道場”、“直心是菩薩淨土”,即指其不虛假;另如《大乘起信論》,以直心為十信成就菩薩所發三種心(直心、深心、大悲心)之一,即視之為正念真如妙法之心,而與《觀無量壽經》所說之“至誠心”含意相同;《六十華嚴》卷二十三以之為清淨純一、專心企求佛道之“菩提心”;《六祖壇經》以之為自性顯露之心;日本淨土真宗則視之為“他力之信心”,即對彌陀本願救度力的真實信賴、毫無猶豫疑滯之心。[《維摩經》捲上、《華嚴經疏》卷十八、《大乘起信論義記》卷下](參閱“三心”532)

什麼是“直心”?——佛教術語佛學辭典簡釋

FROM:《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編

【直心】:(術語)正直而無諂曲之心也。《維摩經·佛國品>曰:“直心是菩薩淨土。”同曰:“直心是道場。”《楞嚴經》一曰:“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心。”《注維摩》一:“肇曰:直心者,謂質直無諂,此心乃是萬行之本。什曰:直心,誠實心也,發心之始始於誠實。”

什麼是“直心”?——佛教術語佛學辭典簡釋

FROM:《佛學常見辭彙》(陳義孝 編)

【直心】:正直而無諂曲的心。

什麼是“直心”?——佛教術語佛學辭典簡釋

FROM:《三藏法數》(明·一如等 撰)

【直心】:直心者,謂心常質直,離諸諂曲,能行正法,即是菩提之心也。

什麼是“直心”?——佛教術語佛學辭典簡釋

FROM:《禪宗語錄辭典》V1.3 (中華佛典寶庫編)

【直心直行《宗門武庫》】:師雲:山僧待人志誠,須是資質是始得,此是一超直入如來地。參禪須是直心、直行、直言、直語。心言直故,始終地位中間,永無諸委曲相。祖師西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僧問雲門:“如何是佛?”門雲:“乾屎橛。”擬議思量已曲了也,何況脫空耶!

什麼是“直心”?——佛教術語佛學辭典簡釋

什麼是“直心”?——佛教術語佛學辭典簡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