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說:李白《上陽臺帖》竟然是宋代紙?――值得懷疑

造紙業發展至今,每個時期的造紙工藝與所選用的原料,都有著各個時期自己的特點。而由眾多流傳下來的唐代作品看,唐代的紙張遠遠達不到宋代紙張的質量標準,唐代紙張因其造紙技術的侷限性,紙張工藝與宋代差異極大,紙張纖維和簾文都明顯不同,不能達到如《上陽臺帖》用紙的細膩程度。

毫不誇張的說,《上陽臺帖》用紙如此細膩,其造紙技術至少要比唐代領先幾百年。試問,作為唐代的李白是如何能使用到300年後的宋紙,去書寫《上陽臺帖》的呢?

唐代李白以詩仙著稱,相信大多數人都沒見過其草書作品。在近期播出的《國家寶藏》中,明星國寶守護人翟天臨守護的國寶就是相傳李白唯一傳世草書《上陽臺帖》。

專家說:李白《上陽臺帖》竟然是宋代紙?――值得懷疑

《上陽臺帖》為李白書自詠四言行草詩,也是其唯一傳世的書法真跡。紙本,縱28.5cm,橫38.1cm。草書5行,共25字。款署“太白”二字。引首清高宗弘曆楷書題“青蓮逸翰”四字,正文右上宋徽宗趙佶瘦金書題簽:“唐李太白上陽臺”七字。後紙有宋徽宗趙佶,元張晏、杜本、歐陽玄、王餘慶、危素、騶魯,清乾隆皇帝題跋和觀款。卷前後鈐有宋趙孟堅“子固”、“彜齋”、賈似道“秋壑圖書”,元“張晏私印”、“歐陽玄印”以及明項元汴,清梁清標、安岐、清內府,近代張伯駒等鑑藏印。

此帖曾入宣和內府,後歸賈似道,元代經張晏處,明藏項元汴天籟閣。清代先為安岐所得,再入內府,清末流出宮外。民國時被收藏家張伯駒收藏,建國後張伯駒交中央統戰部部長徐冰轉呈毛澤東的信中,特別寫明其中李白《上陽臺帖》是贈送給毛澤東個人的。因毛澤東自己立下規矩,黨和國家領導所收禮品一律繳眾,所以毛澤東在1958年還是割愛把《上陽臺》送給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上陽臺帖》清安岐《墨緣匯觀》、內府《石渠寶笈·初篇》等書有著錄。

譯文: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何窮。十八日上陽臺。太白。

在《國家寶藏》的節目中,對李白的《上陽臺帖》的前世今生做了情景再現的優秀演繹。

《上陽臺帖》為自詠四言詩——“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何窮”。是李白尋找故人,但是發現故人已經逝去,感慨之下而寫的書法作品。該詩共25字,既讚頌了王屋山高聳之勢,又讚頌司馬承禎的作品和他的為人,抒發了作者對其的仰慕之情。

專家說:李白《上陽臺帖》竟然是宋代紙?――值得懷疑

李白的《上陽臺帖》為草書墨跡,高28.5釐米,長38.1釐米,麻紙卷裱,加上後人的題跋,長約3米。引首為清高宗弘曆楷書題“青蓮逸翰”四字,正文右上宋徽宗趙佶瘦金書題簽“唐李太白上陽臺”一行;後紙有宋徽宗趙佶,元張晏、杜本、歐陽玄、王餘慶、危素、騶魯,清乾隆皇帝題跋和觀款;卷前後及隔水上鈐有宋趙孟堅、賈似道、清內府、張伯駒等鑑藏印。

專家分析認為,李白的《上陽臺帖》的紙質其實是比較明顯的宋代及宋代以後的紙張。

朋友們對此有何高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