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快馬加鞭備戰理財子公司2家銀行“修成正果” 又1家加入陣線

資本寒冬下,各行各業都籠罩在裁員的陰影中,唯獨銀行這塊領域卻因籌備銀行理財子公司而顯得火熱異常。

新金融頭條注意到,近日,吉林銀行決定在吉林省長春市投資設立理財子公司,註冊資本人民幣10億元,這也是東北第一家擬成立理財子公司的銀行。此外,12月27日,銀保監會發布《銀行理財子公司批准設立》的通知指出,2018年12月26日,銀保監會正式批准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申請。這意味著,首批銀行理財子公司正式落地。

據新金融頭條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原本計劃籌備理財子公司的銀行已達到27家,包括6家大行、10家股份行、9家城商行,以及2家農商行,如今,銀保監會正式批准建行、中行設立理財子公司申請。也就是說,目前還有25家銀行奮戰在理財子公司的籌備之路上。

業界普遍認為,成立銀行理財子公司,不僅法律地位更加明確,管理和資源配置等方面享有更自由的決策權,最重要的是子公司以“獨立”的身份進入市場,更有利於資管業務的開展,推動理財業務專業化運營。

吉林銀行加入理財子公司籌備


備受關注的《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於12月2日正式出臺,這標誌著銀行理財即將步入“理財子公司時代”。

《管理辦法》下發後,中國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明確指出,商業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開展資管業務,有利於強化銀行理財業務風險隔離,推動銀行理財迴歸資管業務本源,逐步有序打破剛性兌付,更好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有利於優化組織管理體系,建立符合資管業務特點的風控制度和激勵機制,促進理財業務規範轉型;同時,也有助於培育和壯大機構投資者隊伍,引導理財資金以合法、規範形式進入金融市場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據新金融頭條瞭解,《管理辦法》的出爐似乎為銀行在經濟極度萎靡的2018年帶來一次絕佳良機,理財子公司的牌照也被外界稱之為“萬能油”。為此,銀行開始在籌備理財子公司的路上快馬加鞭。

12月24日,吉林銀行董事會第四次例會全票通過了《關於投資設立理財子公司的議案》,決定在吉林省長春市投資設立理財子公司,註冊資本人民幣10億元。據悉,這是東北第一家決定成立理財子公司的銀行,目前尚需監管部門批准。

吉林銀行相關人士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設立理財子公司,是增強理財資金專業化運營和管理能力,做大做強資產管理業務,實施多元化發展戰略,推動理財業務迴歸服務實體經濟本源的重要舉措。”

公開資料顯示,吉林銀行是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於2007年10月10日批准,長春市商業銀行與吉林市商業銀行、遼源市城市信用社合併而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吉林銀行法人為張寶祥,實繳資本706697.62萬元人民幣,對外投資12家。目前,吉林銀行在吉林省內9個市州和大連、瀋陽擁有11家分行,一家分行級專營機構,378個營業網點,發起設立10家村鎮銀行、一家貸款公司,參股一汽汽車金融公司。

據華夏時報報道,2018年,吉林銀行全力支持民營經濟和小微企業發展,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投放力度。信息顯示,截至2018年9月末,該行各項貸款餘額為2049.28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35.87億元,增長13.01%,前9個月增量是上年全年增量的1.96倍,貸款餘額及增量雙雙創歷史新高。

在此之前,據不完全統計,計劃籌備理財子公司的銀行已達到26家,包括6家大行、9家股份行、9家城商行,以及2家農商行,分別為:中信銀行、江蘇銀行、招商銀行、華夏銀行、北京銀行、寧波銀行、交通銀行、光大銀行、平安銀行、南京銀行、民生銀行、廣發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杭州銀行、徽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青島銀行、儲蓄銀行、順德農商行、廣州農商行、重慶銀行、長沙銀行。

作為第27家入局,吉林銀行日前也成為籌備理財子公司陣線的一員,這意味著銀行理財子公司的規模將越來越大,轉型也成為銀行當前的一大重任。

2家銀行理財子公司正式落地


隨著理財子公司籌備隊伍的日益壯大,業界對第一批正式落地的銀行也開始翹首以盼。

新金融頭條注意到,12月27日,銀保監會官網發佈《銀行理財子公司批准設立》的通知指出,2018年12月26日,銀保監會正式批准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申請。其他多家商業銀行也正在抓緊開展申報理財子公司工作。2018年12月2日,銀保監會正式發佈實施《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推動銀行理財迴歸資管業務本源,培育和壯大機構投資者隊伍,引導理財資金以合法、規範形式支持實體經濟,投資金融市場。


銀行快馬加鞭備戰理財子公司2家銀行“修成正果” 又1家加入陣線


自此,中國建設銀行及中國銀行正式脫離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籌備大軍中,成為第一批正式落地的銀行,這也標誌著銀行業轉型之路正在加速。

據悉,理財子公司的批覆順序是,先提交籌建申請,銀保監4個月內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書面決定。批准通過後,6個月內進行籌建,可以延長。籌建完畢後提交開業申請,銀保監2個月內作出核准或不核准的書面決定。收到開業核准文件並領取金融許可證後,辦理工商登記,領取營業執照。自領取營業執照之日起6個月內開業。建行和中行趕在年底之前獲得批覆申請,預計後續其他銀行的批覆節奏也將加快。

據新金融頭條瞭解,各大銀行在籌備理財子公司的工作上,一刻也沒有鬆懈,“百萬年薪挖人”在業內也是耳熟能詳。雖然對私募老司機而言,百萬年薪並非天價,但銀行體制內如此高薪,已十足誘人。

事實上,銀行設立“子公司”,看似僅僅是涉及機制變革層面的舉措,實則可能對銀行理財產品產生深遠影響。

中國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一項制度創新,銀行理財子公司由在境內註冊成立的商業銀行作為控股股東發起設立,屬於獨立於母行的非銀行金融機構,主要從事理財業務。也就是說,銀行的資產管理業務與信貸、自營交易、證券投行和保險等金融業務相對分離,通過一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獨立法人機構來運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