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竹山堂连句》至于是唐人还是宋人的临本目前说法不一

《竹山堂连句》传本。墨迹本,颜真卿书,原迹早佚,传世者为唐人临本。绢本,原是屏风,后割为册页,28.2×13.7厘米,计15页,页6行,计298字。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774年(唐大历九年)三月,时任湖州刺史的颜真卿在朋友潘述家的“竹山堂”中与部属李萼、陆羽、释皎然、陆士修、韦介等人聚会饮宴,席间吟诗,每人依次各作两句,相联成篇,是为《竹山堂连句》。后传为颜氏书录,时颜氏66岁。

隋唐五代|《竹山堂连句》至于是唐人还是宋人的临本目前说法不一

光禄大夫、

行湖州刺

隋唐五代|《竹山堂连句》至于是唐人还是宋人的临本目前说法不一

史、鲁郡公

颜真卿叙

隋唐五代|《竹山堂连句》至于是唐人还是宋人的临本目前说法不一

并书。

竹山招隐

隋唐五代|《竹山堂连句》至于是唐人还是宋人的临本目前说法不一

处,潘子读

书堂(真卿)。万

隋唐五代|《竹山堂连句》至于是唐人还是宋人的临本目前说法不一

卷皆成秩,

千竿不作

隋唐五代|《竹山堂连句》至于是唐人还是宋人的临本目前说法不一

行(处士陆羽)。练容

飡沆瀣,濯

隋唐五代|《竹山堂连句》至于是唐人还是宋人的临本目前说法不一

足詠沧浪

(前殿中侍御史广汉李萼)。守道

隋唐五代|《竹山堂连句》至于是唐人还是宋人的临本目前说法不一

心自乐,下

帷名益彰

隋唐五代|《竹山堂连句》至于是唐人还是宋人的临本目前说法不一

(前梁县尉河东裴修)。风来

似秋兴,花

隋唐五代|《竹山堂连句》至于是唐人还是宋人的临本目前说法不一

发胜河阳(推官会稽康造)。

支策

隋唐五代|《竹山堂连句》至于是唐人还是宋人的临本目前说法不一

晓云近,援

琴春日长

隋唐五代|《竹山堂连句》至于是唐人还是宋人的临本目前说法不一

(评事范阳汤清河)。水田

聊学稼,野

隋唐五代|《竹山堂连句》至于是唐人还是宋人的临本目前说法不一

圃试条桑

(释皎然)。巾折定

隋唐五代|《竹山堂连句》至于是唐人还是宋人的临本目前说法不一

因雨,履穿

宁为霜(河南陆士修)。

隋唐五代|《竹山堂连句》至于是唐人还是宋人的临本目前说法不一

解衣垂蕙

带,拂席坐

隋唐五代|《竹山堂连句》至于是唐人还是宋人的临本目前说法不一

藜床(河南房夔)。檐

宇驯轻翼,

隋唐五代|《竹山堂连句》至于是唐人还是宋人的临本目前说法不一

簪裾染众

芳(颜粲)。草生

隋唐五代|《竹山堂连句》至于是唐人还是宋人的临本目前说法不一

还近砌,藤

长稍依墙

隋唐五代|《竹山堂连句》至于是唐人还是宋人的临本目前说法不一

(颜颛)。鱼乐怜

清浅,禽闲

隋唐五代|《竹山堂连句》至于是唐人还是宋人的临本目前说法不一

喜颉行(颜须)。

空园种桃

隋唐五代|《竹山堂连句》至于是唐人还是宋人的临本目前说法不一

李,远墅下

牛羊(京兆韦介)。读

隋唐五代|《竹山堂连句》至于是唐人还是宋人的临本目前说法不一

易三时罢,

围碁百事

隋唐五代|《竹山堂连句》至于是唐人还是宋人的临本目前说法不一

忘(洛阳丞赵郡李观)。境

幽神自王,

隋唐五代|《竹山堂连句》至于是唐人还是宋人的临本目前说法不一

道在器犹

藏(詹事司旦河南房益)。昼

隋唐五代|《竹山堂连句》至于是唐人还是宋人的临本目前说法不一

歠山僧茗,

宵传野客

隋唐五代|《竹山堂连句》至于是唐人还是宋人的临本目前说法不一

觞(河东柳淡)。遥峰

对枕席,丽

隋唐五代|《竹山堂连句》至于是唐人还是宋人的临本目前说法不一

藻映缣缃

(永穆丞颜岘)。偶得幽

隋唐五代|《竹山堂连句》至于是唐人还是宋人的临本目前说法不一

栖地,无心

学郑乡(述上)。

隋唐五代|《竹山堂连句》至于是唐人还是宋人的临本目前说法不一

会大历九

年春三月。

隋唐五代|《竹山堂连句》至于是唐人还是宋人的临本目前说法不一

赏析

此书原装裱形式是整幅,后割裱成册,几近百衲,章法已破。颜氏书法一般都是横画细,竖画粗,雄强博大,气势磅礴,楷书墨迹首推《自书告身》,清雄严谨。而此书横、竖用笔毫无变化,无粗细之别,千篇一律,拘滞平板……然而册后米友仁奉宋高宗命跋尾两行,却是绍兴御府故物,可知此册裁减最迟不晚于绍兴时,但非颜氏墨迹。至于是唐人还是宋人的临本目前说法不一。

关于书家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颜师古五世从孙 、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杰出的书法家。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曾四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为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唐肃宗即位后,拜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为河北招讨使。至凤翔,授宪部尚书,后迁御史大夫。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凛然拒贼,终被缢杀。颜真卿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后赠司徒,谥号“文忠”。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创“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成就地位颜真卿的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又得笔法于张旭,还与怀素一起探讨书法。他对二王、褚遂良等书法都进行深入研究,吸取其长处,彻底摆脱了初唐的风范,创造了新的时代书风。颜真卿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颜真卿的真书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这一书风,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气象。他的行草书,遒劲有力、真情流露,结构沉着,点画飞扬,在王派之后为行草书开一生面。颜真卿的行书遒劲郁勃,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故而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比较端庄遒劲还有《颜勤礼碑》也是他的作品,但笔画细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样。《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与其早年时期的作品相比更加浑厚大气,乃晚年之代表作。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他的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在吐露风华的青年时代,颜真卿就向张旭请教“如何齐于古人”的问题。这是颜氏的书学心声,亦是颜氏高悬的鹄的。这位从小以黄土帚扫墙习字的颜氏苗裔,几乎在一开始就站到一个高耸的书学起点上。而在书学上鲲鹏展翅,则经过了几乎长达三四十年岁月的历练,才稍成自己的面目与气候。继之又以数十年工力百般锤炼、充实,使得“颜体”形神兼具。而其晚年犹求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颜体”终于在书坛巍然屹立。正如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所说:“初唐的欧、虞、褚、薛,只是二王书体的继承人,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颜真卿的楷书,尤其是印岁以后的楷书,已形成一种范式,后世学习者极多,甚至有“学书当学颜”的说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