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陈奕禧有“翰墨妙当代,海内翕然”之称,号称“香泉体”

陈奕禧《滕王阁序卷》绫本行书,22×170c,江西省博物馆藏。

清代|陈奕禧有“翰墨妙当代,海内翕然”之称,号称“香泉体”

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

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

湖,控蛮荆而引欧越。物华天

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

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

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

清代|陈奕禧有“翰墨妙当代,海内翕然”之称,号称“香泉体”

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

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

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

州之懿范,襜(chān )帷(wéi) 暂驻。十旬休

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

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

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

清代|陈奕禧有“翰墨妙当代,海内翕然”之称,号称“香泉体”

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

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

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

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

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

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

清代|陈奕禧有“翰墨妙当代,海内翕然”之称,号称“香泉体”

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

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

阁翔丹,下临无地。鹤汀凫诸,穷

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

峦之体势。披绣(tà),俯雕甍(méng );山

原旷其盈视,川泽于(yū)其骇

瞩。闾阎扑地,锺鸣鼎食之家;

清代|陈奕禧有“翰墨妙当代,海内翕然”之称,号称“香泉体”

瞩。闾阎扑地,锺鸣鼎食之家;

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zhú)。虹

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

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

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

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清代|陈奕禧有“翰墨妙当代,海内翕然”之称,号称“香泉体”

遥襟甫畅,逸兴揣飞。爽籁发

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suī)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

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

具,二难并。穷睇眄(dì miǎn)于中天,极

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

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

清代|陈奕禧有“翰墨妙当代,海内翕然”之称,号称“香泉体”

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

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

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

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

路之人;沟水相逢,尽是他乡

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先室

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

清代|陈奕禧有“翰墨妙当代,海内翕然”之称,号称“香泉体”

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

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

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

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

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甯

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

清代|陈奕禧有“翰墨妙当代,海内翕然”之称,号称“香泉体”

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

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

辙而相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

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

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

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

清代|陈奕禧有“翰墨妙当代,海内翕然”之称,号称“香泉体”

冠;有怀投笔,爱宗悫(què)之长风。

舍簪(zān)笏(hù)于百龄,奉晨昏于万

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

邻。他日趋庭,刀(tāo)陪鲤对;今晨

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

凌云而自惜;锺期相遇,奏流

清代|陈奕禧有“翰墨妙当代,海内翕然”之称,号称“香泉体”

凌云而自惜;锺期相遇,奏流

水以何惭。呜呼!胜地不常,盛

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

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

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

俱成。

癸巳四月 奕禧


关于作者

陈奕禧(1648—1709),清代书法家。字六谦,又字子文、文一,号香泉,晚号葑叟,浙江海宁盐官人。

陈奕禧,贡生。出身名门,自幼即爱作诗学书,其诗“斜阳一川汧水北,秋山万点盆门西”曾得当时诗坛盟主王士祯赞许。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官户部郎中,分司大通桥。康熙帝乘船经过,命其登船,于素绢上写字,深得赞赏。虽无科举功名,破格被召入直南书房。后出任贵州石阡府知府,康熙四十七年(1708)擢江西南安知府,修学宫、纂府志、兴文教,卒于官(即卒于任内),年六十二。

诗歌、书法,著名当世。陈奕禧书法专法晋米芾、黄伯思一流人,于秦、汉、唐、宋以来历代文字搜罗极富,精勤钻研,皆为题跋辨证。好作小楷亦稳称,但留心字样而不知笔法,故媚而少骨,大字条幅沉着浑融,绝无轻佻之态,有“用笔千古不易之正宗”、“翰墨妙当代,海内翕然”之称,号称“香泉体”。远近争求其作品,日本国天皇也出重金收购。所书《梦墨楼法帖》、《予宁堂法帖》,流传甚广。雍正年间(1723—1735)曾将《梦墨楼法帖》抚勒上石,贮于内府。他还是位金石收藏家,集有大量秦、汉、唐、宋金石,逐一辨证题跋,辑为《隐绿轩题跋》。又曾仿《文选》体例编《文海》,搜集历代诗文刊刻行世。此外,尚著有《金石遗文录》、《春霭堂集》、《皋兰载笔》、《葑叟题跋》、《小名补录》、《益州于役记》、《北解杂述》、《北行日记》、《晋阳行记》、《云中纪行》、《陈子日记》《奇花异木记》、《含香新牍》、《秋雨斋集》、《虞州集》、《笑门集》、《绿荫亭集》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