煨麻雀,儿时的味道

原文:煨麻雀:取麻雀五十只,以清酱、甜酒煨之,熟后去爪脚,单取雀胸、头肉,连放盘中,甘鲜异常。其他鸟鹊俱可类推。但鲜者一时难得。薛生白常劝人勿食人间豢养之物,以野禽味鲜,且易消化。

淸 袁枚《随园食单》羽族单

煨麻雀,儿时的味道

乾隆年间,苏州有两大名医齐名,一个叫薛雪,另一个叫叶天士,这二位皆精于医道,俱擅治温病,惟彼此有轻之嫌,经常互相攻击。据传,有个更夫患水肿病,求薛雪诊治,薛望闻问切后,认为该患已选入膏肓,便推辞未治,更夫回家时,晕倒在路旁,正巧被路过的叶天士发现,经过诊查,认为该病是因为更夫常年受有毒的蚊香熏染而成,经精心调治后,更夫的病好了,更夫痊愈后将此事告之众人,一时间苏州城里人人皆晓。薛雪得知后,对叶天士羡慕嫉妒恨,深感体面有失,声誉受毁,遂决计与叶天士斗法争个雌雄,为此,手书匾额“扫叶庄”悬挂门首,此事被叶天士得知后,这位也愤愤的,本来二人就互不相让,此时更是怒火上冲,立即应战,也亲笔草书横匾“踏雪斋”挂于书斋门首,你敢扫叶,我就踏雪,让你永世不能翻身。

煨麻雀,儿时的味道

正在两位跃跃欲试叫劲的时候,叶天士的老母亲忽然病倒,俗话讲医不自医,虽然叶天士精心医治,仍不见好转,天土深为焦虑。巧了,薛雪的弟弟与叶天士平日要好,便将叶母的病情告诉了薛雪,薛氏详知病情后,沉思片刻,认为其病毒阳明经证,非重用白虎汤,生石膏须用至二斤方能奏效,否则不能扑灭其熊熊之火。薛弟将哥哥的意见告与叶天士,叶氏方恍然大悟,急煎重剂白虎汤,服后果然病痊。事后,叶天士非常佩服薛雪的医术,便将往日的积怨一抛,主动登门拜访薛雪,薛雪倍受感动,深感内疚,当即摘下“扫叶庄”那块横匾,表示了歉意,从此,两位名家互相学习,共同研究,同为祖国医学的温病学说做出了重大贡献。 “扫叶庄”与“踏雪斋”也成为一段杏林佳话而流传至今。

煨麻雀,儿时的味道

薛雪与叶天士这二位都是袁枚的好朋友,但薛雪好像走的更近点,在随园诗话中屡次出现,为什么呢,这里面不是医术问题,而是薛嘴馋好吃,换句话来讲与袁枚共同语言更多些,薛雪字生白,号一瓢,又号槐云道人,苏州吴县人,晚年自署牧牛老朽,以字行。生于清康熙二十年,卒于清乾隆三十五年享年90岁。薛氏家居苏州南园俞家桥,为宋、元间《易》学家俞玉吾隐居处。薛雪自幼好学,颇具才气,所著诗文甚富,工画兰,善拳勇,博学多通。乾隆初年,两征博字鸿词科,均不就。因母多病而悉心研医,博览群书,精于医术,尤长于温热病。著《湿热条辨》,该书对湿热之辨证论治有进一步发挥,丰富并充实了温热病学的内容,对温热病的发展有相当贡献。

煨麻雀,儿时的味道

薛雪治疗不拘泥于固定成方,体现了湿热病治疗的特点,成为后世治疗湿热病的规矩,影响极其深远,薛雪所著《湿热条辨》于温病学贡献甚大。又尝选辑《内经》原文,成《医经原旨》六卷(1754)。唐大烈《吴医汇讲》录薛雪其《日讲杂记》八则,阐述医理及用药;另有《膏丸档子》、《伤科方》、《薛一瓢疟论》(抄本)《一瓢斋诗存》等文献传世。薛雪在文学方面亦造诣很深,清代诗人沈归愚在《一瓢斋诗存》序中,极口称赞薛生白,将薛生白与明初吴中高士王光庵相比。他说:“吾友薛子生白,游横山叶先生之门,自少已工于诗,既长托于医,得食以养,有司欲荐之出,不应。是生白隐居与光庵同,养亲与光庵同,能诗而以医自晦与光庵同。而工八法,解绘声绘色事,至驰骋于骑射刀鞘之间,又有能光庵之所不能者。”

煨麻雀,儿时的味道

薛生白不仅以医闻名,且风流倜傥,所交皆文坛名流,如沈归愚、袁子才辈,诗酒流连,一时传为佳话。据《墨林今话》记载,有一次薛生白与一位和尚共饮,和尚喝了三十六瓢,而薛生白仅饮“一瓢”,遂以“一瓢”自号,且命其卧室曰“一瓢斋”。薛一瓢。袁枚随园诗话载,一瓢性格孤傲从不出诊,公卿贵族宴请他,他也不会去,但是如果我生病了,不请他,他也会来。乙亥那年春天,袁枚在苏州,厨师王小余染病不愈死了,正准备盖棺的时候,薛医生来了,当时天色已晚,便点上烛火照明。他看了之后笑着说:“已经死了阿,但是我生来喜欢与死神作战,或许还能取胜呢!”便拿出一丸药,与石菖蒲磨成的汁混合在一起,然后命车马夫中力气大的人,用铁筷翘开王小余的牙齿灌进去,小余已经断了气,闭着眼睛,药灌下去,汩汩作响,似咽非咽,似吐非吐,薛雪嘱咐说;“派人好好照料,天明时分便可以醒来。”也真神了,到天明,果然如期所说,又服用了两剂药,便病愈了。

煨麻雀,儿时的味道

薛雪好吃,袁枚《随园食单》称,薛生白常劝人勿食人间豢养之物,以野禽味鲜,且易消化。俗话说“宁吃野味二两,不吃家养半斤“。这些野味真的可以算是人间极品啊,吃野味也分季节,“春鸡秋兔腊八雀”,春天,万物复苏,土壤稀松便于野鸡刨土取食,所以春天的野鸡是最肥。秋天的时候,草木茂盛,五谷杂粮遍地都是,野兔都出来觅食了,所以秋兔最肥。在寒冬腊月的时候,这季节正是吃麻雀好时候。野味鲜美难得,麻雀入馔冬季食之最好。

煨麻雀,儿时的味道

麻雀又叫家巧、老家贼、禾雀,其实过去很多,我小的时候,国家还没有颁布野生动物保护法,麻雀当然也没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因为它们经常与民争食,损害农作物,特别是每到庄稼将成熟之际,它们就密密麻麻铺天盖地地抢食粮食,国家还把它列为四害之一,现回忆除四害也怪有意思的,1957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生物学家周建人在《北京日报》发表题为《雀是害鸟无须怀疑》的文章认定“麻雀是害鸟,害鸟应当扑灭,不必犹豫”。中央根据当时情况综合判断,在中共会议上全体讨论认为麻雀以谷物为食,影响到农业生产,因而将麻雀定为四害之中的老四,决定在中国开展了的除四害运动。《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这是人类向自然开战,征服自然的历史性伟大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时任中国文联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长,大文豪郭沫若还写了一首《咒麻雀》诗,刊于1958年4月21日的《北京晚报》,诗曰:“麻雀麻雀气太官,天垮下来你不管。麻雀麻雀气太阔,吃起米来如风刮。麻雀麻雀气太暮,光是偷懒没事做。麻雀麻雀气太傲,既怕红来又怕闹。麻雀麻雀气太娇,虽有翅膀飞不高。你真是个混蛋鸟,五气俱全到处跳。犯下罪恶几千年,今天和你总清算。毒打轰掏齐进攻,最后方使烈火烘。连同武器齐烧空,四害俱无天下同。”

煨麻雀,儿时的味道

中央发出指示后,各地“除四害”运动声势越搞越大。1958年3月14日至19日,全国“除四害大跃进协议大会”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和38个医学院的代表提出一份倡议:“要全民动员、人人动手,让麻雀上天无路,老鼠入地无门,蚊蝇断子绝孙”在这场运动中,做法、规模、成绩最突出者要算首都北京市。北京召开了“除四害誓师大会”,成立了“首都围剿麻雀总指挥部”,副市长王昆仑同志任剿雀总指挥,统一指挥三天的剿雀战斗。剿雀战开始前,组织居民观看了四川新繁县禾登乡围剿麻雀的纪录电影,并用广播宣传车载着死麻雀行驶街头,以此来调动剿雀大军的积极性。提出“苦战三天,彻底消灭麻雀”的口号。口号一出,北京市民统一行动,停工停业,人人上阵,对麻雀进行全面围剿。男女老少齐上阵,男孩子有的爬到了树上,有的爬上了房顶;女孩子们多拿起脸盆,从自家的院里敲到了院外。方法是以各种器具轰打麻雀,全市人民手里拿着柳树条子追着打,口里不停大声吆喝不让麻雀落下,使麻雀不停地飞,无法落地和吃到食物,麻雀吓得像没头的苍蝇乱蹿,被惊吓跑累了的麻雀,乱撞有的飞得太快被撞得头破血流掉在地上,大多数是最后累裂了肺,飞着飞着从天上掉在地上死了。

煨麻雀,儿时的味道

政府动员全国城乡居民,轰赶消灭麻雀取得了空前胜利,1958年4月最权威的《人民日报》留下的真实记载,据称:从4月19日至21日,北京市300万人连续突击三天,共歼灭麻雀40余万只。有经济学家计算,以每只麻雀连吃带糟踏粮食每年按5公斤计算,共可节省粮食200多万斤。又按每年每对麻雀繁殖15只计算,可节省1500多万斤粮食。真是“不算账不知道,一算账成果真不小啊”,于是当时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在打麻雀的同时,把老鹰、乌鸦、鹭鸶等鸟类,老虎、豹子、熊、黄羊等兽类以及黄鼠狼、蛇、癞蛤蟆许多野生动物都当成“害”,必欲除尽杀绝而后快,没想到一年以后,各地陆续发现园林植物出现虫灾,有些还是毁灭性的。后来,反应到中央,得到重视,毛泽东怹老人家做出指示:“麻雀是林木果树害虫的‘天敌’,麻雀不要打了,”于是四害中麻雀以臭虫代之,排名是:老鼠、臭虫、苍蝇、蚊虫,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卫生好了,现在臭虫也不多见了,“臭虫”又被“蟑螂”取代,因此现如今的“四害”应为苍蝇、蚊子、老鼠、蟑螂。

煨麻雀,儿时的味道

烘烘列列打麻雀活动过去了,遗憾的是从那时起,不光是小小麻雀在全民围剿中,弄得几乎断子绝孙了,也株连其它鸟类的绝迹,现在麻雀已经列入国家二类保护鸟类,任何捕杀、出售、食用麻雀的行为,均属违法,不要因一口之福,破坏生态平衡。不过麻雀确实好吃,咱插队时曾掏过家巧,晚上带拿着手电到生产队牲口棚,用手电一照,一抓一个准,因为麻雀在暗环境下或夜晚视力很差或完全看不见东西,要么怎么把夜盲症称“雀蒙眼”吗,后来房东贫下中农大爷说,麻雀窝里有蛇,本村刘家大小子柱儿,就是掏麻雀,忽然一条蛇窜出来,一下子钻到了他张着大嘴里,他“妈呀”一声儿从梯子上摔下来,一蹬腿儿就死了,哦,真吓人呀,听得脊梁沟儿冒凉气儿,后来又改用筛子扣了,不过此法适用冬天,在场院里先撒点儿小米,然后弄个木棍,上面顶个筛子,拿根细长绳子系到棍子上,咱们拿着绳子头躲到一边,麻雀一来,一拉绳子,也能套住几只,开头是养者玩,但麻雀气性大养不活,捉回来很难养活。放养在笼里也是不吃不喝,最后撞笼而死,所以逮住麻雀没人养都是吃。

煨麻雀,儿时的味道

听说吃麻雀最好的办法是用泥裹上像叫花鸡一样烤,但咱没试过,最常用的方法是烤,弄上一堆干树枝,点燃后,将铁丝穿成串的麻雀放在火上烤,像现在烤羊肉串似的,烤熟后,去五脏,沾着盐吃,可香了。但咱的吃法是最低级的,烹制麻雀菜肴有很多方法可干炸、红烧、炖、蒸、卤,麻雀加上天麻清炖,还有独特疗效,说到疗效,古人有“一只麻雀等于四两人参”的说法。

煨麻雀,儿时的味道

麻雀肉味甘、性温,入心、小肠、肾、膀胱经;有温补壮阳、益精、温肾、益气、暖腰膝、缩小便、止崩带之功能,对于中老年人肾虚阳痿,腰膝酸软,小便频多者,经常吃些麻雀肉和麻雀粥,很有益处。麻雀的肉、血、脑髓、卵,古人都作药用,民间有偏方,每天用麻雀一只,去掉毛和内脏,将菟丝籽2钱放入麻雀肚内,包好蒸熟后吃麻雀,连用半年,可治男子婚后久不生育。但如真的不孕不育必须到正规医院找正规大夫做检查,菟丝子和麻雀吃了只是可以提高精子质量,而且食疗须坚持,吃麻雀治不生孩子,白大夫认为最重要的是解馋,沉说起解馋,天津炸铁雀那可是天津名吃,银鱼、紫蟹、铁雀那可是津门三宝,铁雀不同于“家雀”、“麻雀”等,其体较小入口香脆,越嚼味美,有“天下第一香”之誉。《津门杂记·食品篇》载,“冬令则铁雀、银鱼驰名远近。”其肉嫩味美,极受欢迎。樊彬的《津门小令》记载:“津门好,美味数初冬,雪落林巢罗铁雀,冰敲河岸网银鱼,火拥兽炉余。”形象地描写了铁雀和银鱼的美味,麻雀的选择,以10月开始,正月以前,即冷三月食之最好。

煨麻雀,儿时的味道

炸铁雀确实好吃,但袁枚《随园食单》所载的煨麻雀更为讲究,取麻雀先腌后炸,在以清酱、甜酒煨之成熟,津门炸铁雀与之有同工异曲之妙,煨麻雀取麻雀五十只,宰杀取出内脏,收拾好洗净以清酱、甜酒煨之,熟后取出冷后去爪脚,单取雀胸、雀头放入盘中,分别食用,雀头有雀脑,其味甘鲜异常,甘鲜异常,骨酥肉香,风味独特,其他鸟鹊类俱可类推,但鲜者难得,我寻思麻雀肉少骨多,如果按现在流行的麻辣鸭脖子的方法做来,估计味道会更胜一筹。不过如今麻雀是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已入禁捕之列,不能随意捕杀,为保护大自然环境,大家就别吃了。

煨麻雀,儿时的味道

本文部分照片摘自网络,在此鸣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