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城市文藝到骨子裡,只當它是西班牙之旅中轉站未免太可惜

西班牙首都馬德里,古典、冷靜。第一眼看上去,似乎只是一個平平無奇的歐洲城市。

她不像巴塞羅那——在高迪天馬行空的加持下,整座城市的空氣中都漂浮著五彩的夢幻泡泡。

她也不像安達盧西亞——豔陽將土地炙烤成了這個國家的代表色——紅色,再加上刺激的鬥牛、悲愴的弗拉門戈、異域風情的建築,這裡被認為是“最西班牙的地方”。

“缺少一點個性”,是大多數來西班牙的旅行者對馬德里的評價。

这座城市文艺到骨子里,只当它是西班牙之旅中转站未免太可惜

正中心的地理位置,讓她順理成章地成為西班牙的交通樞紐。旅人們都會經過,卻無暇多看上一眼,只是匆匆地來,匆匆地走。

忙著一早奔赴周邊的著名小鎮,來個一日遊;急火火地跳上火車,東去、南下、北上,前往遠方的目的地。

这座城市文艺到骨子里,只当它是西班牙之旅中转站未免太可惜

圖:窮遊er@洋意Ale

不過這樣也好,最後在馬德里留下的,都是與這座城市真正投契的人。

沒有了旅遊區喧譁吵鬧的打擾,愛她的人有機會從容不迫地感受她的內涵。即便是初來乍到的遊客,也能輕而易舉地融入其中,做一回當地人。

「藝術金三角」中的尋常生活

这座城市文艺到骨子里,只当它是西班牙之旅中转站未免太可惜

圖:窮遊er@洋意Ale

如果在馬德里只能去一個地方,那無疑是“藝術金三角”了。這裡是文藝馬德里的代表。

普拉多博物館、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和提森-博內米撒博物館,三座重量級的藝術機構構成了這個穩固的三角形。

它們捱得如此之近,以至於很難在世界上找到一個藝術氛圍同樣濃厚、看展密度如此之高的區域了

这座城市文艺到骨子里,只当它是西班牙之旅中转站未免太可惜

圖:wikipedia@Emilio J. Rodríguez Posada

普拉多博物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美術館之一,以西班牙及整個歐洲的古典繪畫見長,囊括了從哈布斯堡王朝到波旁王朝的王室收藏。

委拉斯凱茲的《宮娥》是鎮館之寶,身著蓬裙的女性形象深入人心,常常出現在西班牙各地的紀念品商店中。

这座城市文艺到骨子里,只当它是西班牙之旅中转站未免太可惜

圖:西班牙國家旅遊局

這個誕生了畢加索、達利等大師的國度,將現當代藝術中最精妙的奇思妙想,裝進了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的“大盒子”裡。

拋開其他傑作不談,即使全館只剩下《格爾尼卡》一件作品,也值得你專門前去朝聖。

这座城市文艺到骨子里,只当它是西班牙之旅中转站未免太可惜

圖:窮遊er@洋意Ale

提森-博內米撒博物館的名氣不及前兩者響亮,質量卻毫不遜色,精妙的收藏和優雅的布展一定會帶給你驚喜。

建立在提森家族私人收藏基礎上的展覽,以個人視角,寫就了一部上至中世紀、下至20世紀的生動美術史。

这座城市文艺到骨子里,只当它是西班牙之旅中转站未免太可惜

圖:委拉斯凱茲,西班牙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達利高高上翹的鬍子就模仿自他,以表達對大師的敬意,後來成為達利的個人標誌。

儘管這些美術館經常位於“世界最受歡迎的博物館”之列,也毫無疑問是馬德里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但它們從未被遊客真正攻陷過。

这座城市文艺到骨子里,只当它是西班牙之旅中转站未免太可惜

圖:窮遊er@洋意Ale

在那個快樂得冒泡泡的美術館裡,認識了大畫家哥雅(Goya)、格列柯(El Greco)、維拉斯蓋茲(Velazquez)、波修(Bosch),當然還有許多臺灣比較不熟悉的宗教畫家。

——三毛

一早在美術館門口,和你一同排隊等待開門的是已經退休的西班牙老爺爺、老奶奶們。老師將課堂搬到了展廳裡,孩子們圍坐一圈。

在小朋友眼裡,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的公共小廣場是盡情奔跑、嬉鬧的遊樂場。而一旁的美術館咖啡廳時髦、Fancy,是當地人閒暇時光約會小聚的私藏地點。

这座城市文艺到骨子里,只当它是西班牙之旅中转站未免太可惜

圖:窮遊er@洋意Ale

美術館多會在閉館前一兩個小時免費對公眾開放。卡著這個時間段前往的遊客多會遺憾連連,在如此短暫的時間裡怎來得及領略如此浩瀚的藝術精品呢。

倒是當地人下了班,挑兩三幅心儀作品好好欣賞一番,然後不慌不忙地回家、吃飯,時間剛剛好。

在馬德里,看展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漫步文學街區

这座城市文艺到骨子里,只当它是西班牙之旅中转站未免太可惜

圖:flickr@manuel m. v.

與“藝術金三角”比鄰而居的是文學街區(Barrio de las Letras),從CaixaForum那面覆滿綠植的牆面附近鑽入小巷,便從美術的天堂正式抵達了文學的伊甸園。

这座城市文艺到骨子里,只当它是西班牙之旅中转站未免太可惜

這個不大的街區不僅在地理上處於馬德里的心臟位置,從16世紀末到19世紀更是馬德里、乃至全西班牙的文學中心,為整個國家源源不斷地輸送文化養分。

这座城市文艺到骨子里,只当它是西班牙之旅中转站未免太可惜

地上的文字表明,190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何塞·埃切加賴(José Echegaray)正出生在這裡。 圖:窮遊er@洋意Ale

這裡見證了塞萬提斯、洛佩·德·維加(Lope de Vega)等群星閃耀的黃金時代,目睹了西班牙衰落中“98一代”對於明天的迷茫與彷徨,也孕育了何塞·埃切加賴(José Echegaray)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这座城市文艺到骨子里,只当它是西班牙之旅中转站未免太可惜

圖:esmadrid.com

循著石板路前行,你要時刻注意留心腳下的金色字體,上面的詩句正出自那些曾經在此生活的作家們的筆下。

这座城市文艺到骨子里,只当它是西班牙之旅中转站未免太可惜

修道院外牆上的大理石標牌指出,根據塞萬提斯的遺願,他被埋葬在這座修道院中。 圖:[email protected]. de Diego

街角的三位一體修道院(Convento de las Trinitarias Descalzas de San Ildefonso)體量雄偉,卻外表樸素。

在令人眼花繚亂的街巷中,低調到讓人很容易忽略它的存在,這裡卻是塞萬提斯墓的所在。

这座城市文艺到骨子里,只当它是西班牙之旅中转站未免太可惜

圖:wikipedia@Turismo Madrid Consorcio Turístico

一街之隔是另一位同時代文豪——洛佩·德·維加的故居(Casa Museo Lope de Vega),他是西班牙黃金時代最高產的劇作家之一,有“西班牙的莎士比亞”美譽。

故居復原了那個時代的陳設,精緻小巧的西班牙宅院帶你重返遙遠的16、17世紀。

这座城市文艺到骨子里,只当它是西班牙之旅中转站未免太可惜

圖:窮遊er@洋意Ale

1898年的美西戰爭、古巴和菲律賓殖民地的相繼喪失,

讓這個世界上的第一個“日不落帝國”徹底走下了歷史舞臺。

面對國家鉅變,98一代是站在十字路口的一代。

作為保守的天主教國家,西班牙應該遵循傳統,還是擁抱變化?堅持堂吉訶德式的熱血與無畏,還是讓北方啟蒙運動吹來的理性之風為之降降溫?

他們找到最終的答案了嗎?或許沒有。這個19世紀末提出的命題,如今演化成一種傳統與現代糅合的複雜狀態,在文學街區的街頭巷尾隱約可見。

这座城市文艺到骨子里,只当它是西班牙之旅中转站未免太可惜

圖:wikipedia@Triplecaña

文學街區不止有文學。從中世紀就開始流行的小酒館如今依然熙熙攘攘,人頭攢動,只不過其中舉杯暢飲、談笑風生的是穿著時尚的現代人罷了。

在這裡,你不僅可以找到傳統的塔帕斯(Tapas)菜式,更可在改良版小食中感受西班牙美食界掀起的革命性風潮。

这座城市文艺到骨子里,只当它是西班牙之旅中转站未免太可惜

圖:flickr@manuel m. v.

坐落在古老建築中的一間間創意時尚小店,個性迥異的店主以不同方式,將年輕、有趣、富有活力的靈魂注入這些上了年紀的“外殼”中。

他們親自設計、製作出獨一無二的首飾、服裝、家居陳設;挖掘有潛力的年輕藝術家,在前衛畫廊中開展先鋒藝術實驗;環遊世界,憑藉敏銳獨到的眼光,將各地奇奇怪怪的物什匯聚一堂。

其實,無論是16、17世紀,還是在當下,文學街區最本質的精神從來沒有改變過,那就是永恆的創造力。這或許也是馬德里最迷人的特質吧。

馬德里的週末屬於市集

这座城市文艺到骨子里,只当它是西班牙之旅中转站未免太可惜

圖:窮遊er@洋意Ale

“每一次回西班牙,總當心地選班機,選一班星期五黃昏左右抵達的,那麼,星期六可以整整一天躺在旅館內消除疲勞。而星期天,正好可以早起,走個半小時多路,去逛只有星期日才有的市集——大得佔住十數條街的舊貨市場。”

——三毛

El Rastro正是三毛筆下最愛的跳蚤市場。

這個面積巨大、商品繁多的市集非常符合她古靈精怪的性格,是“撿垃圾、淘舊貨”的理想場所。在馬德里時,三毛常常來這裡閒逛。

这座城市文艺到骨子里,只当它是西班牙之旅中转站未免太可惜

圖:wikipedia@victorgrigas

不過,El Rastro這個名字翻譯成中文,卻沒有一絲波西米亞式的浪漫,它的意思是“痕跡”

據說,原來市場附近有屠宰場,在運輸過程中,牲畜的血水會順著街道流淌下來,因而得名。

这座城市文艺到骨子里,只当它是西班牙之旅中转站未免太可惜

El Rastro跳蚤市場歷史悠久,這是19世紀的樣子,刊登在1859年的《El Museo Universal》雜誌上 圖:wikipedia@Daniel Perea

來逛El Rastro,需要像三毛一樣算好時間,它只在每週日上午九點到十五點營業

不過也不必趕大早,隨性的西班牙人可不會這般勤勞,悠閒地睡個懶覺,十點、十一點日上三竿,才不緊不慢地支上攤位,做起生意來。

是嘛,這就是西班牙,慢慢來,急什麼呢。

这座城市文艺到骨子里,只当它是西班牙之旅中转站未免太可惜

圖:窮遊er@洋意Ale

直到中午,集市上的人慢慢多了起來,喧鬧聲漸起。當地人攜家帶口全家出動,時而探著頭,看看攤位上有什麼新奇小物;時而在某位街頭藝人前駐足,安靜地欣賞完整首曲子。

對於當地人來說,逛集市似乎不是為了專門買些什麼,僅僅是一種打發週末的娛樂消遣而已。

这座城市文艺到骨子里,只当它是西班牙之旅中转站未免太可惜

圖:窮遊er@洋意Ale

儘管市場大半已被祖國的商品所攻佔,充斥著“Made in China”的標籤,但在Mira el Río Baja、Carlos Arniches等街道為中心的區域,依然可以淘到不少vintage舊物件。

小到首飾、相框、鍋碗瓢勺,大到燈飾、皮箱、傢俱陳設,應有盡有。

这座城市文艺到骨子里,只当它是西班牙之旅中转站未免太可惜

圖:窮遊er@洋意Ale

在這裡,貨品的擺放相當有趣,如何放置全看攤主的品味與心意。

西方古典風格的雕塑與來自東方的神獸像混搭著並列一處。舊娃娃隨意堆放在一起,生出一種說不出的詭異感。

这座城市文艺到骨子里,只当它是西班牙之旅中转站未免太可惜

圖:窮遊er@洋意Ale

街道兩側本就有一些古董店、書店,老闆也會搬出平日深藏在店中的物件,湊湊熱鬧。

不過在他們身上,你完全找不到那種商人顯見的、急於做成買賣的迫切,有顧客登門,大多不急著招呼,只是安然地坐在那裡,一副“儘管隨便瞧瞧”的閒散態度。

與其說是在做生意,倒不如說是開了一場迷你展覽會,順便讓自己“久不見天日”的寶貝們曬曬太陽。

这座城市文艺到骨子里,只当它是西班牙之旅中转站未免太可惜

圖:窮遊er@洋意Ale

逛累了,鑽入隱藏在攤位後的小酒館,擠進人滿為患的吧檯,要一杯便宜得令人髮指的咖啡,伴著當地人特有的大嗓門,欣賞一下吧檯小哥忙碌卻又爽利的身姿吧。

酒吧中充斥的嘈雜聲彷彿有種魔力,不會讓人感到心浮氣躁,反而有種安心的歸屬感:此時,自己也成為了這座城市裡的一員。

藏在美食間的城市氣質

坐落在卡斯蒂利亞高原上的馬德里,冬季雖算不上寒冷,最低氣溫也不過零度上下,卻依然帶有一種屬於內陸的冷峻氣質

裹挾著陣陣涼風,西班牙騎士的豪邁、堅毅勁兒注入城市優雅的古典氣質中。

这座城市文艺到骨子里,只当它是西班牙之旅中转站未免太可惜

百年老店La Bola是品嚐馬德里亂燉最著名的餐廳之一 圖:窮遊er@洋意Ale

若是用一種菜品詮釋這種奇妙的氣質,那馬德里亂燉(Cocido Madrileño)便是當之無愧的代表了。

這道菜是當地冬季的家常美食,在家家戶戶的餐桌上都能見到,豪放的做法中透著講究,食材大塊,卻蘊含細膩味道。

豬肉、牛肉、雞肉、火腿、西班牙香腸被大手筆地放入瓦罐,花上四個小時文火燉煮,將滋味融入湯水裡。鷹嘴豆綿軟,與圓白菜、胡蘿蔔、土豆等蔬菜一起,如飢似渴地吸收著濃郁的高湯。

这座城市文艺到骨子里,只当它是西班牙之旅中转站未免太可惜

圖:窮遊er@洋意Ale

馬德里亂燉上桌後並不是直接開蓋食用,先用熱湯驅散冬日寒氣,湯裡帶著細小的麵條。

喝完,再將瓦罐中的真材實料一股腦地倒進盤中,堆成滿滿一座小山,慢慢食用。

这座城市文艺到骨子里,只当它是西班牙之旅中转站未免太可惜

圖:窮遊er@洋意Ale

海明威說過:“在馬德里,沒有人願意在黎明到來前上床睡覺。”

而人們打發夜晚時光的最好方法,便是與朋友一道,遊走於各個小酒館間,點上一杯酒水和幾份塔帕斯(Tapas),天南地北地聊上一陣,再轉戰下一家。

即使臨近午夜十一、二點,馬德里的酒館依然人聲鼎沸。

这座城市文艺到骨子里,只当它是西班牙之旅中转站未免太可惜

圖:窮遊er@洋意Ale

每家酒館都有自己的招牌菜。百年老店La Casa del Abuelo即使已在馬德里開了三家分店,飯點兒依然座無虛席,人滿為患。

蒜爆蝦(Gambas al Ajillo)是每桌必點的菜品,端上來時熱油仍噼啪作響,將蒜粒烘托得四溢芳香,超級新鮮的蝦仁Q彈香甜,吃完忍不住要拿麵包抹抹盤子作為結束儀式。

還有一些酒館更加一目瞭然,直接將特色菜作為店名,比如:吃蘑菇的Mesón del Champiñón、以製作聖周甜點Torrija(將麵包浸入牛奶後油炸,出鍋撒上糖粉)見長的Casa de las Torrijas。

只要看一眼店名,不用費勁,便知道合不合胃口,該點些什麼了。

这座城市文艺到骨子里,只当它是西班牙之旅中转站未免太可惜

圖:Cinco Jotas Jorge Juan

伊比利亞火腿也是酒館中的一道經典塔帕斯。

火腿分為多個等級,最好的當屬Jamón de Bellota。100%血統純正的伊比利亞黑豬在Dehesa草場散養長大,以橡樹果為食,只有用這種豬後腿醃製、風乾成的火腿才有資格稱為“Jamón Ibérico de Bellota”。

不過要想品嚐這種超高品質的火腿,普通酒館可能難以滿足你的要求。好在作為首都,馬德里彙集了全西班牙的頂尖美食。

这座城市文艺到骨子里,只当它是西班牙之旅中转站未免太可惜

圖:窮遊er@洋意Ale

比如西班牙著名火腿品牌5J(Cinco Jotas),就在馬德里時髦的薩拉曼卡街區(Salamanca)開設了同名餐廳 Cinco Jotas Jorge Juan,讓你大快朵頤。

5J選用的火腿出自哈武戈(Jabugo)小鎮,它位於西班牙南部韋爾瓦省(Huelva),這裡是西班牙官方認證的四個伊比利亞火腿原產地之一

前不久大熱的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中,就有提過哈武戈。片中掛滿火腿的地窖,以及大師切火腿時的精妙技藝,一定讓你印象深刻。

这座城市文艺到骨子里,只当它是西班牙之旅中转站未免太可惜

圖:《風味人間》截圖

經過師傅的巧手,火腿被切成薄片,泛著誘人光澤。在這裡,你有機會感受到一條腿上不同部位口感的細微差別。

豬腿以外,其他部位也化作美味佳餚,豬肉塔塔、洋薊裹豬肉、香煎豬肉……不禁讓人感嘆,原來除了火腿以外,做熟的黑腿豬肉竟也如此美味!

这座城市文艺到骨子里,只当它是西班牙之旅中转站未免太可惜

圖:Cinco Jotas Jorge Juan

哼唱著《馬德里不思議》的輕快曲調,你是否也想到這座優雅愜意的首都過一個文藝的週末?

如果你已種草,不妨來看看《馬德里》錦囊吧!點擊【閱讀原文】也可查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