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逢人不說人間事,便是人間無事人


南懷瑾老師:逢人不說人間事,便是人間無事人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無責耳矣。”】


社會上的人是說話隨便,不負責任,喜歡發表意見而已。別人說話容易,聽起話來可得注意,不但不能隨便相信自己的耳朵,有時親眼看見的事也未必真實,未必是實情。


所以當一個領導人,不要亂聽是非。如果去聽的話,是非就太多了。因此想起來前天看到的兩首好詩,作者佚名:


廣知世事休開口,縱是人前只點頭。

假使連頭也不點,也無煩惱也無愁。

獨坐清寮絕點塵,也無吵雜擾閒身。

逢人不說人間事,便是人間無事人。


這兩首詩固然是出世的,屬於修道的修養,但是對我們做入世事業的在家人,偶然引用來吃這兩味藥,則可在事業的塵勞煩惱中得到一點清涼,所以姑且名之謂“兩味清涼劑”。


在入世的立場看起來,這個態度似乎有點消極,但是也說明耳朵聽來的是非絕對不準確的道理。由此再回轉來看“有不虞之譽,求全之毀”的道理,就要注意了。

南懷瑾老師:逢人不說人間事,便是人間無事人


孟子為什麼說這些話?就說告訴我們臣道的道理。凡是當別人幹部的,既然答應了,就要受人之託忠人之事,盡其責任。在處理許多問題、許多麻煩時,都要知道這些原則。


孟子講臣道“無責耳”的同時,也是告訴領導人要注意的地方。領導人因地位的關係,很容易聽到左右的是非;如果領導人沒有判斷的話,問題、煩惱就來了。所以對是非就要辨別清楚,那也就是“無責耳矣”的意思了。


歷史上有許多秘密的大臣,被稱作帝王的耳目,這是後世的形容詞,其實在古代好的大臣被稱為帝王的股肱,就是手足。一個人是靠足走路、靠手做事的;到後來有了耳目就遭了,那是觀察小事的,小事多了頭腦就常被耳目騙了。


所以要想幫助別人,千萬不要做人家的耳目。要想耳聰目明,需靠自己的頭腦,而不是靠人“打小報告”,否則是非就隨之而來了,反而弄混了自己的頭腦。


——《孟子與離婁》

南懷瑾老師:逢人不說人間事,便是人間無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