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阿阿膠遭遇基金機構清倉減持 提價恐難阻業績下滑

遭遇股價與業績齊下滑的東阿阿膠再一次祭出漲價牌。12月20日,東阿阿膠宣佈產品調價6%。這已是其自2010年來第15次調價,背後的原因無外乎於國內毛驢存欄量逐年下降,驢皮資源日趨緊張,導致原料收購價格不斷上漲。

不過市場似乎不再買賬,宣佈提價當日東阿阿膠就在二級市場上下跌逾2%。從去年六月至今,公司不僅業績在下滑,市值也蒸發了近200億,還遭遇基金機構清倉式減持,從416家基金持倉到如今只有10家。

東阿阿膠再次提價

12月20日晚,東阿阿膠發佈公告,結合公司投入和市場供需情況,公司重點產品東阿阿膠出廠價上調6%,短期內產品價格調整對公司業績產生的影響難以預計。東阿阿膠總裁秦玉峰稱,此次提價的產品包括阿膠塊和複方阿膠漿,桃花姬等其他產品不在調整價格之列。

回溯歷史,東阿阿膠首次調價出現在2006年。不過彼時調價事出有因,2004、2005年公司營收增速放緩後,新任總經理秦玉峰重新制定品牌策略,定位高端市場,此前公司產品被定義為“藥品”,用於治療營養缺乏造成的貧血。自此,東阿阿膠開始推進東阿阿膠專營店的建設,重塑產品定位,突出宣傳東阿阿膠補血養生、養顏的功效。

新戰略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2006年至2009年,東阿阿膠收入、毛利率、淨利率幾乎全線整體上升。此後東阿阿膠產品價格開始飆漲,2010年提價3次上調35%,2011年一次性提價60%,2012年累計提價50%,2013年兩次提價30%以上。

東阿阿膠調價明細及業績變化

东阿阿胶遭遇基金机构清仓减持 提价恐难阻业绩下滑

(思維財經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提價刺激業績的神話未能持續太久,2013年東阿阿膠毛利率從前一年的73.65%下滑至63.48%,此後一直維持在這一水平。公司淨利潤增速也不再能維持在高點。儘管如此,東阿阿膠仍在孜孜不倦地宣佈漲價,2014年公司繼續提價70%,2015年再度提價25%,2016年上調14%,去年11月份,東阿阿膠上調10%。

但市場已然不再買賬。今年前三季度,東阿阿膠實現營收43.84億元,同比下降2.16%;淨利潤12.25億元,同比下降1.73%。提價在削弱業績的同時,減少了在下游經銷商的話語權,截至三季度末,公司應收賬款達到22.42億元,相比去年年底增加112.22%。

东阿阿胶遭遇基金机构清仓减持 提价恐难阻业绩下滑

(思維財經根據wind數據整理)

對此,財經評論家郭凡禮認為,東阿阿膠不停漲價,但是盈利幅度卻保持不變,市場份額不斷縮減。說明銷量增長正在減速,市場難以擴大,目前東阿阿膠能做的只有漲價。

營銷費用大漲

令人玩味的是,東阿阿膠12月21日產品調價後,官網促銷售價反而較之前更便宜。淘寶官網顯示,250克的紅標阿膠產品價格為1499元,滿減後999元。宣佈提價後價格不漲反跌的原因是什麼?這是否意味著公司過於依賴提價打營銷戰?公司能保證提價後業績迴歸麼?12月24日上午,《投資者報》研究員就上述問題對東阿阿膠董秘吳懷峰發去採訪函,截至發稿仍未收到任何回覆。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東阿阿膠過度依賴提價,有意通過價格提升產生營銷效果,一旦營銷效果下降,業績下滑就會非常迅速。事實上,從銷售費用率來看,東阿阿膠已連續三年超過20%。每年的銷售費用也是居高不下,其中2018年第三季度公司的銷售費用達到了4.35億元。

而銷售費用的逐年增加,主要還是品牌宣傳費用的增加,從銷售費用的具體構成來看,市場推廣費和廣告費兩項為主要的支出項。以2017年為例,其總計18.05億的銷售費用中,有8.61億為市場推廣費,有5.14億為廣告費,僅這兩項佔總銷售費用的比重就超過了七成。

而與之相對的是,東阿阿膠在研發與創新上的投入稍顯不足,每年的研發費用遠遠不及廣告費用,從2012年至2018年,公司研發支出合計僅9.59億元,其中2018年三季度研發支出0.46億元,與4.35億元銷售費形成鮮明對比。

不可忽視的是,東阿阿膠一直面臨著產品結構單一問題,阿膠系列產品依然是公司的主要盈利來源。三季報顯示,阿膠系列產品佔據主營業務收入的79%。

業內人士指出,東阿阿膠低估了競爭對手的行動。過去幾年,同仁堂、福牌等競爭對手的阿膠提價幅度都低於東阿阿膠。這可能意味著市場份額的丟失。此外開發的部分新品也未能形成持續穩定的業績,並且驢皮阿膠功效一直飽受市場爭議。

這一次,資本市場似乎並不看好東阿阿膠此次提價能給公司帶來更大的利益。宣佈提價當日,公司股價下跌2.95%。目前公司最新市值僅267億元,相比去年6月457億元市值高點,已蒸發19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一年多時間中,東阿阿膠遭到的基金的“清倉式”減持,根據choice數據顯示,據2017年半年報,共有416只基金產品持倉,共計持股8747.09萬股,而截止最新,僅有10只基金產品,共計持股218.88萬股。(思維財經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