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不換?俄專家提出大膽建議,火箭技術換中國空間站入場券

據外媒報道,俄羅斯動力機械生產聯合體公開宣佈,一旦取得了俄羅斯政府的同意,他們將與中國聯合研製新型大推力火箭發動機。而中國要付出的代價不是別的,正是未來天宮空間站計劃的一席之地。在2024年,國際空間站的使用壽命將要到達,即使使用各種延壽手段也只能保證它正常工作到2028年。在這之後,天宮空間站可能是唯一能夠進行太空無重力研究的場所。更重要的是,無論是生活條件還是研究實施,天宮空間站因為後發優勢都能做到更好。

換不換?俄專家提出大膽建議,火箭技術換中國空間站入場券

在分享技術一事上,俄羅斯專家直言技術的先進性只能保持一時,無法長期保證。與其受限於各種因素無法獲得足夠的經費進行空間站的研究、建造與發射,不如尋求與在這一方面已經有很大進展的中國合作。他們清楚,中國在大推力火箭發動機上的落後只是暫時性的,追上國際先進水平不會耗費太長的時間。事實上,目前還具有發射載人航天器能力的國家只剩下中國和俄羅斯了,美國在這方面的發展已經停滯了很多年,想要重新恢復以往的技術需要較長的時間和很大的投入。

換不換?俄專家提出大膽建議,火箭技術換中國空間站入場券

至少在國際空間站退役後的數年乃至十年內,天宮空間站是唯一的選擇。在這方面掌握了相當程度技術卻缺乏資金的俄羅斯考慮以技術入股尋求合作是非常明智的選擇。事實上,動力機械生產聯合體能夠提供的幫助是非常大的。在蘇聯時期,它的前身第456設計局為蘇聯的航天事業貢獻了型號眾多的運載火箭,擁有極為強大的技術儲備和技術實力。有了他們的幫助,我國的載人空間站甚至載人登月計劃週期都將大大縮短,航天領域上的發展也會因此大幅度加速。

從這家設計局歷史上的產品來看,它們構成了蘇聯載人航空和宇宙空間探測的基礎。從人類歷史上的第一位宇航員到第一座空間站,使用的都是這家設計局設計研發的運載火箭。而在大推力運載火箭上,這家設計局也有舉世矚目的成果。在商用發射市場較為活躍的大型運載火箭質子號是其中較為出眾的大型火箭。它的運載能力與長征五號處於同一級別,能夠一次性將較大的載荷發射至預定軌道。事實上,如果能夠控制載荷的重量,這種火箭已經能夠滿足我國的空間站和登月計劃了。

換不換?俄專家提出大膽建議,火箭技術換中國空間站入場券

不過,這還遠不是動力機械設計局的能力極限,他們最輝煌的產品,也是蘇聯時代的絕唱才是最令人震撼的。這種火箭是能源號運載火箭。它是人類歷史上推理最大,有效載荷最高的火箭,是為了暴風雪航天飛機專門準備的。如果充分改進,它能將270噸的載荷送往近地軌道,三十餘噸噸的人員物資或設備送往月球,接近三十噸噸的載荷送往火星。最妙的是,它的火箭發動機可以回收進行重複利用,方便高頻率的發射任務。只要能夠得到這種技術,我國將有能力在月球與火星建立基地和採礦點,充分開發這兩處的資源。

換不換?俄專家提出大膽建議,火箭技術換中國空間站入場券

雖然在航天技術上我國起步相對較晚,但是目前已經取得了較為輝煌的成果。這離不開老一輩為後人積累的技術資料和數據,也離不開國家的大量投入。雖然在底蘊上尚有不足,但是憑藉世界上最年輕的航天開發團隊,我們有能力也有時間解決一個有一個難題,為將來的暢遊星海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持。不過,如果有了俄羅斯的合作,我們的技術團隊將得到長足的進步,大大縮短實現這些計劃需要的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