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人均工資高達70萬,看看他們是怎麼樣做的?

最近網上一篇小文蠻火的,其標題叫 “員工說太累,領導只說了這5句話.....內容是這麼寫的:

Q:第一句話:累嗎?累就對了,舒服是留給死人的!

A

1.世上沒有一份工作不辛苦,所有現在的不辛苦,都是以前吃的苦頭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

2.如果不改變自己,去到任何一個地方都是同樣的結果。

3.你是為誰工作?你是為自己工作!無論你是在我這兒工作,還是在別的店裡工作,都要記住,你是在為自己工作!多熟悉產品,多學習銷售技巧,你多學一些知識,這都是別人拿不走的!

Q:第二句話:遇到問題,就說是別人的原因,怎麼進步?

A

1.不會承擔責任的人,就不會想去解決問題,就不會成長。

2.越會處理問題,收入越高。

3.無論在哪裡上班,都會遇見各種問題。

4.遇見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解決問題。會解決問題的人,必是公司的中流砥柱,收入自然會很高。

5.付出就會有回報。

Q:第三句話:公司找你來就是讓你解決問題,若沒有問題你立刻失業!

A

1.公司不養閒人,找你來,是解決問題的。

2.凡是工作好做的,容易做的,那你的收入就不會高。

3.誰能解決問題,誰就是公司的骨幹,誰的收入就高。

4.搶問題解決就是搶錢。

5.行動力、執行力好的員工都是“董事”的員工。凡是執行力差的員工都是不懂事的員工。

6.學會化解問題的能力和智慧。

Q:第四句話:私下講公司不好,就是在出賣自己的身體和靈魂!

A

1.你會選擇不好的公司嗎?

2.你說公司不好,說明你就只能在這麼差的公司上班。

3.人都是自私的。要看人自私的大小。誰自私小,誰就會成功。

Q:第五句話:你享受工作帶來的榮譽和收入,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和委屈。

A

1.我們要保持責任和委屈大於榮譽收入。

2.你只能盡情地存在和盡情地釋放。

華為人均工資高達70萬,看看他們是怎麼樣做的?

有些人一邊抱怨工作太累,一邊又羨慕別人家公司的高薪酬。那就聽聽任正非怎麼說:

“華為是沒有錢的,大家不奮鬥就垮了。”,“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數錢,可能嗎?”

華為員工令人羨慕的高薪酬,首先來自員工自己的奮鬥。

根據華為年報,去年人均工資達到70萬元,引來不少羨慕的眼光。但是,華為不以學歷、知識作為確定收入的標準,而是以貢獻和業績評定薪酬。

而且對員工的要求很高,考核極嚴,想要拿到高薪資,需要不斷提升自己,不斷奮鬥,成長為符合要求的優秀員工。

雖然華為員工收入令人羨慕,但考核極其嚴格。對於個人績效評比,一般來說:10-15%考評為A,不超過45%的B+,40-50%考評為B,5-10%考評為C或D。

如果考評為C或D,三年不能漲工資、配股,獎金當年為0,號稱“一C毀三年”。

華為員工令人羨慕的高薪酬,最終來自員工的奮鬥成果。任正非的“哭窮”言猶在耳,華為就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

華為2017年年報顯示,華為公司2017年實現銷售收入6036億元,同比增長15.7%;

淨利潤475億元,同比增長28.1%。經營活動現金流963億,同比增長95.7%。

華為人均工資高達70萬,看看他們是怎麼樣做的?

可見,做華為的員工是不容易的,要成為優秀員工,做出業績,更是要付出努力。一起來看看華為對優秀員工的16點要求。

01

充滿活力的年輕人

30年前,43歲的任正非走投無路之際,也去創業。

華為最早期的文化同樣具有江湖色調,一群失意者、落魄者相聚一起,背後的動機既簡單又複雜:實現對財富和權力的巨大飢餓感。

但不到幾年,華為的員工構成發生了質的變化:一位人到中年的理想主義者和一幫20出頭的熱血知識分子。

任正非陽光,激情,擁有罕見的活力,和對人性的穿透力與掌控力,更有點唐吉訶德的影子:

碰壁不斷,挫折無數,但卻始終樂觀、樂觀地“舉著長矛戰風車”,而追隨他的一幫年輕的“桑丘”(桑丘:唐吉訶德的跟隨者),一邊批評甚至嘲笑著老闆,一邊激情澎湃地跟著老闆闖世界。

華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特質,常常被研究者和學習華為的企業家們所忽略,這即是:

創始人和早期創始團隊群體的年齡相差20多歲左右,而更重要的是,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學校一畢業就進入華為。

充滿幻想,熱血沸騰,敢於冒險,願意相信,“一張白紙”好畫“最美的畫”——任正非從一開始就用他所信奉的價值觀塑造、反覆塑造這些一批一批的年輕華為人——“你們一定要對客戶好,對客戶好華為就好,華為好你們就好……”

選擇相信的人留了下來,與任正非與同齡人一起奮鬥,20年過去了,他們中的不少人成長為業界知名的科學家、專家和華為的高級幹部,也進而構成了華為強大的內生型組織力量。

高臺起於累土,但累土的材質至為重要。

華為一位退休高管這麼講,一個人到了35歲左右,差不多世界觀就定型了,說的好是成熟,說的不好是世故的“老油條”。

他會本能性地抗拒一切與他認知不同的事物,你要給他傳遞、灌輸理想與使命,讓他接受新的價值觀,一般來說比較困難。

這一點任老闆看的很明白,華為什麼也沒有,只能靠文化取勝,所以他說“唯有文化生生不息”。那麼誰更願意、更容易被文化“洗腦”?

當然是年輕人,所以早期20年華為很少從社會上招聘員工,即使現在也主要是從高校畢業生中招收新員工……

02

簡單——阿甘類管理者

阿甘,一個智商只有75的低能者,卻憑藉激情、執著和強大的信念、罕見的意志力,創造了許多奇蹟:越戰英雄,乒乓外交使者、企業家……

十多年前,任正非說:我就是阿甘!

前幾年任正非經常講,這些年聰明的人都走了,留下來這些人,我傻,你們也傻,我們這一群人傻傻地一起幹,就幹出了今天的華為……

華為海思芯片公司總裁何庭波則說:“

公司不投機,加上理想又遠大,人就被激發出來了,華為大部分人內心是有點理想主義的

公司的基本概念是樸實的,老玩花樣的人在華為是佔不到便宜的,最終會被識別出來,而有貢獻的奮鬥者,坦蕩做人做事,就會脫穎而出……”

簡單驅逐複雜,是華為文化的一大特質。而簡單,“傻”,也是華為人的共同文身。

有一位華為的客戶高管告訴我,在通信行業,你能一眼識別出誰是華為人,他們都像被任正非、被華為洗過腦似的……

我訪談過幾百位不同崗位、不同年齡、不同職級、不同性別的華為人,我認同這位客戶高管的看法,大致說來,華為人的共同特質包括以下幾點:

  • 客戶就是鴉片。
  • 極強的責任導向和目標導向。
  • 關起門吵架拍桌子,走出門遵守集體決策。
  • 類軍隊的強大執行力。

簡單的人與簡單的組織,這其實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華為人均工資高達70萬,看看他們是怎麼樣做的?


03

培養專家,不要“萬能將軍”

要求每一個人要對自己從事的一行熱愛、精通、超越,在條件許可、有充沛精力的情況下,可以多瞭解一些與工作相關的周邊的其他業務的運作狀況與技能。

華為強調,沒有基層工作經驗的人不能提拔,學歷只是選拔幹部的參考因素,主要依據實際才幹選拔幹部。

我們這個時代需要的是專家,而不是萬金油式的通才。

焊接專家、插件專家、線纜及機框組裝專家、包裝專家、貨運專家、倉庫專家、打字專家等各種各樣的專家組合在一起,這就是一個極有戰鬥力的聯合兵團。

試想一個炮兵團,人人都是全面手,軟件會搞一下,網絡也會一點,芯片也懂設計,財務還明白,成本糊糊塗塗地能說一通,就是“炮”打不準。

全團都是這樣高學歷的人才,什麼都懂,就是沒人打得準“炮”,上“戰場”這個團有什麼戰鬥力,非垮不可。

如果真充滿了這種“萬能將軍”,華為非垮不可。

04

由“抬石頭”變成“修教堂”

華為要求員工瞭解公司的奮鬥大目標,要以企業發展大目標來牽引日常工作,這樣工作的意義不同了,工作的質量也更高了。

華為人常講過一個故事:五十年前有兩個青年在抬石頭修教堂,一個智者問他們:“你們在幹什麼?”

一個青年告訴他:“我在抬石頭”,另外一個青年則說“我在修教堂”。

五十年過去以後,說抬石頭的人還在抬石頭,說修教堂的已成了哲學家。

華為公司現在每天都在“修教堂”,為什麼?

他們瞄準了一個發展大目標,做的事情是天天在“抬石頭”,但是總目標是為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所以我們每天都在“修教堂”,五十年後你們可能就修成了,大家都能成為哲學家、企業家,或成為一個很好的管理者和專家。

大家想想,在公司裡你的工作總目標是修教堂,而你的人生目標不是也在變化嗎?

華為人均工資高達70萬,看看他們是怎麼樣做的?


05

員工要長期堅持自我批判

任正非認為,青年人要長期具有自我批判精神。一個人只有堅持自我批判,才能不斷進步。在公司內部,一定要打掉好面子的思想。

大多數人走上工作崗位後會變成小心眼的人,如果你們的那種小心眼不克服掉,對華為公司的發展不僅不是動力,反而可能是絆腳石,不僅不能使公司壯大,反而會削弱公司的競爭力。

真正能使華為公司更快、更大發展的就是依靠每個員工開放自己,要加強對自我的批判。

我唯一的優點是自己有錯能改,沒有面子觀,這樣的人以後也容易找,所以接班並沒有什麼難。

千萬不可以把一個人神化,否則就是扭曲華為的價值創造體系,公司就會垮掉。

因為,員工認為自己在創造價值,積極性就會很高,如果員工認為只是某一個人在創造價值,積極性就會喪失。

華為人均工資高達70萬,看看他們是怎麼樣做的?


任正非獨自坐地鐵

06

不要有“打工仔”心態

希望員工不要認為“這公司跟我沒關係,我就是打工的”。

如果總以這種“打工仔”觀念來想問題,就沒有跟公司建立起一種生死與共的命運觀念。

華為號召員工學習他人那種一絲不苟、踏踏實實的實幹精神。

07

茶壺裡倒不出的餃子等於沒餃子

華為不以學歷、知識作為確定收入的標準,而是以貢獻和業績評定薪酬。

有知識沒業績就好比茶壺裡有餃子但是沒倒出來,沒倒出來就等於實際上沒有餃子。

我認為一個人文憑如何並不重要,一個人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基礎知識和技能,這很重要。

擁有學歷的人他們曾受到很好的基礎訓練,容易吸收新的技術與管理。

但是有知識的人不一定有很好的技能。我們要以貢獻來評價薪酬。

如果這個人很有學問,“裡面裝了很多餃子,倒不出來,倒不出來就等於實際上沒有餃子”。

企業不是按一個人的知識來確定收入,而是以他擁有知識的貢獻度來確定的。

我們強調使用一個幹部時,不要考慮他的標記,不能按他的知識來使用,我們必須要按照承擔責任、他的能力、他的貢獻等素質來考核幹部。

華為人均工資高達70萬,看看他們是怎麼樣做的?


08

聽命令的士兵

曾今,華為一個新員工,北大畢業,剛到華為時,就公司的經營戰略問題,洋洋灑灑寫了一封“萬言書”給任正非,原本以為自己獨到的見地能夠打動領導,但結果任正非批覆:

職場不是肥皂劇,別把自己當主角,想靠一封萬言書就引起老闆的重視、得到領導給予的額外機會,我們大多數人是沒有這個運氣的。

沒有腳踏實地實踐的人,如果給了他發言的機會,往往會坑了一個管理者。

新人沒做過管理,不懂企業管理的那些套路,他只會從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重視這種“萬言書”就等於把管理者帶到坑裡。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一個士兵如果不去處理好眼前任務和敵人,而是隻顧著給將軍提意見,吐槽軍隊如何弊端、垃圾、應該怎麼改,這個仗還能打嗎?

每個人的位置會決定這個人的視野,從新員工的角度永遠無法全盤看待企業的問題。

對公司所處的市場環境、商業模式、管理策略一無所知,但就是覺得自己能力出眾、鶴立雞群、分分鐘KO公司老闆、解決企業問題,無論能力強不強、培養價值大不大,這種沒有自知之明的人開除了也不冤。

09

要善於歸納總結

任正非與員工座談時說,現在給你一把魚線,你是不能把魚給抓住的。你一定要將這把絲線結成網,這種網就有一個個網點。

人生就是通過不斷地總結,形成一個一個的網點,進而結成一個大網。

如果你不善於歸納總結,就會像猴子掰玉米一樣,掰一個,丟一個,你將沒有一點收穫

大家平時要多記筆記、寫總結,不想進步的人肯定就不會這麼做。不進步還不安分,牢騷怪話滿腹,這樣的人我們不接受。

如果你不善於歸納總結,你就不能前進。

人類的歷史就是不斷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的歷史。如果沒有平時的歸納總結,結成這種思維的網,那就無法解決隨時出現的問題。

不歸納你就不能前進,不前進你就不能上臺階。

人是一步步前進的,你只要一小步一小步地前進,過幾年當你回頭總結時,就會發現你前進了一大步。

華為人均工資高達70萬,看看他們是怎麼樣做的?


10

要寬容好心犯錯的員工

任正非認為,員工都是在犯錯中成長,對於由於經驗不足犯錯的員工要寬容,鼓勵大家改進工作。

思想不經磨鍊就容易鈍化。那種善於動腦筋的人,就越來越聰明。

他們也許以身嘗試,惹些小毛病,各級領導要區分他們是為了改進工作而惹的病呢?

還是責任心不強而犯下的錯誤?

是前者,你們要手下留情。我們要鼓勵員工去改進工作。

11

員工應從小事開始關心他人

培養員工從小事開始關心他人。華為要求員工要尊敬父母、幫助弟妹、對親人負責。

在此基礎上關心他人,支持希望工程、寒門學子、燭光計劃……

並且平時關心同事以及周圍有困難的人。

鼓勵員工把本職工作做好,本職工作做好了,公司發展了,對國家的貢獻就變大了。

12

對基層員工注重專長培養

華為對基層主管、專業人員和操作人員實行崗位相對固定的政策,提倡“愛一行,幹一行;幹一行,專一行”。

“愛一行”的基礎是要通得過錄用考試,已上崗的員工繼續這一行的條件是要經受崗位考核的篩選。

去年我們動員了兩百多個碩士到售後服務系統去鍛鍊。我們是怎樣動員的呢?

我們說,跨世紀的網絡營銷專家、技術專家要從現場工程師中選拔,另外,凡是到現場的人機會和待遇可能會更好一點。

一年後,他們有的分流到各種崗位上去,有的留下做了維修專家。

他們有實踐經驗,在各種崗位上進步很快,又推動新的員工進入這種循環。這種技術、業務、管理的循環都把優良的東西帶到基層去了。

華為人均工資高達70萬,看看他們是怎麼樣做的?


13

提倡“幹一行愛一行”

華為允許員工適當地挑選工作崗位,但不鼓勵員工頻繁地更換工作崗位。鼓勵員工“幹一行愛一行”,在乾的過程中逐步產生興趣,最終成長為專家。

公司允許員工有挑選崗位的機會,不過首先在工作中要先服從分配,儘快磨合,讓思想火花在本職工作中閃爍出來,慢慢愛上這個崗位。

如果發現很不合適,還有調換機會。

但萬不可這山望著那山高,結果哪座山也爬不上,最後被公司淘汰了。

“幹一行愛一行;愛一行幹一行”是相對的,不能無限地亂愛下去,也不能無限制地調換崗位。

14

加強自我培訓,超越自我

接受培訓是重要的,但自我培訓更重要。要真正想成為一個高級人員,就要自己培訓自己,只有自我培訓才能實現超越。

人生苦短,青春寶貴,不要蹉跎了歲月。夢想成大事,就一定要有“頭懸樑、錐刺股”的精神。

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有自我培訓的機會。

要開放自己,廣泛地吸收別人的營養,珍惜時間,珍惜機會,找到你自己的人生切入點,加強自我培訓,超越自我。

技術培訓主要靠自己努力,而不是天天聽別人講課。

其實每個崗位天天都在接受培訓,培訓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成功者都主要靠自己努力學習,成為有效的學習者,而不是被動的被灌輸者,要不斷刻苦學習提高自己的水平。

在一次與員工談話中,任正非提到了自己是如何爭分奪秒地自我學習:

我不知道你一天學習多少個小時,你能否拿一個你一天的作業時間表給我看看?

我可以告訴你我是怎麼學習的,如果是坐兩個半小時到北京的飛機的話我至少是看兩個小時的書。

我這一輩子晚上沒有打過牌、跳過舞、唱過歌,因此我才有進步。

華為人均工資高達70萬,看看他們是怎麼樣做的?


15

給敬業的員工更多的機會

認真負責和管理有效的員工是華為最大的財富。尊重知識、尊重個性、集體奮鬥的員工,是事業可持續成長的內在要求。

華為希望每一個員工都要立足本職,有所作為。那些一心想做大事而本職工作做不好的員工要下崗。要給那些敬業的員工更多的成長和發展機會。

我們要創造更多的機會,給那些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對工作高度投入,追求不懈改進,時而還會犯小錯誤和不善於原諒自己的員工。

只有高度的投入,高度的敬業,才會看破“紅塵”,找到改進的機會,才能找到自身的發展。

敢於堅持真理,敢於講真話,敢於自我批判,在沒有深刻認識事物的時候不亂髮言,不譁眾取寵的員工是我們事業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