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譴不孝子

民國時期,有一姓閻的人家,母子二人一塊兒生活。兒子叫閻彬,二十三四,母親趙氏,四十五六。閻彬三歲時,父親去世,趙氏神前發誓,熬寡不嫁,一手把兒子養大成人。

天譴不孝子


平日裡,趙氏吃糠咽菜,節省些好吃食兒,讓閻彬吃。踮著小腳下地幹活,不讓閻彬流一點汗。自己的衣裳,補丁摞補丁,沒想添一件新的,總是給閻彬做新衣服穿。就這,閻彬還不滿意,嫌自己家窮,嫌母親沒能耐。在外面受點氣,回到家,摔勺子板碗,口裡不乾不淨的。母親稍微責怪兩句,他就想上前撕抓她。趙氏無奈,想著自己的身世,暗暗落淚。鄰居見趙氏可憐,勸閻彬孝順些,別讓母親再流淚了。

閻彬沒好氣的說:“我家的事,有你插的腔嗎?”

一天晌午,閻彬買些酒菜,邀兩個朋友到家吃喝。這天,恰恰家裡沒饃。趙氏發好了面,要在晌午蒸饃。他們三人,菜也吃了,酒也喝了,該吃飯了,可遲遲不見趙氏把饃飯端上來。

閻彬急了,跑到灶房催飯。母親低聲說:“別急,你們拍會兒話,一會兒就好。”

過了一會兒,還不見饃飯端上來,閻彬火了,跑到灶房,氣呼呼地說:“老婆子,你想叫我們吃到二更半啊!”

母親說:“你們再猜兩枚,就好了。”

母親用手指指客人,叫他別發火。閻彬悻悻地出了灶房,要跟客人猜枚,兩個朋友說啥也不猜了。閻彬折回頭,又到了灶房。 氣沖沖地說:“好沒有?你想把我急死,是不是!”

趙氏覺得饃八九成了,再不掀,兒子不知會幹出什麼丟醜事,忙說:“好啦好啦。”

她把柴火往灶眼裡推推,擦擦臉上的汗,就去掀饃。饃掀開後,熱氣四漫,母親燙著了手,兒子也嗆得咳嗽兩聲。閻彬氣不打一處來,搶過鍋帽,扣在了母親頭上。母親尖叫一聲,頓時滿臉發紅,不一會兒,鼓出了一個個血泡。待端上饃飯,兩位朋友已經走了。閻彬更氣了,拿起刀,在母親面前晃了晃:“他們要是不回來,沒你的好果子吃!”

閻彬飛步去追朋友,追到北大溝,追上了。他撕地拽地要兩位朋友回去吃飯,人家說啥也不肯。閻彬傷心地說:“我真心實意待你們,你們咋會這樣不顧我面子呢。”朋友說:“閻彬啊,你對母親尚且這樣,又能對我們有什麼真心呢。你這樣的人不可相與,你還是回去吧。”

閻彬無奈,心想這一切都是母親的過犯,跺了跺腳,折回了腳步。還沒走多遠,忽然,天上飄來一片黑雲,地上颳起一陣狂風。“咔嚓”一聲雷響,電光閃耀,閻彬栽倒在地,再沒起來。

事後,鄉親們都說,這是閻彬不孝遭了“天譴”。從此,這段離奇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