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南篇):淅川紫荊關古建築群


荊紫關古建築群位於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荊紫關鎮,是保存較為完好的一條明清時期的古建築群,現存明清兩代房舍2200多間和店鋪700多間。主要古代建築有:荊紫關古街道、關門、山陝會館、禹王宮、平浪宮、萬壽宮、法海寺、清真寺、一腳踏三省碑亭等。2001年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

紫荊關鎮西傍丹江,東依猴山,居豫、鄂、陝三省接壤地帶,位置險要,臨著丹江航道重要碼頭,是商業要地、軍事關口。古鎮依丹江東岸走勢南北延伸2.5公里,700多間清代建築風格的房舍沿街分佈,古建築林立,星羅棋佈,錯落有致。

荊紫關古街道,南北走向,長約五里,分北街、中街和南街三部分。豪賈富商昔日多聚居北街和中街,南街多是住的普通百姓,且多是回民。據記載,從明朝萬曆年間到清末時期的三百多年裡,附近百里之內,如淅川寺灣、西簧、大石橋、老城和西峽、陝西的商南、丹鳳,湖北鄖縣、劉洞等地居民的生活用品,大都在此購置。


禹王宮,由湖北,湖南和廣東的商人所建,因此亦叫"湖廣會館",湖廣人十分敬重治水有功的英雄大禹,所以將會館命名為"禹王宮"。該宮建於嘉慶十年,坐東朝西,分前中後三個宮,前宮三間,很有氣勢;中宮和後宮都是三間,古典樣式,歇山建築,簷柱有許多石刻,木雕,或人物,或花草,或鳥獸,造型奇特,惟妙惟肖。後門側面有門樓,門樓上篆刻"萬福"二字。

山陝會館位於荊紫關古街東側面,創建於清道光年間,是山西和陝西兩省商人集資創建,面積4000平方米。坐東向西,面臨丹江。現存建築6座,房屋29間,皆在中軸線上。依次有大門樓、戲樓、過道樓、鐘樓、春秋閣(中殿)、後殿、捲棚等。大門樓3間,門前有青石階,門兩側各伏1造型奇特的石獅子,門楣與簷間有兩層石雕圖案,莊重威嚴。戲樓3間,系兩層硬山式建築,下層為過道,上層中間為戲樓,北間為樂隊室,南間為化妝室。

平浪宮位於荊紫關南街東側面。始建於清代。當荊紫關碼頭進極盛時期,船商們組建幫會,取"風平浪宮平浪靜"之意,籌建了平浪宮,成為船工娛樂、集會之地,該宮坐東向西,面對丹東,中軸線上現存大門樓、中宮、後宮及配房數間,另有鐘鼓樓各1座。現有房舍22間,均為硬山式建築,面積460平方米。大門樓面闊3間,進深2間,硬山式建築,灰色瓦頂,門楣上方嵌大理石匾額,橫書"平浪宮"3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