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機易犯的頸椎病,告你一些必須要知道的注意事項!

上學族、上班族、開車族、低頭族,由於長時間低頭,引發頸椎疼痛,感到脖子疼、腦殼昏、手麻、想發吐等問題。

一、什麼是頸椎病


老司機易犯的頸椎病,告你一些必須要知道的注意事項!


頸椎病,指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後引發的頭暈、頸痛、四肢麻木等一系列問題的疾病。

頸椎存在問題會引起肢體疼痛、無力、感覺異常、行走不穩、大小便功能障礙,甚至癱瘓、危及生命。

頸椎問題人群年齡跨度大,下到10多20歲的小年輕,上到70-80歲都可能遭受。

二、頸椎在哪裡?

頸椎≠脖子後面的一段骨頭,它沒有你們想象的那麼長,也沒有那麼短,一共7截。


老司機易犯的頸椎病,告你一些必須要知道的注意事項!


頸椎雖然在整個脊柱中體積最小,但靈活性大、活動頻率高、負重較大,它的活動範圍比脊柱中段的胸椎和下段的腰椎大得多。

三、為啥會出現頸椎問題

簡單說,除了年齡大、老化這種不可抗拒的因素外,絕大多數的頸椎問題都是因為維持一個不正確的動作時間太長而引起的。

1

不良生活習慣

長時間埋頭用電腦、耍手機,長時間躺著看書、看電視等。


老司機易犯的頸椎病,告你一些必須要知道的注意事項!


對成年人來說,久坐的危害已經聽過了幾百遍,尤其久坐低頭耍手機、或弓腰駝背看電腦,對頸椎的傷害極大。

而對青少年來說,骨骼、肌肉組織的生長沒有完全定型,白天大部分時間都要坐在課堂上,頸部長期維持過伸、過屈的姿勢,極易造成頸部肌肉和椎間盤疲勞,引起慢性勞損或椎間盤變性。

坐下寫字、用電腦的正確姿勢應該是這樣子的:


老司機易犯的頸椎病,告你一些必須要知道的注意事項!



睡姿不正確,主要涉及兩方面:

A.枕頭

枕頭很重要,枕頭太高、過低或者不睡枕頭,對頸椎都不好。

成年人枕頭的高度應在8.0cm-10.0cm之間 ,選擇中間低兩邊高,材質透氣、軟硬適中的枕頭比較好。

如果你喜歡圓柱形的枕頭,那可以選直徑大約10-12cm的,仰臥時枕頭置於頸項部,保持頸椎正常的生理前凸位置,使頸部肌肉放鬆,充分休息。

讓脖子懸空的枕頭,都不是好枕頭!


老司機易犯的頸椎病,告你一些必須要知道的注意事項!



B、睡姿

正確的睡姿是:

躺在床上時,頭和脖子的角度應與立正姿勢時相差不多。建議仰臥最佳,右側臥也行。如果你非要側躺睡,要讓枕頭與肩同高,讓頭部與床面相平。

除了上述的體位不良以外,還有下面三類原因,會引起頸椎問題:

2

背部壓力過重

背上過重的東西容易使肩膀下沉,拉長肩頸部肌肉,導致頸部肌肉的損傷。

3

受涼、劇烈活動

在椎間盤退變的基礎上,受到寒冷、潮溼因素的影響,可引起局部肌肉張力增加、肌肉痙攣,增加對椎間盤的壓力,引起纖維環損害。劇烈活動造成頸椎的傷害,這個想必大家都清楚。

4

疾病因素

外傷、先天性遺傳、發炎等因素會引起頸椎問題。

四、頸椎病的表現

當出現以下表現時,要警惕你可能得了頸椎病哦!

1. 頸痛和頸部發僵,不能做點頭、仰頭、及轉頭活動。

2. 上肢疼痛或麻木。

3. 雙手無力、不靈活,寫字、係扣、持筷等動作難以完成,手持東西易掉落;腳踩棉花的無力感。

4. 眩暈、頭痛或偏頭痛、頭沉、枕部痛,睡眠欠佳、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易集中等。

5. 多汗、無汗、畏寒或發熱,有時感覺疼痛、麻木。

6. 發作性頭暈,眼前有重影。有時還會噁心、嘔吐、聽力下降。

五、關於頸椎常見疑問

01

Q1: 經常落枕,跟頸椎病有沒有關係?

答: 有關係。

落枕一般是頸部肌肉、韌帶的勞損、扭傷等導致,頸椎病發生的頻率較高,平時應適度鍛鍊,以保持頸椎、頸部肌肉、韌帶等結構的健康。

02

Q2: 脖子轉動的時候,經常咔咔咔的響是不是頸椎病?

答: 不一定。

脖子轉動發出的響聲多半與頸椎各小關節關節囊鬆弛有關。

但是,不建議這樣做的哈!故意活動頸椎發出咔咔咔的聲響,偶爾幾次沒有影響,但長期這樣對頸椎也是有傷害的。

03

答: 不靠譜。

鈦圈是一種近年流行的所謂含鈦金屬的高科技產品,宣傳能達到“調節人體微電流,緩解肌肉痠痛甚至康復頸椎問題的功效”。

然而,目前,沒有任何醫學文獻表明鈦圈能治療頸椎病。

04

Q4: 經常去按摩,可以緩解脖子痛?

答: 不一定。

按摩復位前必須要排除椎管狹窄、嚴重的椎間盤突出、頸椎不穩定等等,脊髓型頸椎病絕對禁止重力按摩和復位,否則極易加重症狀,甚至可導致截癱。即便需要按摩、復位治療,也最好由經過正規訓練的專業人員操作,以免產生副作用或是加重病情。

05

Q5: 吃止痛藥治頸椎病?

答: 不靠譜。

止痛藥確實可以緩解頸肩部的疼痛,但同時會掩蓋病情,延誤診治,而且治標不治本,並不能真正解決頸椎病的問題。

06

Q6: 必須手術or不做手術?

答: 根據個人情況而定。

並非所有頸椎病人都需要通過手術治療,也並非所有病人經過保守治療都會好轉,這要根據個人具體情況制定治療方案,所以患者應當對自己的病情有正確的認識,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