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人工智能、物聯網、雲技術是什麼關係,又能帶給我們什麼未來

最近一個月,5G這個詞開始頻繁地出現在各種新聞裡,除了因為它打從一開始就和牽動網民心緒的華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以外,還因為它隱隱地在暗示著一種未來的圖景。在日常接觸的信息裡,我們能接觸到的關於5G的信息由於各種原因總是十分碎片化,很多時候,人們只能看到5G與某些公司有關,5G很厲害或者5G需要芯片。可是,到底5G能實現什麼,它又怎麼實現呢?這篇文章會從一個宏觀的角度來為大家描述一下這個

圖景

一、未來圖景的集成展現:IOT

說起IOT你可能一時之間反應不過來,但是說起“物聯網”或者更進一步說起“小米智能家居生態鏈”,你可能就恍然大悟了。近年來,物聯網雖然還沒有徹底普及,但是不少人家中已經擁有了初級的智能家電產品,有些甚至已經在過去幾年中進行了多次迭代。

那麼,什麼是物聯網呢?除了在表象上大家都看得到的,智能家電之間的互聯,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來解析一下它的本質:可以這麼說,物聯網就是讓各種傳統的設備和基礎設施得以成為信息傳遞的終端,並讓它們得以實現更加自由的人機交互。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無論是家中的智能家居生態鏈,還是更加宏觀的“智慧城市”,亦或者是如今大熱的無人駕駛、無人機等,本質上都是IOT的一部分。實現物與物之間的互聯,使人實現更便捷控制、將不必要的勞動省略的一種解決方案。

5G、人工智能、物聯網、雲技術是什麼關係,又能帶給我們什麼未來

簡單為大家來描繪一個圖景:你早上起床,房間中的中央處理設備判斷你起床,自動開啟了窗簾,打開窗戶,智能音箱向你問好,並播報今天天氣,給你穿衣建議,併為你提示今日日程。你走進衛生間,熱水器根據你平時的起床平均時間以及你今天的睡眠狀況,在預判你起床時間之前半個小時開始工作,你打開水龍頭,正好是你喜歡的39度水溫。一邊刷牙一邊照鏡子,你看到鏡子裡在問你今天要吃什麼早餐,現在可以選擇,然後廚房裡的智能廚具就會開始工作。吃過早餐,你穿鞋準備出門,這時語音智能手錶發出聲音,提醒你出門前不要忘記帶上哪些東西。出門之後,家中電器檢測到你已離開房間,所有閒置電器全部進入待機狀態,只有空氣淨化器在床邊發出輕輕的嗡鳴。

5G、人工智能、物聯網、雲技術是什麼關係,又能帶給我們什麼未來

上面的場景科幻嗎?按照以往對於科幻的理解,這樣的場景至少可以算作輕科幻的性質了,充滿了未來感;然而如果持續關注技術的發展,我們也可以發現其實上述提到的所有動作在今天的技術中幾乎都可以實現。那麼,為什麼我們的生活還沒有變成這樣呢?其實就是因為這些技術還沒有作為一種集成的系統應用在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

在這裡,我們就基本探究到了IOT 的世俗本質:各種高科技的集成展現。而要實現這種集成的規模,就需要本文下面提到的諸多技術。

二、作為超級腦殼的雲

請注意這裡的修辭:超級“腦殼”。所謂腦殼,就是一種載體,它本身不是很重要,但是其中的大腦是很重要的。“雲”這個概念應用在大眾領域也有近十年的時間了,在最初的應用上,人們更多地就是將雲作為一個存在於互聯網之中的存儲虛擬存儲設備,比較常見的有各類網盤,如百度雲;以及各個手機廠商開發的,服務於自身用戶的雲空間等。什麼是雲呢?如果通俗點解釋,我們可以將雲理解為一種遠程的存儲設備,它其實是以網絡信息傳播技術為媒介,將數據存儲在遠端集中的服務器中,人們在任何一個互聯網終端都可以登陸雲這個平臺,然後從平臺中獲取存儲於遠端服務器中的數據。形象點來講,雲就是一個虛擬的移動硬盤,你在任何一個互聯網終端上,只要有網就能打開這個硬盤,調動裡面的數據。

5G、人工智能、物聯網、雲技術是什麼關係,又能帶給我們什麼未來

然而,雲技術發展到今天,早已不是一個單純的腦殼,而是逐漸發展出了具有集成的後臺處理能力的大腦,這也就是今天很多科技大佬都在談的“雲計算”。關於雲計算,一種十分流行的說法就是,今後所有的個人電腦都將成為歷史,其實這種說法不確切,準確來說,是所有的個人實體主機都將成為歷史。為什麼呢?我們來分析一下,主機是用來幹嘛的,它主要包括了主板、CPU、顯卡、電池以及硬盤光驅等內容,主板用來集成、CPU是中央處理器、顯卡負責圖像運算、硬盤負責存儲數據、光驅負責讀刻錄光碟,電池作用就不必說了。針對以上所說到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到的是,目前的雲技術已經可以逐步通過雲計算功能實現CPU 的處理功能以及顯卡的運算功能,至於硬盤的存儲空間,雲端存儲的量更是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另外,作為一種數據記錄的方式,光碟在如今已經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現在很多個人電腦都已經取消了光驅的配置,轉而在其中放置SSD或者增加內存卡槽數量。可見,雲技術已經基本可以實現一臺終端設備的所有後臺功能,也就是說,完全可以替代我們每個人電腦的主機,既然主機有了,我們就只需要一個屏幕就夠了。那麼,看到這裡你就會疑問:我的電腦和主機有數據線相連,可是你說的雲技術看不見摸不著,我怎麼把它跟我的屏幕連起來呢?

這就要說到最近十分火熱的5G了。

三、作為傳輸紐帶的5G

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所有的人都在說5G,這4G的概念還沒熱乎呢,現在又出來的這個5G是個什麼東西?其實,不管前面的數字是什麼,這個G代表的都是“generation”,也就是”代際“的意思。5G就是5代,也就是第五代通訊技術。現在全世界都在擁抱5G,其實就是在期待通訊技術的升級。通訊技術為什麼這麼重要?從上面我們留下的那個問題就能夠感受到。其實,信息時代我們建設基礎設施、增添設備的本質原因很多時候都是由於信息傳播的方式不夠快速簡潔,沒法將技術傳播得更加準確全面,而眾所周知,信息時代最為寶貴重要的資源就是信息。因此,每一次通訊技術的升級都會給整個世界的整體面貌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5G、人工智能、物聯網、雲技術是什麼關係,又能帶給我們什麼未來

我們可以簡單地舉個例子:3G時代,我們的網速最高可以達到5376KB/s,也就是每秒5M左右,但是注意,這僅是最高哦,想想那時候,你在網吧想要多開幾個“地下城“的賬號可能都會卡,這就是受到了網速的限制。然而到了4G時代,信息傳輸的速率達到了靜態1Gbps,即使是在高速移動的狀態下,也可以達到100Mbps,比3G時代提高了幾十倍不止。此時,只要你的電腦配置足夠,你想在電腦上同時開十個號玩“地下城”都沒問題。從前因為網速不行而進不了副本的情況大大得到了緩解,甚至在後來,還出現了百人同時入圖的“吃雞”遊戲。同樣,以往在3G時代難以想象的4K視頻,在4G時代也可以實現在線觀看,這都是由於信息傳遞速率的極大提高。

5G、人工智能、物聯網、雲技術是什麼關係,又能帶給我們什麼未來

那麼,順著同樣的思路,在5G技術鋪設開以後,我們最直觀的感受肯定也是信息的傳遞速度加快了,聯繫到上面說的,我們的屏幕和雲端的服務器之間也就有了連接的途徑。然而,這裡就要著重強調一下了,雖然同樣是信息傳播速率的加快,可是到了5G時代,量的增長使得我們對技術的應用方式產生了質變。舉個不是特別恰當的例子,就好像以前我們從公司回家要騎電動車,最多隻能載兩個人,後來換成了小轎車,最多能載五個人。這前後的變化只在於載客量增加了,可是這個交通工具的變化最本質的目的仍然是拉人。可是後來,我們開上了卡車,這時,我們發現這突然增加出來的運載空間不僅可以裝人,更主要的是可以裝貨物了,於是在上下班的路上,我們開闢了一個同城快遞的業務。

5G對信息的提速也產生了類似的效果,現在我們發現5G對信息速度的提升不僅可以讓更多玩家同時在線,更可以直接省去個人的終端處理設備,直接將雲端處理器的處理結果實時地傳遞到個人的屏幕上,甚至在拍電影時也能實現同攝同傳,以後錄像機中可能都不需要儲存器了,直接存在雲端就好。同樣的原理,以往由於終端處理設備會快速更新而無法普及的技術,比如無人機、無人車、VR眼鏡,甚至是讓任何一個傳統電子產品接入互聯網當中——畢竟,這也只需要在傳統電子產品上加入一個信號接收裝置就可以實現。那麼,說到這裡,是不是你已經大致有了瞭解呢?沒錯,讓所有的電子產品接入互聯網,就是上文所說的IOT的一部分。

好了,到了這裡,構建未來圖景的基本框架都已經有了,最後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如何賦予這些機器以靈魂呢?

四、作為靈魂的人工智能

很多人對於人工智能的概念都有誤解,而這種誤解大多來自於近些年的科幻電影之中。在很多人的想象中,既然“人工智能”這個詞中提到了“人”,那麼它就應該與人很相似,但其實不然。其實,人工智能這個詞更加偏向的是“智能”。在今天,我們談到智能,其實也並不是像人一樣可以對只是進行復雜的聯想和化用,如今我們能夠實現以及能夠預測的人工智能技術也僅是讓機器算法在固定的領域中進行大量以及快速的運算。

簡單來說,對於高位數的相乘運算(比如兩個十位數相乘),人類自己也能夠完成,可是花費的時間會比較長,同時,也可能會出錯,而機器則不同,擁有人工智能算法的機器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算出一個複雜的算式,如果其處理器足夠快,甚至能夠同時運算大量的複雜計算,這都是人無法做到的。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這裡說的人類無法做到,並不是說人的智力無法理解這個運算,而是人的體力或者精力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這些運算。

5G、人工智能、物聯網、雲技術是什麼關係,又能帶給我們什麼未來

到這裡,我們可以總結一句,人工智能就是一種可以在短時間內處理大量複雜運算的算法系統,同時,這種算法系統還能夠根據人類的設置在特定的場景中自動運行。

回到我們最初描述的那個起床的場景,我們說這個場景中所有的電器在今天的現實生活中似乎都有,可是唯一的一點就是在現實生活中,它們大多數還無法全都自動運行,或者,我們還無法通過一種十分簡便的交互方式去控制它們。因此,如今的人工智能技術其實都是在探究如何通過對人類來說最簡便、最熟悉的操作方式去控制程序運行。這方面的嘗試比較成功的有近些年來開始投放市場的智能音箱、成就了“罪犯剋星張學友”的智能安檢閘機等。它們都在不同的程度上使用了語音識別、視覺識別等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使得以往需要大量人力和複雜交互才能完成的工作在如今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完成。說到這裡,你有沒有感覺到人工智能彷彿是讓物聯網中的一切變得“聰明”起來啦?

結語:未來不是結果,未來一直在變化

本文只是粗淺地在框架上描述了一下未來世界可能會實現的技術圖景。在今天,我們必須承認,技術確實可以改變世界,也確實可能會成為人類社會突破一個個瓶頸的動力。同時,雖然我們在本文中看到的未來似乎是一種可以具象化的圖景,可是真實世界的未來卻從來不是一個結局,它從未確定,一直在變化。

5G、人工智能、物聯網、雲技術是什麼關係,又能帶給我們什麼未來

想象一下,幾年後,我們又繼續開發出了6G,或者又在其它的場景實現了一些別的技術突破,那麼,我們的未來就還會繼續改變。面對科技的進步,我們最好的態度就是,保持包容的心態,持續接收新的知識,如此,才有可能去觸摸未來遙遠的星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