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的手機收到了一條霸佔全屏的匿名“信息”

前言

手機上收到了這樣一個霸佔全屏的“消息”,沒有進行任何操作,信息內容就直接顯示在屏幕上,關閉後發現沒有記錄,也無從得知發件人是誰。這就很讓人驚恐了,莫非是我的手機中毒了?


昨天,我的手機收到了一條霸佔全屏的匿名“信息”


霸屏的奇怪匿名“信息”

收到上面的消息之後,一陣惶恐的在朋友圈問了一下大家,果然高手在民間(受害不止我一個…),大家給出了答案——閃信。


昨天,我的手機收到了一條霸佔全屏的匿名“信息”


採納了大家的意見之後,我決定找客服問問這個“閃信”到底是個什麼神奇功能。

原來閃信並不是什麼新推出的高科技功能,而是在功能機時代就有的業務,並且使用的門檻並不高,以前主要用於運營商和集團發送提示信息,以及情侶增進感情,所以整體界面設計的具有“霸佔全屏”、“自動顯示”、“無法攔截”、“無法保存”等特點。


昨天,我的手機收到了一條霸佔全屏的匿名“信息”


“閃信”又稱為免提短信,是一項特殊的短信類業務,發送閃信,對方收到閃信後無需打開,信息內容即直接顯示於接收方手機屏幕上,閱讀後信息不自動保存,僅有部分支持手動保存。在收費方面,和普通短信的收費標準一致。

近年來,隨著手機的更新換代,很多手機在選擇發送短信時已經看不見閃信這個選項。於是也有很多人不太瞭解這種短信形式,乍一下收到非常容易引起擔憂,其中有幾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1、無從得知發件人是誰;

2、形式上霸佔全屏、自動顯示;

3、大部分無法保存短信記錄,“閱後即焚”。

這些特點為閃信蒙上一層神秘面紗,讓詐騙短信也變得更加詭異,炒股信息還稍微好點,試想如果你收到的是匿名發來的恐嚇威脅消息…

無任何門檻的隨意發送

那麼這個閃信的發送條件高不高呢?作為普通用戶是否可以發送呢?

據瞭解,目前市面上主要有兩種發送方式,一種是直接在發送號碼前添加特殊編號,另一種是借用閃信相關軟件發送。

關於添加編碼發送,目前市面上根據運營商不同給出的方法也不同。


昨天,我的手機收到了一條霸佔全屏的匿名“信息”


而閃信發送軟件,僅在搜索引擎上找一下,就讓人眼花繚亂。


昨天,我的手機收到了一條霸佔全屏的匿名“信息”


相關軟件非常多:


昨天,我的手機收到了一條霸佔全屏的匿名“信息”


上面的兩種方式,對於普通用戶來說相當於沒有任何技術門檻。簡單來說就是我只要有你的手機號,就可以匿名給你發送任何消息。

當然,短信內容會有部分審核,閃信業務也一樣。在向運營商客服溝通的過程中我們瞭解到,根據官方的文件要求,閃信的內容審核與短信基本一致,對於違法違規信息會進行審核監管,並且在單個號碼的發送次數上也有所限制:

1、聯通:未對數量進行明確規定,但是如果頻次過多,被舉報是會列入黑名單的,手機號將無法使用;

2、移動:單個手機號群發數量不能超過200條/小時;並且一天的總群髮量不能超過1000,不然系統會判斷為垃圾短信進行屏蔽,核實清楚後才會進行解封;

3、電信:每日下方量超過規定數量則被列為垃圾短信,進行屏蔽攔截。

看到這些管理條例之後,本以為可以鬆口氣,卻未曾想到背後黑產不僅以此牟利,還非常“霸道”…

背後的“霸道黑產”

在蒐集相關信息的時候,進入閃信相關的貼吧後,發現這簡直就是一個黑產撈錢集中地,裡面充斥著閃信相關的群發業務。


昨天,我的手機收到了一條霸佔全屏的匿名“信息”


售賣相關產品的還不少:


昨天,我的手機收到了一條霸佔全屏的匿名“信息”


隨便點進一家官網看了一下,結果嚇一跳,原來不僅有閃信,還有“霸信”,保證99%送達,廣告無法攔截!


昨天,我的手機收到了一條霸佔全屏的匿名“信息”


瞧瞧這優勢對比,簡直多維度“吊打”傳統營銷推廣啊。


昨天,我的手機收到了一條霸佔全屏的匿名“信息”


於是不例外,我又嘗試勾搭了一下客服,結果開門見山,人家就直接問要做正規的還是違規的,沒想到這個行業如此“直來直往”。


昨天,我的手機收到了一條霸佔全屏的匿名“信息”


經過詢問,目前的市場價格在0.08元一條,並且50萬起充,看來他們平時的業務量不小。客服還透露,他們的群發渠道也不再是群控啥的了,直接通道發送,看來這背後貓膩還不是一點點。

通道發送主要是指利用運營商提供的網關短信平臺來群發,這個最大的優勢就是速度快,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全國任意一個省市都一樣;網關每天幾百萬的短信處理速度,可以充分滿足大批量群發的需求。

黑產以這種速度來發送,再加上閃信、霸信這種無法攔截、讓收件人“不得不看”的形式,簡直所向披靡,無堅不摧了。垃圾短信做到這種程度也算是無所不用其極了,啥高級都用啥了……

反欺詐變成助欺詐

諷刺的是,閃信一開始是被用於提示用戶防範欺詐,垃圾信息的,如今卻變成了黑產牟利的嫁衣。其實這也說明,任何安全技術都不會是一勞永逸的。想當初人們提出字符驗證碼來攔截惡意攻擊,卻滋生了打碼黑灰產業;人們提出實名制來減少網絡欺詐以及營銷,卻也使得信息洩漏更加猖獗。

所以,做安全的在任何時候都不可以鬆懈下來,而是要在一攻一防的博弈中找到先機,快人一步。當然,科技的進步、企業的努力、政策的完善可以改善網絡安全,但要做到100%安全防護,幫助所有人遠離黑灰產業的侵害比登天還難。

而我們,每一個普通人唯一能做的就是修煉保護自己的能力,提高安全意識,識別陷阱,這能免去很多無妄之災。

可能有一天,你也收到這種霸屏短信,讓你加入某群,便可月入上萬,希望你能點擊關閉,不為所動,主動尋找官方渠道詢問維護自身權益。直到有一天無人上當受騙,黑產無利可圖,他們便不會再做這樣的事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