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鈿漆器這種工藝,連宋高宗都嫌奢侈

螺鈿漆器作為漆器中最高級的品種,贏得了眾人的喜愛和推崇。螺片和漆,一個閃亮如星,一個漆黑似夜,這兩種元素的結合與搭配,像極了璀璨的夜空,也像極了美麗的眼睛。


螺鈿漆器這種工藝,連宋高宗都嫌奢侈


國家博物館藏花鳥人物螺鈿青銅鏡

(1955年河南洛陽澗西唐墓出土)


西周


螺鈿是傳統漆器的品種之一,是經過切割、裁剪、打磨的貝殼鑲嵌在漆器上,這種方式在西周時已經進行了簡單的點綴。郭寶鈞同志在《浚縣辛村》一書中講到1932-1933年在辛村西周衛國墓中發現蚌泡,“出土時多環繞在他器的周圍,作他器的配飾。”不過在此書中,關於蚌泡是如何和漆器粘結在一起的,並沒有講到。後來,考古學家確實證實了螺鈿出現在西周時期,有專家指出:“三種蚌泡,都是鑲嵌在器物上的裝飾品。第二、第三兩種比較簡單,當是鑲附在器物外面的漆皮上。平直的一面切住漆皮,鼓起的一面露在外面。”第三種發現時圍繞在四件陶器的周圍,根據這些情況、推測當時在漆皮裡面有一層木質或纖維編制的腔,外塗漆皮,再鑲蚌泡”。

螺鈿漆器這種工藝,連宋高宗都嫌奢侈


北京琉璃河西周燕國M1043∶ 68墓出土的螺鈿漆罍

(圖片來自《商周螺鈿漆器研究》 )


唐代


起初是螺貝做最簡單的修飾,隨著時間的推移,工匠們也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把螺貝按照圖樣在漆面上拼貼成型,這需要將螺貝磨成薄片,這樣的設計在唐代就已經出現。在黑色的漆面上,有花草、有人物、有花鳥,栩栩如生,熠熠生輝,螺鈿所散發的光芒,能顯示出漆器高貴、典雅的特點

在林林總總的漆器物件中,各種螺鈿漆盒也是精美絢麗,映射著時代的璀璨輝煌和繁榮昌盛。盛世大唐,不僅體現在人們的安居樂業上,而且還體現在這小小的器物上面。

螺鈿漆器這種工藝,連宋高宗都嫌奢侈


日本正倉院藏唐代平螺鈿背八角鏡


螺鈿漆器這種工藝,連宋高宗都嫌奢侈


西安唐代李倕公主墓出土的螺鈿銅鏡


宋代


隨著朝代的更替,人們的創造力也大大提升,漆器上也開始選用更薄、更小的螺鈿,做成更精細的器物,這樣製作成本就會增加,因為薄薄的螺鈿漆器在現在市場上雖然偏低,但是在古代是奢侈至極的。這些螺鈿取自珍珠貝,夜光螺等優質海洋螺貝,鑲嵌在黑色的漆器上,彷彿是黑夜中耀眼的星辰,光芒萬丈,照射四方。

螺鈿漆器的工藝非常繁雜,耗時耗力耗資,就連南宋的高宗也嫌使用這樣的器物非常奢侈,所以一度下令禁用。據《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中描述:“紹興初,徐康國為浙漕,進台州螺鈿椅桌,陛下即命焚之。至今四方吹頌聖德。……上指御座曰:‘如一椅子,只黑漆便可用,何必螺鈿。”


螺鈿漆器這種工藝,連宋高宗都嫌奢侈


蘇州市博物館藏北宋螺鈿漆經匣

(江蘇蘇州瑞光寺塔出土)




元代


到了元代時期,薄螺鈿工藝已經趨於成熟,也得到很多人的擁躉。在元大都遺址中也發現了廣寒宮圖薄螺鈿黑漆盤殘片,上面的樓閣樹木等景物細緻,而且運用了分裁殼色,隨彩而施的技法,發揮了不同貝殼、不同色彩的特性。


螺鈿漆器這種工藝,連宋高宗都嫌奢侈

元 長生殿樓閣人物螺鈿長方臺


明代


明代,薄螺鈿漆器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加金箔、銀箔、金屑、銀屑等成為常見的技法,使薄螺鈿漆器更加璀璨絢麗。


螺鈿漆器這種工藝,連宋高宗都嫌奢侈


明代黑漆嵌螺鈿花蝶紋架子床

(故宮博物院藏)



螺鈿漆器這種工藝,連宋高宗都嫌奢侈


明代黑漆嵌螺鈿花鳥羅漢床


清代


清代嘉慶、道光年間(1796~1850年),江蘇揚州漆器能手盧映之及其孫盧葵生擅長多種髹飾技法,而厚螺鈿技法尤為所長,所嵌細片經過雕琢,高出漆面,有浮雕效果。約在清代晚期,薄螺鈿技法瀕於失傳。


螺鈿漆器這種工藝,連宋高宗都嫌奢侈

上海博物館藏清中期黑漆嵌螺鈿錦紋經格

螺鈿漆器這種工藝,連宋高宗都嫌奢侈


故宮博物院藏清中期黑漆嵌螺鈿五子奪魁圖圓盒


螺鈿漆器這種工藝,連宋高宗都嫌奢侈


清 嵌螺鈿漆器香幾

螺鈿漆器這種工藝,連宋高宗都嫌奢侈


“蟠螭金鑿五色毯,鈿螺椅子象牙床”這是元代詩人尹廷高讚賞螺鈿傢俱的詩句。漆器作品有很多,嵌螺鈿精工細雕、渾樸華麗,這項技藝已經名聲甲於海外。螺鈿鑲嵌很長時間內一直是作為一件奢侈品而出現,這種風氣也大大推動了鑲嵌藝術的發展。


(溫馨說明: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無法查獲作者所致,敬請原作者見諒!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佈文章,敬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