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从来被引用,却从未被超越的“神书”

一本从来被引用,却从未被超越的“神书”

这本书的封面上写了一句话,也是题目中的那句话:关于“直觉思维”,本书一直被引用,从未被超越。要知道,能在封面上敢印这样话的书,一定都是有干货的,不然同行们怎么看它。果不其然,吉仁泽写的这本《直接思维:如何构筑你的快速决策系统》堪称“思维”领域的经典之作。

整本书用了“无意识的智慧和无意识的行为”两个方面来阐述什么是“直觉”,以及直觉为什么会有效。不过,相信很多人都有疑问,到底什么是直觉呢。我们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见钟情,就是最简单的直觉。你不知道为什么男女两人会在第一眼的瞬间就对彼此有好感,难道是经验?缘分?还是对方身上某种未知的东西吸引了彼此?科学无法解释这件事。但仅凭直接做决定,真的靠谱吗?一见钟情的男女真的能幸福过一辈子吗?答案,或许都在书里的这三条里。

一本从来被引用,却从未被超越的“神书”

第一,你需要知道“直觉”是怎么产生的

直觉是怎么来的?只有弄懂了它产生的逻辑,我们才能知道到底直觉靠谱不靠谱。就好比我们解算数学题一样,我们有公式、有推理,然后一步步的推算出了结果,于是,我们认为结果是可靠的、是可信的。而如果“直觉思维”没有这套流程,那么我们是否就可以认为直觉是不可信的呢?

作者告诉我们,直觉是我们人类大脑进化的结果,在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我们人类不断的学习、模仿、适应环境,持续的进化能力,但很多时候我们进化的能力和环境的变化是不匹配的。有可能超前,也有可能略后。比如警察抓捕犯人,走在马路上就能凭直觉看出谁是犯人,而这可能就是原始社会里“猎手”们能力进化的结果。而我们普通人可能就没有这样的“直觉”。因此,我们要分析自己目前从事的职业,找到日常不断磨练的技能、能力是什么。然后,再挖出你的“直觉”最擅长的领域是什么。

一本从来被引用,却从未被超越的“神书”

第二,直觉做决策的核心是“简洁”

举个非常明显的例子,世界杯比赛里,踢点球的环节是最激动人心的。一名队员射球,守门员守球。而往往守门员需要在球被踢出的那一刹那就做出决定,到底是往左边跳还是往右边跳。很多时候,守门员都会凭直觉判断,而这种判断可能对,可能错。对了,说不定就获得了冠军,错了,就痛失大力神杯。

但在这0.0001秒钟,守门员不可能经过数学题般的思考和推理,而是只能选择“第一印象”,大脑里首先跳出来的那个选项,左边还是右边。而这种选项往往都是基于守门员的防守经验而来,再加上进化的能力,最终做出了判断。

不可否认,这种决策机制非常的不完善。但却是在那个条件下所能做出的最优决策。假设,对方球员是从中线附近射门,一记世界波需要跑几秒钟,守门员就可以动用逻辑思维进行分析,做出守门的决定。但在时间有限的条件下,守门员只能用“简洁”原则,做出最优的“直觉决策”。

一本从来被引用,却从未被超越的“神书”

第三,群体直觉和个体直觉

前面说的都会个体直觉,即某一个人的第一反应。而人是社交性的动物,是群体属性的,自然就会具有“群体直觉”。举个栗子,假设我们走在马路上看到对面来一个美女,穿着暴露,用郭德纲一个相声里的话来说就是“肉隐肉现”,相信很多人都会对这个女人产生不好的评价,卖弄风骚、肯定不是良家妇女等等。这就是群体直觉,这不仅仅某个人会这么想,可能很多人,包括男性和女性都会这么想。

群体直觉上升到一定层次就是“道德”、“价值观”、甚至“文化”。达尔文对群体直觉做过一个很好的解释,他说:一个部落中有很多核心成员,他们有高度的集体主义精神,他们互相帮助,而了共同利益而牺牲自己,这样的部落往往会存活很久,这是自然的选择。因此,社群、群体、集体的存在也是进化的结果,而群体直觉的存在更是个体直觉的集中反映。

最后,在书籍的后记里讲了一个特别好玩的小故事。书上说:蜈蚣有很多腿,各腿配合默契,走起路来健步如飞。壁虎见了很好奇,就问蜈蚣:“你走路的时候先迈哪条腿?”蜈蚣听了脑袋一热,心想:是啊,我光顾着走路了,怎么从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啊!于是,蜈蚣开始注意自己的步伐了,但是先迈哪条腿都觉得别扭,久而久之竟然不会走路了。

这个故事就是说,直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们不能试图用科学的方法来剖析到底直觉是什么,不能让“理智”的角度来看待“直觉”。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或许,这就是“直觉”告诉我们的答案吧。

我是千城,就是那个要读完1000本书的男人!欢迎关注我的公号:千城撩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