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味人間》裡的臺灣鏢魚少年,這畫面不僅美還有點燃啊!

《風味人間》播出至今,一直佔領著海小峽的眼、口、腦、心。

《風味人間》裡的臺灣鏢魚少年,這畫面不僅美還有點燃啊!


這些美味的食物在鏡頭下被賦予了生命,變得生動起來,時時刻刻散發著誘惑,令人流口水的同時還不得不欽佩整個團隊的功力。

《風味人間》裡的臺灣鏢魚少年,這畫面不僅美還有點燃啊!


從文案到畫面,從內容到配音都十分引人入勝,還融入了各地美食,開拓視野。

更有食物在顯微鏡頭下的微變畫面,能夠展示食物的變化過程,非常有趣。

《風味人間》裡的臺灣鏢魚少年,這畫面不僅美還有點燃啊!


其中令海小峽印象最深的就是鏢魚少年——盧旻易,這場畫面不僅美,還有點燃啊!

《風味人間》裡的臺灣鏢魚少年,這畫面不僅美還有點燃啊!


盧旻易獨自站立船頭,迎風而上,海浪拍打著船隻。

“啊,那邊那邊那邊!”盧旻易扯破喉嚨叫喊著,他手腳並用,三步並兩步,快速衝上鏢臺,右手拿起三叉鏢杆,雙腳迅速穿入“腳籠”定位。

《風味人間》裡的臺灣鏢魚少年,這畫面不僅美還有點燃啊!


逆浪中追逐,漁船在大風大浪中,無比顛簸。

盧旻易絲毫不受影響,全神貫注,緊盯著海面。終於,旗魚再次浮上來,盧旻易高舉20多公斤的鏢杆,瞄準,然後使出全身的力量,將鏢杆射入海里,鏢中了!!!盧旻易忍不住歡呼起來。

《風味人間》裡的臺灣鏢魚少年,這畫面不僅美還有點燃啊!


廣闊的海洋、極速行駛的船隻、船頭站立的少年,還有海浪狂風,四者結合起來令人想到了大片裡那些拯救人民的勇士。

他們敢於獨自出海,與大海搏鬥,與怪獸搏鬥,常常看得觀眾激情澎湃。

而這個鏢魚少年更加燃動,因為大家都知道這不是電影,是真實存在的,沒有綠幕、沒有道具、沒有那些炫酷的特效。

《風味人間》裡的臺灣鏢魚少年,這畫面不僅美還有點燃啊!


這位戰浪的捕魚少年,帥翻了屏幕前的無數觀眾。

而船的另一頭,父親一手掌舵,不時回過頭來,他擔心兒子的安危。

《風味人間》裡的臺灣鏢魚少年,這畫面不僅美還有點燃啊!


《風味人間》裡的臺灣鏢魚少年,這畫面不僅美還有點燃啊!


這場海上獵人與獵物的追逐,速度與激情的碰撞,每年都會在臺東成功鎮上演。只不過,像盧旻易這樣的鏢魚手,全臺灣只剩不到200人。

別人的壞天氣,就是討海人的好天氣。

老船長陳永福口中的“討海人”,是臺灣本土的說法,意為以海為生,靠海吃飯,用來形容鏢魚手,無疑是最貼切的。

《風味人間》裡的臺灣鏢魚少年,這畫面不僅美還有點燃啊!


每年秋冬季節,黑潮流經臺灣東部海域。魚群洄游的軌跡,是討海人的經濟命脈。

只有在惡劣天氣時,旗魚才會出現。因為有風浪,水流急,魚群被捲上海面,旗魚追逐覓食,才會浮上水面。

《風味人間》裡的臺灣鏢魚少年,這畫面不僅美還有點燃啊!


鏢魚手們窮盡一生,練就本領,就為了征服這獵物。

《風味人間》裡的臺灣鏢魚少年,這畫面不僅美還有點燃啊!

鏢魚,這種古老又傳統的捕魚法,最早是日本人發明的。在日據時期,日本人在使用鏢技,卻不願意傳授給臺灣的當地人。

當地的居民就偷偷學,學成之後傳入成功鎮,就地發揚光大。沒想到他們青出於藍,鏢起魚來,連命都不要。

《風味人間》裡的臺灣鏢魚少年,這畫面不僅美還有點燃啊!

這短短的幾個鏡頭,十分來之不易,需要鏢魚手、旗魚,和適宜天氣等一切天時地利人和才能完成。

據官方宣傳,在拍攝過程中,攝製組一連在海上飄搖了五天,都沒有看到旗魚的影子。

《風味人間》裡的臺灣鏢魚少年,這畫面不僅美還有點燃啊!

此外,旗魚是海洋裡的短跑冠軍,鏢旗魚時會面臨一定的危險,因為旗魚被鏢中時,會如猛獸般抓狂亂竄,甚至躍上船,在掙扎中容易傷到人。想要在大風大浪中,憑藉眼力和鏢杆捕獲它,風險大,難度高。

《風味人間》裡的臺灣鏢魚少年,這畫面不僅美還有點燃啊!

旗魚肉鮮味美,捕獲難度非常大,在市場中往往能賣個好價錢。

60多歲的陳永福,征戰大海已經快50年了。每一次出海鏢魚,都是用生命與大海搏鬥。

在他32歲那年,有一次出海,他鏢到了一條70多公斤的小白鯊,當下船員們都在忙,他眼看魚已經不動了,就拿一隻鐵鉤,從魚眼紮下去。

沒想到魚被驚醒,猛地打轉,他的手指頭被鐵鉤和軟鉤夾住,來不及抽開,當場斷掉了,留下了與大海搏鬥的證據。

《風味人間》裡的臺灣鏢魚少年,這畫面不僅美還有點燃啊!

陳永福說:“當鏢手的,斷手斷腳的,十有八九啦,看命啦!”

右手拇指短了一截,陳永福依然覺得自己是幸運的。每次“打獵”歸來,他最怕聽到有討海人離世的消息。

海洋是他們的戰場,風浪無情,生死攸關。討海人也不是不要命,但他們更在乎:有沒有鏢到魚,夠不夠養家餬口。

只要東北季風一吹,只要老胳膊老腿還能動,不論風浪如何強勁,全副武裝,披掛上陣。

《風味人間》裡的臺灣鏢魚少年,這畫面不僅美還有點燃啊!

臺灣畫家李如青,在繪本《旗魚王》裡,記錄了老一輩鏢魚手的海上作業

也有人勸過陳永福,放棄傳統的鏢魚,轉戰收穫更大的流刺網魚法。

陳永福一下子就來氣了:“流刺網開始捕的時候,我們這些鏢旗魚的有多生氣啊!如果他們問我洋流是什麼狀況,我都不說,免得他們跑到那邊去抓。”

《風味人間》裡的臺灣鏢魚少年,這畫面不僅美還有點燃啊!

鏢魚對海洋的傷害最小,對鏢魚手的技術要求也最高。許多漁民,為了更多的漁獲,不惜使用更大的船、更大的馬力、更大的網具。

一開始,漁民用流刺網作業,也是為了捕獲旗魚這樣的大型魚。但網一撒開,不管三七二十一,流落入網的魚群都必死無疑。無形之中,加速了魚種耗竭的速度。

《風味人間》裡的臺灣鏢魚少年,這畫面不僅美還有點燃啊!

鏢魚手拼了一輩子的命,到頭來卻敵不過“投機取巧”,商業化、機械化的捕撈,使得海上獵物日漸減少。鏢魚手看不起流刺網捕魚的,鄙視這種目光短淺的“一網打盡”。

以前,討海人出海,一天鏢九條不在話下,現在九天都可能鏢不到一條。

《風味人間》裡的臺灣鏢魚少年,這畫面不僅美還有點燃啊!

《風味人間》裡出鏡的鏢魚少年——盧旻易,是臺灣成功鎮唯一的90後鏢手,年輕一代只有他會鏢魚。

跟其他年輕漁民不同,可能外出務工不順了,又回到港口。盧旻易從小到大,就想當鏢手。

盧旻易說他從小就看爸爸鏢魚,就想站在鏢臺。

《風味人間》裡的臺灣鏢魚少年,這畫面不僅美還有點燃啊!

《風味人間》裡的臺灣鏢魚少年,這畫面不僅美還有點燃啊!

《旗魚王》插圖

作為這片海上最年輕的獵人,盧旻易自得其樂,他是幸福的。只是不知道,當浪潮退去,獵物消失了,獵人還有什麼意義呢?

《風味人間》裡的臺灣鏢魚少年,這畫面不僅美還有點燃啊!

少年與海的故事,最後會不會變成孤獨的老人與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