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初中文化,52岁农民用摩托车发动机造飞机,用时半年花费一万


一个52岁的农民,只有初中文化,能折腾出啥来?四年前,湖南汨罗市白塘乡赶洲村民李厚胜,花一万块钱,用半年时间,造出了一架直升飞机。

“不锈钢做骨架,三轮摩托发动机当动力,双旋翼,仿美国鱼鹰直升机外观……”按照这样的构想,老李毫不犹豫,说干就干。在2014年年初,凭着一股热劲,飞机还真就造了出来。只是首次试飞,机身前部才离地40公分,就被迫停了下来。老李说,动力安装有点靠后,飞机失去平衡。“经过改装,起飞,一定没问题。”

2014年3月11日下午,笔者来到赶洲村黄家冲,见到了正在飞机边上忙活的李厚胜。“组装这个家伙,前前后后,花了半年时间。”老李告诉笔者,马年完工这架飞机,他给取名“马上飞”。其实,老李早就动了造飞机的念头,但由于经济不宽裕,直到2013年8月份,才做通家人的工作,把做不锈钢生意赚的6千多块钱拿出来,买回钢板和一些零部件,拆解了农用三轮摩托车,在家里捣鼓开了,前后总共花费万元左右。


五个多月后,这架酷似旋翼“直升机”的飞机就这样诞生了——由发动机、支架、螺旋桨、传动轴、操控杆等零件组成,重150公斤,长5.5米,宽0.8米,高1.4米,翼展6米,旋翼半径1.2米。支架是用大型不锈钢管、三角铁焊接的,动力是175型三轮摩托车的发动机,每副旋翼设计4片钢板,传动轴和后牙包通过改装后焊接固定。

飞机的机舱,刚好容纳下一名驾驶员。摩托车龙头控制转向、油门和离合器,右手边设置2个操纵杆,其中,下方的是挡位,最高5挡;上面的操纵杆用来调控旋翼方位,控制飞机的前进和后退。

李厚胜告诉笔者,他读的书不多,不过特别喜欢物理知识,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庭困难,自己外出打工,遇挫后又回到村里做起了木匠,经过钻研,他还学会了修理各类机械动力。“心里一直有这么一个梦,希望用不多的钱,造出实用的民用小飞机,这也算是一次探索。”

“没有精确计量尺寸,只在白纸上画了几张草图,一边做一边改。”老李说,他没看过专业书籍,造飞机用得上的也仅仅是初中物理知识。“旋翼半径为什么是1.2米?175型发动机力量够不够?”面对这一类的疑问,李厚胜说,自己一直都是跟着感觉走,边摸索边组装。即便如此,老李仍很有信心,他说,经过计算,自己的“直升机”双旋翼转速可达到每分钟6000到7000转,可让300公斤的物体升上百米的高度。

老李告诉笔者,2014年2月11日,他在家门口试飞过一次,当时,旋翼转动把地上的杂草小石块一扫而光,乡亲们被刮得躲出十几米远,机身前部离地40公分,可惜,因为飞机前后失衡,而被迫停下来。老李当时觉得,只要解决好了这个问题,自己的“直升机”完全有能力上天。

说起第一次试飞的失败,李厚胜并没有流露出沮丧。他说,他造的飞机具备了升空的所有必备条件,在理论上完全可行,因为试飞时旋翼“转速很快、力量足”,只不过螺旋桨叶片不够长,之后改装将把旋翼再加长40公分,而获得更足的动力。


解决好飞机前后平衡,老李的办法是,将发动机位置前移,更换成较短的传动轴,从而保证整个飞机能不会因为发动作用力而失衡。

“老李是我们村里的能人,造飞机,我们平时想都不敢想,人家就敢直接动手,太了不起了!”看到老李如此执着,周围的村民都竖起了大拇指,并不停地鼓励他,“火箭上天都不可能一次就成功,别说咱一个农民造飞机了。”

“虽然有飞机模样,但与自己心中理想的起飞状态还有差距,最好能有专业人员给我一些指点。”老李说,他在飞行上的知识还不够成熟,准备加强学习,取长补短,完善技术知识,争取尽早实现自己的飞行梦。

当时,老李的飞机只剩下电瓶没有安装,此外,还有线路需要理顺。他的计划是,改装调试完成后,选一个好天气,再次试飞。对此,老李信心满满,满怀期待。“只要升空1米,就是成功!”他坚定地说。后面的事情因为时间关系,笔者没有继续跟踪报导,希望他已经成功飞上蓝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