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上馬相迪A水電站:中企助力尼泊爾走出缺電困境


探訪上馬相迪A水電站:中企助力尼泊爾走出缺電困境

“我們願紮根尼泊爾水電行業,助力中尼友誼朝前發展。”尼泊爾上馬相迪項目總經理晏洪偉近日在接受專訪時如是說。

尼泊爾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也是中國的重要鄰邦。尼泊爾水能資源豐富,因此有不少中資企業在尼泊爾從事水電行業的投資、建設工作。其中,上馬相迪A水電站系尼泊爾境內第一個由中國企業開發建設、運營的項目,也是尼泊爾水電建設史上第一個提前實現發電的水電站。

幫助尼泊爾走出缺電困境

晏洪偉介紹說,在前幾年,缺電是尼泊爾的常態。在首都加德滿都,每天停電數小時更是常見。“上馬相迪A水電站的投入運行,大大緩解了加德滿都等關鍵地區的缺電困境。”

據悉,上馬相迪A水電站主體部分於2013年1月8日開工,2016年8月30日首臺機組發電,2017年1月1日正式進入商業運行。該項目商業運行期為30年,年合同發電量3.17億千瓦時。其中,4成電力送至博卡拉地區,6成電力送至加德滿都地區。

加德滿都地區的停電頻次及停電時長也是在2016年下半年有了大幅下降,同該水電站的發展步驟基本吻合。

晏洪偉指出,上馬相迪項目的投產,為尼泊爾電力系統增加了約5.72%的裝機容量。截至今年12月13日,上馬相迪A水電站已累計發電7.25億千瓦時,連續安全運行835天。

“目前,也有不少中企在尼泊爾建設水電站。相信尼泊爾國內用電需求在不久的將來能得到完全滿足。”晏洪偉說。

中國經驗本土化

尼泊爾有著自己的國情。因此,如何將中國的經驗、技術合理地應用於尼泊爾,是所有在尼中資機構面臨的一大問題。

晏洪偉表示,本項目在建設期為當地提供了約800個就業崗位,運營期為當地提供了65個就業崗位。而對於當地員工而言,中國的管理理念和經驗方法都是舶來品。

“這裡面必然存在衝突。在實際運營過程中,項目公司既充分考慮當地的客觀實際,又成功地將中國電建集團海投公司‘兩位一體’等先進的管理經驗及‘底線思維’‘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等理念引入到項目管理中來,為項目成功建設、運營打下了基礎。”他說。

據晏洪偉介紹,該電站還深入推進電力生產標準化建設,提升電站精細化、精益化、規範化管理水平。2018年10月,該電站順利通過了發電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一級達標評審,這也是尼泊爾第一家中資企業通過這個國內評審。“這些行動,都是中國標準在尼泊爾的具體應用。”他說。

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創造優良的運營環境

晏洪偉指出,上馬相迪項目在履行社會責任過程中,在內部建立了社會責任工作管理體系,確保社會責任項目實施過程程序化、規範化、科學化。並聘請尼泊爾GEOCE環境諮詢公司進駐項目現場,參與社會責任實施管理,建立起符合尼泊爾法律法規的環境管理及社會責任履行模式。

同時,還促成項目周圍各界重要人士、黨派和團體組織代表60多人組成的地方協調委員會,幫助協調當地社會各方關係和社會責任的履行。

“內部和外部雙管齊下,確保社會責任的全面、有效履行。”晏洪偉說,該項目幫助當地改善道路、橋樑、學校等基礎設施,促進當地公益事業發展,如改善當地的教育和醫療條件、資助當地的慈善機構等。


探訪上馬相迪A水電站:中企助力尼泊爾走出缺電困境


資料圖:上馬相迪A水電站夜景

此外,該項目也重視對環境及生態的保護:發電時保證河水下洩水量;加強河岸植被保護;積極實施節能減排,電廠及生活廢棄水進行排放前處理;定期對河水流域補放魚苗……

提升管理能力,實現企業長遠發展

在過去的2年裡,上馬相迪A水電站生產運行安全、平穩,年度發電計劃均超額完成。在電力營銷方面,與尼泊爾相關部門建立了順暢良好的溝通和聯絡機制,項目發電收益優良。

晏洪偉說,下一步,上馬相迪項目將在管理提升、社會責任兩方面繼續尋求新的突破。

據悉,該項目運營後,上馬相迪項目發佈了《兩位一體實施細則》,編寫和發佈了1400多個相關標準。同時,該項目公司將在運營管理五大要素“電量、電費、安全、效益、責任”的指引下,做好運營期的各項工作,積極探索本土化管理模式,進一步提高企業管理能力和水平。

“只有出色的管理水平與生產業績,才能實實在在促進尼泊爾水電行業的發展,為中尼友誼添磚加瓦。”晏洪偉最後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