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多是為了教育而工作,現代人卻大都是為了工作而忽略教育

古人多是為了教育而工作,現代人卻大都是為了工作而忽略教育

古人多是為了教育而工作,現代人卻大都是為了工作而忽略教育

《三字經》有言曰:子不學,斷機杼。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誠然,教育對於人類社會來說,一直以來都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事業,也是人類社會文明與文化能快速發展和高度精化的前提和條件,所以其之重要,無需旁徵博引的浪費口舌,就已不言而喻了。

不過,重要歸重要,但重不重視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而真重視還是趨於表面的假重視就又是另另外的一件事了。

想必留心生活和喜歡博古通今的人都知道,古代人在教育方面可謂是慎之又慎,生怕某一環節出現問題,而導致“子不教”的惡果,也正是因為此,才有了孟母三遷,曾子殺豬之類的典故永世流傳。

古人多是為了教育而工作,現代人卻大都是為了工作而忽略教育

但現代人雖然表面看著也是很注重教育,可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話,你就會發現現代人其實很輕視,甚至可以說是忽略教育。

或許有人會說這是一派胡言,並用給孩子花費大量錢財購買學習用品,以及費心盡力的為孩子能上好的學校而勞苦奔波等等等等,這些看起來和聽起來完全沒毛病,但認真分析,你就會發現這些只是“隨大流”的敷衍行為。

因為真正的教育從來都不是給予孩子接受教育的物質以及環境,而是言傳身授,也就是說真正的教育是自我塑造,而不是完完全全的把孩子交給學校和老師就自認為完成任務了。

提到“任務”兩字,就不得不說一下現在的國情,貌似現在的大多數人都只是把教育當成了人生遊戲中的一個任務,而不是為人為民的責任。

古人多是為了教育而工作,現代人卻大都是為了工作而忽略教育

另外,現在國內之所以會有那麼多留守兒童和孤寡老人,以及為何會有那麼多人寧肯冒著被人大罵不孝也不願意去贍養老人,其根本內因就是教育這方面出了問題。

話說誰都知道,工作沒了可以再換,錢不夠了也可以多途徑的去賺,而教育一旦失衡和偏差,那麼再想導正和維繫平衡,那可不是一般的難。

所以,最好別再為了工作而忽略教育,不然,就算你以後有所成就,那麼也很難用錢或者身份地位來彌補和修正一些東西。另外,也最好別用不工作連給予基本的教育資源都不可能,因為網絡時代,處處是可用的資源,也處處能找到適合自己資源。

古人多是為了教育而工作,現代人卻大都是為了工作而忽略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