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雞”馴養化 農戶增收“嘗”甜頭

“野鸡”驯养化 农户增收“尝”甜头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記者 彭群英

如今隨著人們對綠色健康生活的追求,“山村土貨”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親睞。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忠縣小夥子姚勝就回到家鄉,辦起了山地雞養殖場,把野雞“馴養化”,“飛上”市民餐桌。

在忠縣洋渡鎮大關村,姚勝的養雞場有些不同,在一片山地上,簡易搭建的雞舍裡,四千多隻雞不僅有枝丫可以玩耍,還有草堆、竹攏的下蛋區。渴了有水喝,有蘋果吃;餓了,就吃玉米、紅薯、南瓜等粗糧。

“野鸡”驯养化 农户增收“尝”甜头

姚勝餵養的這種雞羽毛華麗,尾羽較長、頸部下方有1圈顯著白色環紋,故稱為“環頸雉”。因外形似雞,故俗稱“野雞”。2017年,姚勝從浙江引進1000只“環頸雉”,開始馴養孵化,如今已達到4000餘隻。野雞的顯著特點是野性十足,為了養好這批雞,姚勝在山地上搭建環頸雉休憩的棚,並在四周圍上網,防止其它野生動物的偷襲。而餵養動物時,工作人員也避免穿紅色衣服,放舒緩音樂減輕野雞的敏感度。

“環頸雉”出欄時間長,平均每一批雞生長到6到8個月後出欄。繁殖時在灌木叢或草叢中的地面凹陷處營簡單的巢,內鋪落葉、枯草,如此自然生態的養殖讓野雞蛋變得很緊俏,每天近500只的野雞蛋供不應求。

“野鸡”驯养化 农户增收“尝”甜头

據瞭解,“環頸雉”的肉質堅實而鮮嫩,味道鮮美,蛋白質、氨基酸含量均高於家雞,脂肪和膽固醇含量比家雞低,其綠色健康受到市民歡迎。洋渡鎮山地雞養殖場負責人姚勝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市場價每個野雞蛋2元至2.2算,光雞蛋每天收益就是1000元 ,一年下來就是三四十萬。公雞45元每斤,每隻雞市場上賣120至130元,全年公雞收益可達三四十萬元。

目前,姚勝通過淘寶平臺和朋友圈銷售野雞和野雞蛋,看到越來越多的市場需求,姚勝計劃明年將養殖規模擴大到一萬隻,預計收益將近兩百萬元。

如今,養殖場的效益越來越好。在扶貧攻堅一系列政策引領下,姚勝也想發動更多村民,由他提供技術和雞苗,村民餵養,再統一收購,共同加入到這項生態產業中來,實現增收致富。

(忠縣臺 彭群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