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讀一畫|五代 周文矩《重屏會棋圖 》

【名稱】重屏會棋圖

【年代】五代

【作者】周文矩

【現狀】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尺寸】150 x 42 CM

【材質】絹本 設色 手卷

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重屏會棋圖》卷,本無作者名款,但在《石渠寶笈初編》著錄為五代南唐周文矩真跡。不過上世紀八十年代,徐邦達先生確定所謂周文矩的《重屏會棋圖》卷實際上是北宋摹本。《重屏會棋圖》描繪南唐中主李璟與其弟景遂,景達,景邊會棋情景。頭戴高帽,手持盤盒,居中觀棋者為中主李景,對弈者是齊王景達和江王景過,人物容貌寫實,個性迥異。衣紋細勁曲折,略帶頓挫抖動。四人身後屏風上畫白居易“偶眠”詩意,其間又有一扇山水小屏風,故畫名日“重屏”。

​尾紙除有明代沈度、文徵明的偽款題跋外,還有近人於懷的墨題真跡。鈐元柯九思"縕真齋",清安儀周"棠邨審定"、"安儀周家珍藏"及清內府"乾隆御覽之寶"等鑑藏印共16方。其中的"縕真齋"、宋徽宗的"雙龍小璽"、"宣和"、"政和"等宋元諸印均偽。

每日讀一畫|五代 周文矩《重屏會棋圖 》

五代 周文矩《重屏會棋圖 》

《重屏會棋圖》卷畫的是李璟與其弟景遂觀景達、景邊對弈的情景,表現出李璟平易待弟的德行。表面上畫的是宮廷裡的弈棋活動,然而寓意深刻,南唐中主李璟系李昪長子(943-961在位),是一個膽怯加謀略的國主。他內憂政變、外患強敵,不敢有所作為,常做出不願當皇帝的姿態,給諸弟以希望。他雖有開疆擴土之志,但攻打閩、湘失利,國勢已見衰微,北方後周實力日益強大,對南唐構成嚴重威脅。李璟擔心元子弘冀尚小,六子煜才七歲,而自己三個弟弟的實力不斷增強。為防止諸弟謀反,李璟多施柔軟之策,對他們不斷封地提職。保大元年(943),他改封其弟景遂為燕王、景達改封鄂王、改封景邊為保寧王,為繼續穩住兄弟,採用特殊的政治手段:“宣告中外,以兄弟相傳之意。”(《南唐書》卷二)他還帶著諸弟到李昪陵前立誓依次即位。李璟施展“弟繼兄位”的政治手段,是原作者周文矩繪製《重屏會棋圖》卷的歷史背景。

每日讀一畫|五代 周文矩《重屏會棋圖 》

五代 周文矩《重屏會棋圖 》局部

作為寫實性的繪畫作品,作者在逼真刻畫人物肖像特徵的同時,也真實地描繪出室內的生活用具,如投壺、屏風、圍棋、榻幾、茶具等,為後人研究五代時期各種生活器具的形制以及中國早期皇室的行樂雅集活動提供了重要的形象資料。因此,無論從哪方面來說,《重屏會棋圖》都是一幅傳世之作。畫中表現出良好的氣氛,顯現出宮中的平和之象。其實畫中有話,該圖畫的不是一般的對弈場景,其座次實為南唐李家王朝的傳位序列。從圖中座次,自左向右依次為:景邊、景遂、李璟、景達。

畫中四個人鬍鬚多寡可斷定長幼,居中戴高冠觀棋者是李中主璟,與他同榻觀棋者是二弟晉王景遂,相當於“一字並肩王”,李璟左側對弈者為三弟齊王景達,其對手則是幼弟江王景逿。根據唐宋和明清座次“尚左尊東”儀規,四人十分有序地分坐在兩張榻上,以觀棋者為序,左為李璟即主位、右為景遂即次主位,弈棋者左為景達即第三位、右為景逿即第四位。佈局恰恰是李璟設定的諸弟繼承王位的順序。

每日讀一畫|五代 周文矩《重屏會棋圖 》

五代 周文矩《重屏會棋圖 》局部

繪製時間可從景逿和景遂身上得到答案,畫中的幼弟景邊(938-968年)無須,正處於弱冠之時,次年七月,景遂被殺。因此,該圖約繪於958年左右,不會晚於景遂被殺之月。保大五年(947)立景遂為太弟,並詔令自己的元子弘冀也不得繼承景遂之位。交泰二年(959)七月,弘翼一怒之下毒殺了景遂,但於是年九月因驚恐而亡。最終即位者,是在昏昏然中被推上後主寶座的李煜。

每日讀一畫|五代 周文矩《重屏會棋圖 》

五代 周文矩《重屏會棋圖 》局部

畫中的每一個細節其實都有著其特殊意義,棋盤上棋局中沒有白子,僅僅八枚黑子,現實中這種棋局根本不存在。這個細節不會是周文矩設計的,而是內廷囑託。所以,某種意義上,這不像弈棋,更似李璟的監督下舉行的特殊政治儀式。​執黑者景邊用一個黑子佔樁,用另七個黑子在棋盤的最高處擺出了一個勺狀組合,就是北斗七星!北斗七星是蒼穹中的最高星位,七星正對著畫中的主位李中主,他手持記譜冊,正滿意地看著這一切。​

每日讀一畫|五代 周文矩《重屏會棋圖 》

五代 周文矩《重屏會棋圖 》局部

屏風畫裡的白居易《偶眠》詩意畫。原詩為:放杯書案上,枕臂火爐前。老愛尋思事,慵多取次眠。妻教卸烏帽,婢與展青氈。便是屏風樣,何勞畫古賢?

品茗讀書、更衣鋪床、進入夢鄉三個情節發生的位置分別是前、中、後,將空間引向縱深的屏風山水,與李璟等四人娛樂情節發生的位置左、中、右相交錯。​李璟等四人的活動與屏中畫的情節均表現出人物活動的一個時間過程,兩者的繪畫構思呼應得十分得體。

文矩是將單一情節和聯想情節相結合的開拓者,打破了單一情節敘事單一的弊端。千多年前的畫家有如此匠心,令人感佩。

每日讀一畫|五代 周文矩《重屏會棋圖 》

五代 周文矩《重屏會棋圖 》

周文矩(公元十世紀),中國五代南唐畫家。建康句容(今江蘇南京)人。生卒年代不詳,約活動於南唐中主李璟、後主李煜時期(943~975),南唐翰林圖畫院的待詔。他以畫藝侍奉李家三代王朝。其畫藝得自唐代周昉的仕女畫。周文矩工畫佛道、人物、車馬、屋木、山水,尤精於仕女。周文矩的宗教畫,與吳道子、周昉一個體系,取材印度佛教經典,但以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做模特兒,按照國人審美創作。畫五欲天宮之彌勒菩薩,大膽地把印度原本中菩薩男子像,改成“豐肌秀骨”、“明眸善睞”健康美的中國女性,已純屬於中國民族風格的藝術了。對北宋的宗教畫影響很大。

後主李煜以周文矩《南莊圖》進貢宋廷,說明李煜和宋廷都青睞其畫。北宋《宣和畫譜》將周文矩歸在宋代人物畫之首,體現了宋徽宗對其人物畫的推崇程度。​​存世作品多為摹本《宮中圖》、《蘇武李陵逢聚圖》、《重屏會棋圖》、《琉璃堂人物圖》、《太真上馬圖》。​


每日讀一畫|五代 周文矩《重屏會棋圖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