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城市新的“族群”,有的住“小戶型”,也有的住“躍層”


在我們身邊,有一群人做著維持這個城市正常運行最基礎的工作,他們收入微薄,工作也很辛苦,但為了生存他們忍受著艱苦的生活環境,默默無聞地蝸居在一個個狹小的集裝箱裡。他們被稱之為城市“櫃族”。

在杭州城東的秋濤路上,就有這麼一處“櫃族”聚集地。30多個集裝箱被放置在一片空曠的廢墟上,裡面住著來自各地的外來務工者,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從事廢品回收、工地建築等行業。

一段時間以來,社會對他們的關注不速而至,卻給這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勞動者帶來了恐慌。

一撥撥並無惡意的來訪過後,他們擔心會不會再一次“被管理”,連這最角落的“自留地”也會失去。

“我們怕你們記者,怕被管。你們報出來,有人來管,把我們從這裡趕走。”—來自安徽的“櫃族”老朱擔心他在集裝箱安家的日子就此結束。

據悉,城市“櫃族”是一個新的“族群”, 這是一個苦澀的字詞,類似於迫於住房壓力而蝸居在集裝箱裡的現象,在全國範圍內廣泛存在。

對他們而言,一個集裝箱算是一套“小戶型”,而兩個集裝箱重疊在一起就算是“躍層”了。這樣雖然是一種苦澀的自嘲,但其背後反映出的是這些城市“櫃族”最深切的無奈。

據悉,這樣的“櫃族”每個每月100元左右,面對動輒3、5萬元平米的城市房價以及3、4000元租金的住房,這種超低租金的“住房”,確實有一些競爭力。不過,在城市的另一邊,在一些新農村,當地為發展旅遊業,集裝箱住宅的創意也早已得到廣泛應用,一個集裝箱稍微改造一下,就能搖身一變成為有窗有門的溫馨小屋。

不知道大家對此有什麼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發表您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